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在基層
“自從有了這個中心,家裡有個大事小情的,都要到這裡來,這裡的人都很熱心,事情也能很快得到解決,政府的服務確實越來越好了。”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正在這裡辦事的村民劉俊英說道。
清水河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薛培棟告訴記者,中心依託縣信訪接待場所建立,佔地面積約950平方米,2019年12月完成建設。中心着眼於矛盾糾紛化解,目標就是實現“一個大門進來、一箇中心對接、一攬子解決問題”的“一站式”服務。今年接待辦理初信、初訪事項26件,一次性化解24件,化解率達92.3%。
建立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調處服務,是呼和浩特市創新社會治理、積極探索建立貼近羣衆、服務百姓的新舉措。呼和浩特市委要求,四級服務中心嚴格按照標準建立,實行集中辦公、集約管理、集成服務。各中心安排政法單位、信訪、人社、勞動監察、教育等多部門入駐,依據市委政法委出臺的《關於加強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運行、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聯合服務機制的指導意見》各司其職,協調聯動,多元配合化解矛盾糾紛。
聯合中心實現矛盾不上交
在呼和浩特市攸攸板鎮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利用7個辦公室和接待大廳打造的“六心、兩室、一廳”,即綜治中心、信訪接待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訴調對接中心、大數據中心、警務聯動中心,樑志平調解工作室、溫馨接待室和來訪接待大廳。
信訪接待中心的智慧平臺可以遠程接待越級上訪人員,可以線上約訪來訪者,通報化解進度和進行線上人民調解工作,還可以登門入戶,通過手機智慧平臺幫助行動不便的羣衆向上級機關面對面反映訴求。溫馨接待室裡,則由區委政法委統一購買的第三方心理諮詢公司提供服務,心理學專家與來訪羣衆面對面溝通,進行調解、疏導。
“中心以實現矛盾不上交作爲人民調解工作的重點,全面開展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工作。鎮司法所每月召開矛盾糾紛分析例會,分析和排查不穩定因素,每季度組織各村調委會召開一次調解工作例會,每年組織兩次人民調解員培調班,不斷提高調解人員的調解技巧及處理問題糾紛能力。”中心主任劉鑫介紹說。
在呼市玉泉區清泉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武荷香告訴記者,社區聯合服務中心建立了社區“議事廳”,實現“微自治”。社區定期召集樓棟長、單元長、物業公司、業主以及駐區單位代表參加會議,商議解決居民關心的水電、供暖、物業服務等實際問題,實現社區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2019年,中心爲居民解決小區供暖不足、高樓層居民吃水困難等民生問題41件。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各服務中心強化特色調解,把基層一部分有影響、有經驗的矛盾糾紛調解能手組織發動起來,成立了以個人姓名命名的特色調解室。這些調解室通過說事評理、普法宣教,緩解、疏導當事人極端情緒,與法律援助中心的值班顧問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等配合聯動,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加強領導接訪工作,每個中心都設置了專門的領導接訪場所,規定領導接訪時間和次數,確保每個工作日都有本級領導坐班,親自參與矛盾化解疏導、會商研判。呼市賽罕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張金榮告訴記者,領導的值班時間都是提前確定的,這就爲來訪羣衆約訪相關領導提供了便利。
據瞭解,呼和浩特市委政法委規範調解工作運行程序,明確了“四步調處”化解工作流程:一是接待受理實現登記、分流、交辦,劃分化解責任;二是對簡單事項、一般事項、複雜疑難事項以及長期未決事項分類辦理、限時化解;三是由首次接訪人員主動聯絡信訪羣衆,及時做好信訪結果反饋答覆;四是對信訪事項涉及羣衆分類施策,做好教育疏導、加強個別穩控。通過“四步調處”化解工作流程,基本形成了矛盾糾紛調處閉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目標得以實現。
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賀海東告訴記者,全市已建成10家旗縣區級、76家鄉鎮(街道)級、616家村(社區)級標準化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以村(社區)爲基礎、鄉鎮(街道)爲支撐、旗縣區組織實施的三級聯動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體系初步形成。新機制運行一年來,各級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已成爲本地區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的綜合樞紐,有效銜接本級、鄉鎮(街道)級、村(社區)級、基層網格四級組織網絡,形成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立體工作體系,搭建起“一網聯通”信息化信訪平臺,改善了羣衆化解矛盾糾紛時“來回跑”“反覆跑”“多頭跑”的狀況。
“截至目前,四級服務中心受理各類矛盾糾紛4100餘件,解決糾紛3000餘件,越級訪總量人數與往年相比大幅下降。通過強化矛盾調解、法律援助、勞動仲裁、信訪調處‘四位一體’聯合服務模式,全力疏導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賀海東說。(史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