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燦的文衝村(決勝2020)
安徽省舒城縣春秋鄉文衝村,滿山的金黃,滿村的芬芳,村民們正在金黃的菊花地裡採菊花。遊客們來來往往穿梭其中,或拍照,或觀賞,流連忘返,讚歎着這裡美麗的景色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文衝村是座有着厚重歷史文化積澱的村莊。它坐落在舒城縣的西南,是漢代賢士文翁的故里。文翁在四川興辦公學,教化百姓,創辦的石室中學至今猶存。因爲文翁的原因,這裡至今還有文翁小學、文翁中學、文翁大道。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村子,經濟發展上卻落後了:2014年全村一千六百多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一百零二戶。一窮二白的文衝村從哪裡起步,村裡人各抒己見,有的說要爭取項目支持,有的說要以資金開道,有的表示要請能人當村幹部。這時,一箇中年男人站起來說:大家的主意都很好,都是爲村裡謀劃,爲村民着想。我作爲村民一員,有責任爲村裡出力。
說話的是村民文見勝,三十多歲。他長年在外創業,2014年全村打響脫貧攻堅戰後,他主動回到家鄉,一心想爲振興家鄉出把力。
文見勝這次是有備而來,他侃侃而談:文衝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發展商貿不現實;沒有相對平整的大塊土地和發達的水利系統,稻蝦種養等產業很難發展。這裡是丘陵地形,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可以在菊花、葛根、蓮子、中藥材等現代農業上做文章。同時,結合文翁品牌,建立研學基地,打造鄉村旅遊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創業……他說得真誠,但響應者寥寥。在村民們看來,大家祖祖輩輩在這黃土地上,也沒翻出什麼“金疙瘩”,還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文見勝說的這些,聽起來既陌生、又遙遠。
但這一席話,卻說中了村黨支部書記文伏生的“心事”。文伏生與文見勝歲數相仿,自小一起長大,都有着一心爲村民做事的熱情和激情。今天文見勝說的,恰好是文衝村兩委一直想做的。
晚上,文衝村兩委召開會議,討論發展菊花、葛根、蓮子、中藥材等產業,促進脫貧致富的事宜。一番討論後,大家形成一致意見:村兩委組織人員到菊花產業發達的黃山市休寧縣考察,文見勝留在休寧縣學習技術。同時,動員羣衆流轉土地,爭取項目資金對全村的農田進行整治,對水利系統進行治理。
第一樁要費心的事就是流轉土地。老百姓把土地看得比金子還貴重,哪怕就是荒在那裡,也不會輕易拿出來種什麼花花草草。扶貧幹部下沉到村民之中,苦口婆心地向村民講道理:這是扶貧事業,爲大家好的,不僅有土地流轉收入,還能到菊花基地就業,工資再加上入股分紅,這收入就多了。但是,這番話收效甚微,仍然有一些村民說什麼也不同意流轉土地。
癥結在哪呢?一位村裡的老黨員透露了村民的心聲:他們認爲村裡宣傳的政策好是好,就怕以後兌現不了。
“我們把村民的土地流轉金先兌現給他們。”文伏生提出建議。大家面面相覷,以村裡薄弱的經濟基礎,眼下哪裡有錢支付這些流轉金呢?
文見勝把胸脯一拍:“流轉金我先墊付,以後有收入再還我就行了。”
這一招果然見效。村民們見到了實惠,也見到了誠意,紛紛把土地流轉出來。
文見勝甩開膀子開始幹了。他來到全國菊花產業發展先進縣――黃山市休寧縣,這裡羣山環抱,花田密佈,文見勝感覺這裡連空氣都是清甜的。他潛心學習鑽研,拜老農爲師,向專家請教。近半年的邊幹邊學,雖然文見勝人變得又黑又瘦,但他已成爲種菊花的專家了。
學成歸來,文見勝決定在文衝村先試種五十畝菊花,因爲要到7月纔開花,便命名爲“七月菊”。初次嘗試,說文見勝沒一點膽怯,那是假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只有大膽往前走了。
“不用怕,我們是你堅強的後盾。”村裡的水泥道上,文伏生拉着他的手,鼓勵他道,“經我們村兩委研究決定,這五十畝菊花基地,由我們村集體經營,你作爲技術骨幹,協助村裡抓好管理和技術服務。”
足足三卡車菊花苗從休寧縣運來了,嫩嫩的,沾着水珠。村民們一下圍攏過來,像看稀世珍寶似的,充滿了好奇。這上萬株花苗被運進田地栽好,幾天工夫,就慢慢適應了這裡的環境,長出了新鮮的葉子。
成敗在此一舉,文見勝格外小心地侍候着菊花幼苗,生怕有絲毫的閃失。他組織大家給菊花起溝、排水、澆灌、施肥,嚴格按照科學管理的方法,每一項流程他都現場指導。每天天不亮,他就過來觀察它們的長勢。陽光下,他癡癡地望着吐着芬芳的菊花,心情也格外愉快。
果然,五十畝菊花獲得了大豐收。除了各項開支,淨賺二十多萬。除了村集體收入以外,爲菊花基地幫忙的二十五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出工多的能分到一萬五千多元,少的也有八千多元。而文見勝在分紅會上表態:“這錢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我只是其中的一員。”最後僅拿了六千多元。
村民們嚐到了甜頭,大家躍躍欲試,期待着更大規模的菊花種植。爲了吸收更多種植戶,楓香樹菊花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
這次,一百多畝流轉土地很快落實。文見勝與合作者奔赴休寧等地,運回了一車車菊花苗。春天育苗,夏天養護,每年從10月份開始,文衝村就會迎來持續一個多月的菊花采摘季。
金絲皇菊是文衝村近年來最具特色的產品之一。開花季的文衝簡直就是菊花的海洋。層層疊疊的金繡球,在秋風裡搖曳。粉紅的葉片向外伸展,花瓣一層包着一層,一瓣貼着一瓣,有秩序地排列着。每當這時,總有旅遊者從合肥、南京等地前來觀光,他們驚詫於這偏遠的鄉村竟有如此美麗的花海,紛紛拍照留念。隨着他們的宣傳,這個金燦飄香的村子成爲秋冬季鄉村旅遊的熱門景點。
此時,村民們也更加忙碌了。他們開始了一年一度的菊花采摘。參加採摘的村民大多是當地的女工,年齡主要在五六十歲,子女們外出務工,她們在家帶孫輩,把孩子們送去上學後,就來田裡幹活。菊花產業爲她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增加了她們的收入,切實改善了她們的生活。
潘雲生是村裡的貧困戶,六十多歲了,身體硬朗,原來在家主要帶帶孫子、孫女。她的兒子身體不好,兒媳在附近幫瓦工打零工,收入有限。潘雲生做夢都想增加收入。聽說村裡要流轉土地種菊花,她第一個報了名。採摘菊花要人工,她又第一個參加。她說,聽村幹部的話沒錯,他們一定是爲我們老百姓好的。從此,她每天早上把家裡的活料理好後,就戴着草帽、挎着竹籃,穿過彎彎曲曲的田埂,與衆多村民一起去菊花地裡採摘。大家一邊幹,一邊聊着家長裡短,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菊花裝滿筐子,收穫滿臉幸福。
在楓香樹菊花專業合作社,一筐筐新鮮採摘的金絲皇菊經過分揀、殺青、烘乾等步驟,變得色澤金黃,氣味芬芳。由於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宜,文衝村的金絲皇菊個大漂亮,乾花也有七八釐米長,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合作社的一面牆上,掛有一幅“決戰脫貧攻堅作戰圖”,圖上有三十多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姓名、出生日期、從事工作、脫貧時間等信息。這些人大多已經脫貧,有的還在自家地裡也種起了菊花。他們脫貧後還幫助其他人脫貧,一戶帶一戶,比學趕超,效果明顯。菊花基地裡的阿姨們,說到收入個個興奮不已:
“去年一萬五千多元,還有土地流轉收入一千多元,加起來一萬六千多元。比兒子在外打工也差不了多少!”
“兒子不讓我來幹活,但我在家閒得慌,就來採菊花,一年下來也有五六千元吧。”
…………
此刻,暖陽高懸,微風送來陣陣清香。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9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