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之父講述童年羞恥:貧困影響了我的經營理念
(原標題:星巴克之父講述童年羞恥:貧困深刻影響了我的經營理念)
從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職位上退休後,“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有了難得的閒暇,除了陪伴妻子、孩子和孫子,他還寫了本自傳。“如此坦誠地分享我的童年故事,是想讓大家更好地瞭解那些經歷如何深深影響着我人生中的各種抉擇,包括我的夢想、建立星巴克的願景。”霍華德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說。
新書《從頭開始》取自英文短語“from the ground up”,意思是從零開始構建某個東西。霍華德解釋,這個詞一語雙關,他本人是在貧困和匱乏中長大,可謂“一無所有”;另外也意指星巴克的成長,從一家小小的門店發展到現在超過3.2萬家門店。
霍華德特別強調,希望普通人能從自己的“逆襲之路”中受到鼓舞。
“羞恥和難堪”的往事
“我迄今爲止寫得最私密的書,鑑於我們所處時代的本質和需求,這也是我迄今爲止所寫的最重要一本書。”霍華德在致謝中這樣爲全書總結。
“私密”的提法固然引發好奇,但如果對比之前他寫的《將心注入》和《一路向前》會發現,退休後的霍華德確實更爲坦率,小時候感到“羞恥和難堪”的往事,現在都能公之於衆。
1954年,霍華德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一個猶太移民家庭。父親高中都沒上過,只能做低收入的臨時工。家裡有3個孩子,儘管住着政府建的廉租屋,每月租金不到100美元,父親仍然手頭拮据,因爲他花錢不節制——爲省錢到廢車場買二手輪胎用,但轉身又會去花大錢做美甲或美髮。
霍華德的外婆離婚後在家中開起小賭場,然後又把“生意”擴張到他家的客廳。每週都有幾天,從深夜一點到早上八點,周圍的貧民會陸陸續續來霍華德家打撲克,賭資是微薄的薪水、政府補貼,或者從外婆那裡借來的高利貸,直到天色大亮才帶着醉意離開。雖然不喜歡家裡變成這樣,但爲了賺錢,霍華德的父母也加入了賭場“經營”,一個負責接送賭徒,一個在他們賭錢時端茶送水、製作消夜。
無數個夜晚,年幼的霍華德都被賭徒們的吵鬧、戲謔聲吵得無法入睡,爲此十分痛苦。更讓他難堪的是,不時有鄰居問起他家裡的喧囂是怎麼回事,“賭局令我感到焦慮和羞恥,我只希望自己不正常的家庭不會爲外人所知”。
賭徒走後,狹小的家裡依然不太平。霍華德的父母常在廚房的餐桌上計算收入,有父親幫人開車的薪水、零碎的借貸,再加上賭局收入,算着算着夫妻倆就開始吵架。
那時,霍華德還特別害怕電話鈴聲響起。和電影《少年的你》中的情節類似,母親爲了躲避討債人,指使孩子去接電話。羞怯的孩子不得不對着聽筒撒謊搪塞:“對不起,我爸媽不在家。”
父親悲劇激勵追尋夢想
《從頭開始》的副標題是“星巴克之父的人生信條和經營哲學”,但多年來霍華德的這些核心價值觀其實沒有改變。他在《將心注入》中就說過,奠定星巴克的許多價值觀都可追溯到紐約布魯克林那間擁擠的公寓房子。《一路向前》裡也寫到過:“我父親一生的悲劇激勵了年輕的我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霍華德所說的父親的人生“悲劇”,發生在他7歲那年冬天,《從頭開始》裡詳細寫下了當年家庭面臨的變故。
那是雪後的一天,他正在樓下和廉租公寓的夥伴們一起打雪仗,突然母親從7樓公寓的窗戶裡探出身子招手示意。霍德華回到家後得知,父親在開貨車給客戶送尿布時踩在冰上摔倒,骨盆和腳腂骨折。當時的美國,像父親這樣的工人一旦因公受傷,就擺脫不了被立即辭退的命運。
父親在沙發上躺了整整一個月。因爲學歷太低,除了開車,他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能。他脾氣暴躁,總是一臉疲憊,令人無法親近。
失業在家的父親沒醫保也沒賠償金,人更加消沉,脾氣也變得更加糟糕。而母親當時有7個月身孕,也沒法出去賺錢。加之夫妻倆又沒積蓄,真是一下子走到了窮途末路。“要不是當地一家名叫‘猶太人家庭服務中心’的慈善機構幫忙,我們家連飯都吃不上了。”
霍華德的童年在7歲那年被劃上了重重一道傷口。“看到父親失業,卻無錢支付醫療費用,這讓我立志成爲一名要給員工購買醫療保險的企業領導人。”
童年“避難所”與“第三空間”
家裡的氣氛老是這麼壓抑和充滿火藥味,霍華德自然想躲避。小時候,他要麼去樓梯間一個人安靜地待很久,要麼去廉租小區的運動場。每逢暑假、週末,或是放學後晚飯前那段時光,開闊的運動場上有社區裡數百個小孩在盡情玩棍子球、唾沫球等各種運動,有時男孩間也會來場肉搏,發泄無處釋放的荷爾蒙。
“回想起來,灣景這個廉租小區運動場不同於家、工作場所或者學校,是一個自由生長的第三空間。”霍華德說。他喜歡這裡,因爲在這個家門之外的空間,沒有太多的責任,但又是自己選擇的地方,可以暫時忘記很多煩惱。
多年後的1983年,霍華德作爲星巴克營銷主管兼零售商。一次在意大利米蘭出差,他無意間走進一家咖啡吧,一下子被從沒見過的意式拿鐵咖啡迷住,而且立刻就喜歡上了裡面的氛圍:咖啡調配師及其他工作人員顯然和顧客非常熟悉,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咖啡館裡有各種各樣的人,說笑的男人、抱着小孩的女士,穿着校服的學生,還有人在獨自看書或發呆……
霍華德注意到,類似的咖啡館在意大利有很多。它們裝修簡陋,場地也不大,但特別受人歡迎,因爲裡面有種單純、隨性、熟悉的舒適感和羣體感,這讓他想起小時候在小區運動場裡玩耍的感覺。“咖啡館是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我開始意識到它也是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
更爲關鍵的是,當時美國還沒有這樣的咖啡吧。“我相信,把這種體驗帶到美國,就是星巴克的下一個目標。”
關鍵收購得到老蓋茨力助
星巴克公司成立於1971年,有三位創始人,最初業務是烘製並售賣世界各地的全豆咖啡。霍華德從米蘭回到美國後非常興奮,他試圖說服星巴克的創始人轉型,從加工單一咖啡豆轉爲經營更加複合的咖啡館,遺憾的是老闆們並不感興趣。
1985年,霍華德辭職,自己開了一家咖啡吧“Il Giornale”,在意大利語中,這個詞是指“報紙”,另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天天、日常”。“天天咖啡”便是今日星巴克的前身。
兩年後,有6家門店的星巴克遇到財務問題,創始人找到霍華德,希望他能收購星巴克。最終在西雅圖著名律師、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父親老蓋茨的力助下,霍華德以380萬美元完成對星巴克的收購。“天天咖啡”的經營模式被複制到更多門店,從此,“星巴克之父”開始真正走上實現自己童年夢想的大道。
有鑑於父親的遭遇,星巴克在創立之初就決定,哪怕是兼職的員工,也要讓他們享受到醫療保健福利。而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零售業,大部分公司都在削減員工福利以減少運營成本。另外,霍華德還決定,不論“夥伴”(星巴克對員工的稱謂)職位如何,都給他們股權。“這樣做對我而言也有個人情感的因素。我的父母什麼都沒有。沒有房子,當然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
遺憾的是,直到1988年父親去世,霍華德和他的關係都很疏離,父子倆從來沒有彼此真正走近過對方的心,“我發現,我對這個人、對他的內心知之甚少”。關於父親人生中從沒享受到工作尊嚴和成就感,都來自於他自己的猜測。
2013年,霍華德的母親也去世了。她晚年得了阿爾茨海默症,對家人變得暴躁而冷漠,但偶爾頭腦清晰時和霍華德交談,不再像從前那樣刻薄,而是不止一次告訴他,“我已經盡力了”。
“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往往非常複雜。小時候,我們把他們視作偶像,長大後,我們眼中的父母已變成跟我們一樣不完美的人。結果就是,我們都會評判父母不可避免的缺陷並原諒他們。順序大致如此。我就是這樣。”霍華德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