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無症狀感染者
端午連假民衆如猛虎出柙般,造成國5大塞車,同時新冠疫情卻傳出警訊。在連續73天零本土案例後,出現一名日籍女學生從臺灣返日後驗出弱陽性的案例,凸顯我國的防疫政策存在漏洞。此案例的感染地、感染源頭、傳染途徑爲何,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亟待釐清的問題。如相關疫調無合理解釋,恐不利未來經濟解封的步調,也更難獲得國際對我防疫政策的肯定,以及相互開放航班的洽商。
指揮中心一直宣達我國的新冠本土個案相當零星,但防疫不能總靠運氣,例如酒店女公關、長照機關、磐石軍艦等案例的感染源頭無法釐清,就顯示病毒仍潛藏在我們的環境中,只是之前民衆戴口罩等衛教做得好,讓本地的病毒傳染途徑被打斷,形成低度傳染的現象。而指揮中心至今堅不普篩,用刻花的疫調作業,以維持我國的醫療能量負荷,結果卻是國際解封的第一波名單中沒有臺灣,令國人大失所望。
新冠肺炎病毒的病徵多變且難以捉摸,之前疾管署是用旅遊史加上接觸史來判斷,認爲如果用快篩試劑會有僞陰、僞陽的問題。而如果用PCR檢驗,雖準確率高,但也會有耗時與價格較昂貴的問題。等到後來國外出現許多無症狀感染者後,臺灣的防疫作業改爲要求民衆戴上口罩,同時加強口罩的生產與調配作業,以斬斷病毒的感染途徑。
幸運的是,過去幾個月來,本地發生的個案非常有限且在控制之中,加上口罩國家隊及時供應口罩,國內疫情受到有效控制。但由於PCR檢驗量能一直無法快速提升,對比國外,目前美國做過的篩檢量已超過2500萬件,俄國超過1500萬件,英國超過700萬件,南韓113萬件,新加坡也有48萬件以上,而截至4月底,臺灣本土才篩檢3萬多例。比口罩,臺灣相當充裕,但如果比檢驗量能,臺灣就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了。
雖然疫情指揮中心公佈日籍女學生的123名密切接觸者,檢測結果全爲陰性,但女學生過去數月來,不可能真空地生活在校園內,且其感染源頭也未知,指揮中心應再針對該大學周遭地區擴大篩檢,包括當地的診所醫護人員、商店、餐廳、攤販、校園工作人員等都做PCR檢驗,藉以瞭解是否已有相關民衆具有新冠抗體,或是臺灣人具有特殊體質可抗新冠病毒,以致不會爆發社區感染;同時也可藉由這次擴大篩檢提升本地的檢驗能量,以取得未來開放國境的國際認證。唯有擴大篩檢,揪出無症狀感者,才能真正確保臺灣的防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