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活禽的他突然發熱頭痛呼吸困難 原來是患上“鸚鵡熱”
(原標題:養活禽的他突然發熱頭痛呼吸困難 原來是患上“鸚鵡熱”)
秋冬是最容易被上呼吸道疾病“盯”上的季節。就在前不久,寧波一名男子誤以爲自己只是得了感冒,沒想到隨後病情進展迅猛進了重症監護室。
持續高熱不退,呼吸困難,年過五旬的老許在重症監護室度過三週後死裡逃生,終於出院了。
半個月前,一向身體硬朗的他出現頭痛、發熱等症狀,剛開始他以爲得了感冒。不過在眼下這個特殊防控時期,警覺的他還是早早就到醫院做了新冠核酸檢測以及胸部CT:新冠核酸顯示陰性,然而胸部CT卻顯示右上肺大片的實變影。
由於呼吸困難的症狀持續加重,老許隨即被轉到了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
會診的ICU陳佳洪主治醫師瞭解病史發現,老許平時沒有呼吸道疾病病史,幹活麻利不輸年輕人。但如今卻是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就像是剛跑完馬拉松。
命懸一線的老許入住ICU時情況非常糟糕:體溫高達39.3℃,心率超過140次/分(正常60~100次/分),呼吸機支持參數也很高(100%氧濃度下勉強維持93%左右的氧飽和度)。
不僅如此,家人還告訴醫生,老許左小腿有舊傷,傷口遷延不愈,時常破潰流膿,也因此用了不少抗菌素。此次發熱前,傷口恰恰感染過。
由於病情複雜且危重,陳佳洪彙報了董縐縐主任醫師,董主任仔細檢查了左小腿的傷口,還詳細詢問了病史,發現老許傷口雖有破潰,但皮溫不高,沒有明顯的流膿。隨後家屬一句不經意的話引起了董主任的高度警惕,原來老許在發病前不但飼養活禽,還殺過活禽。
綜合老許的症狀、影像學表現以及流行病學接觸史,董主任高度懷疑他得了“鸚鵡熱”,並立即調轉方向,進行了強效雙聯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隨後在他的痰液檢查中找到了此次發病的“元兇”——大量的“鸚鵡熱衣原體”。
病原體找到,針對的治療也上去了,再結合嚴格的液體控制、合理的營養支持以及護理團隊的悉心照料,老許在入住ICU的第13天,體溫恢復正常,肺部情況逐漸改善,肝腎功能也慢慢恢復正常。第15天順利拔除了氣管插管,轉普通病房進一步治療。目前,老許已經好轉出院。
專家提醒廣大市民,秋冬季節,平時外出務必做好戴口罩、洗手等防護措施,在與家禽等鳥類接觸時要注意個人防護,少與候鳥及禽鳥接觸,家禽煮熟後再食用,避免食用野生鳥類,家禽養殖場所應保持環境的通風。一旦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鸚鵡熱又稱“鳥熱”,由鸚鵡熱衣原體所引起,是一種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主要宿主是鸚鵡科的鳥類,當然,雞鴨也可以成爲宿主。“鸚鵡熱”的潛伏期爲7至14天,人吸入了攜帶鸚鵡熱衣原體的鳥類羽毛或糞便的塵埃,易感染髮病,出現體溫高達39℃甚至40℃,伴有全身乏力、咳嗽等症狀,病情進展迅速,可發展至重症肺炎,出現呼吸困難、煩躁昏迷等,如醫治不當,可致死亡。
編輯:陳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