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退潮 新能源車如何走過“爬坡期”

新能源汽車發展還處於爬坡過坎關鍵時期市場競爭很激烈。”在3月1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長肖亞慶對於當前國內新能源車的發展情況如此評價道。從我國新能源車產銷連續六年第一,到蔚來躍居全球市值第五大汽車製造商國產新能源車正走向世界舞臺。但補貼持續退坡,政策紅利逐漸退潮,如何爬坡過坎、逆流而上纔是國產新能源車們接下來要攻克的難題。

產品出圈

據肖亞慶介紹,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了超過550萬輛。其中國產品牌功不可沒。截至2021年2月18日,三大造車勢力之一的理想汽車交付量達4萬輛。高交付帶來了高利潤,第四財季理想淨利潤達1.075億元人民幣。這也是理想首次實現季度淨利潤爲正。而在2020年,蔚來更是迎來了高光時刻,一躍成爲全球市值第五大汽車製造商。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我們認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之路比較漫長,但現在看,其實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非常大。政策的各種鼓勵,包括新能源汽車本身的設計,讓人們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綜合性價比超出了傳統燃油車。”

產銷向好,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出海計劃也日益豐富。蔚來汽車CEO李斌近日公開表示,蔚來汽車計劃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進軍歐洲市場。同時,他也宣佈了公司會在2022年進軍其他國際市場的計劃。小鵬汽車則在2月4日公佈,第2批出口挪威的超長續航智能SUV小鵬 G3近日已經由廣州新沙港啓航。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顏景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分析稱:“造車新勢力走向海外,是與企業本身的智能特點分不開的,也符合世界汽車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它們爲消費者不僅提供的是產品,更多的是提供了智能化自動駕駛等科技服務,這更適合中高端客戶的需求。所以我們能看到,在幾年前的低迷後,現在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勢頭很不錯。在保住國內市場的情況下,擴展國外市場,在我看來是眼光比較長遠的。”

競爭白熱化

儘管頻創佳績,但正如肖亞慶所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市場競爭很激烈”。

以進入中國較早的“鮎魚”特斯拉爲例。2020年,特斯拉全球交付近50萬輛汽車,是蔚來交付量的11.4倍、小鵬汽車的18.5倍。儘管如此,特斯拉的攻勢依舊越來越猛。2021年新年頭一天,特斯拉突然宣佈國產Model Y以33.99萬元起的“低價”上市。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甚至表示:“特斯拉價格還是會越來越低。”

新勢力之外,傳統車企也不甘示弱。據比亞迪公告,2021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20178輛,同比增長182.88%。上汽通用五菱小型純電動車累計銷量則突破了30萬輛。跨界而來的互聯網巨頭們也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虎視眈眈。例如自2021年以來,蘋果先後與現代、日產商討組裝汽車。百度也將人工智能、Apollo自動駕駛等車聯網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

“總體上看,市場競爭肯定是要激烈的。”顏景輝解釋稱,“實際上,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的市場競爭結構應該是一樣的,也包括高中低端的競爭。各個車企都在發力這個朝陽市場,產品也會推出更多,競爭在各個區間上都會是激烈的。”

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蘊含着巨大的潛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售136.7萬輛新車,佔全部汽車銷量的5.4%。《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將2025年我國新能源新車銷量佔比定爲20%。五年之間,從5.4%到20%,這其中的發展空間不言而喻。

如何“爬坡過坎”

想要在短短五年內將佔比從5.4%飛昇至20%,並非易事。2020年11月3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便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坦言,“爲了達到20%的目標,每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必須達到30%以上,這個難度還是很大的”。

實際上,此前政策紅利幾乎覆蓋了新能源汽車整個發展週期。但政策只能扶持一時,新能源車終將回歸市場。從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在2020年的基礎上繼續下滑了20%。而這也是新能源補貼持續滑坡的第三年。

如何適應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營環境,成爲新能源車企所面對的問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充換電基礎設施的佈局,要健全充電、停車等環保各項的措施,同時我們還要提高公共交通電動化的水平。”對於新能源車未來的發展重點,肖亞慶指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要有智慧道路、通信網絡、雲端技術等的集成,大家的感受纔好。”

曹和平也表示了贊同:“從宏觀調控看,這是明確的壓總量規模的信號。因此很多企業首先應該減緩自己的投資,第二個是尋找好自己的定位,第三個是要進行高端研發。但現在成功的主要是給汽車提供動力電池的企業,在汽車整車上成功的還沒有出現,主要原因是缺汽車電路芯片。”

補貼雖退坡,但政策紅利並未完全消失。2月9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商務領域促進汽車消費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經驗做法的通知。通知提出,鼓勵限購地區號牌指標數量配置向新能源汽車傾斜,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新能源家用汽車給予支持,研究不限購的具體措施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