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實名舉報衆泰汽車“新能源騙補”

屢屢被經銷商和供應商追債、深陷破產重整困局中的衆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衆泰汽車”,000980),近日又被經銷商指控騙取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

“2015年,衆泰汽車給我發了44輛車,但是因爲上不了牌退回了廠家。2016年12月份,公司又給我發了500多臺車。”四川勇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勇多汽貿”)總經理趙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勇多汽貿將將這批車銷售給成都路通路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下稱“成都路通路”),用於汽車租賃,但在上牌時發現,其中有300多臺車無法上牌。趙勇稱,這批無法上牌的車輛在衆泰廠家的多方“疏通”下,最後,500多臺車中有420多臺成功上牌。

但此事並未完結,2018年,當成都路通路公司打算將上述車輛中的部分車型轉賣二手車時,卻發現車輛無法“過戶”。“車管所在覈驗的時候發現車架號(車輛識別號,簡稱“VIN”)被改過。”趙勇告訴記者。按照我國現行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12)的規定,“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型號和出廠編號)一經打刻不得更改,變動。”

先出生,再拿“準生證”

據趙勇發給記者的材料,上述涉及車架號更改的兩款車分別是車型號碼爲JNJ5020XXYEV2和JNJ5020XXYEV3的兩款純電動貨車和專用車型,其電池容量分別爲31.1kwh和35kwh,車輛生產企業湖南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永康衆泰分公司(下稱“江南汽車”),爲衆泰汽車的子公司。當年政策對這類車型的國家補貼爲每千瓦時1800元,這兩款車的可以享受到的補貼分別爲5.598萬元和6.3萬元。

當成都路通路將這批車輛投入市場,並達到國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車補貼申領條件(行駛里程達到2萬公里)後,衆泰汽車用這批更改了車架號的車輛成功的申請了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據趙勇給記者提供的由浙江省財政廳下發的通知,2016年度,衆泰汽車的子公司湖南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永康衆泰分公司所售的這批車輛,達到140餘輛,僅2016年衆泰汽車就從這批車輛中獲得近800萬國家補貼。

因爲車架號被更改,趙勇所在的公司無法申領地方補貼。按照當年的政策,成都市的地方新能源補貼與國家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金額爲0.6:1,每輛車的地補接近3萬元,300餘輛車的地方補貼接近千萬元。除了無法申領補貼外,車架號更改還導致維修、三包都存在問題,此外,公司也無法將這批車進行二手車轉賣,也導致系列損失。“大概在3000萬-4000萬元左右。”趙勇說。

衆泰汽車爲何要篡改車架號?按照趙勇的說法,這批車中大部分爲2015年生產製造,但一直未能實現銷售,2016年由於申請的信部公告過期,衆泰汽車又想要將這批車輛“出手”,所以採取了篡改車架號的做法。

工信部公告對於新車來說,就像是“準生證”,一位商用車企內部的高層人士李波(化名)告訴記者,一款新車要上市銷售,必須提前登上工信部的新車公告。“公告沒有過期時間,但是會因爲要求技術升級等進行淘汰的情況。”李波告訴記者,過去幾年在新能源商用車行業,補貼政策基本上每年都在變,標準也一直在升級,所以可能出現2015年生產的車,因爲技術標準比如電池的能量密度等達不到2016年的指標,所以無法銷售的情況,這時候企業可能就想着先拿能夠滿足最新技術的產品去申請公告,然後把之前的產品通過更改車架號的形式,放入新的公告目錄中,繼續銷售的情況。

按照趙勇的說法,上述部分車型2015年便已經生產,但這兩款車型分別獲得的第287批和289批工信部公告,發佈的時間分別爲2016年8月和9月。

在得知這一事實後,趙勇曾多次與衆泰汽車方面交涉,後者曾承諾支付趙勇地方新能源補貼的70%作爲補償金,但並未兌現。隨後,趙勇向國家工信部實名舉報江南汽車篡改車架號騙補的情況,工信部在去年9月回函稱,該公司篡改車身VIN的問題,將按程序依法依規對江南汽車進行嚴肅處理

曾因“早產車”被舉報

其實趙勇並非第一個舉報衆泰汽車騙補的經銷商。據記者瞭解,早在2016年,就有江蘇宿遷衆泰經銷商舉報衆泰汽車爲拿到新能源補貼,在國家力查處騙補之時,批量生產衆泰新能源雲100“早產車”。由於生產日期與全身玻璃相差3-5個月,車管所拒絕過戶導致量車主無法牌,經銷商無法幫車主解決此問題於是舉報廠家。除了玻璃生產滯後整車生產外,有消息稱還存在別的零部件生產日期滯後於整車生產日期的情況。

當時,衆泰汽車方面曾發佈公告稱,玻璃生產日期晚於整車是因爲“噴碼在進行生產日期切換時,設備人員在調試玻璃日期噴碼設備時操作失誤“所致。但此次趙勇舉報並獲得工信部定性的“更改VIN”的行爲,是否涉及騙補,由於衆泰汽車生產停滯、人員大量流失,所以記者並未能聯繫到衆泰方面人士給予迴應。

在2014到2016年間,由於雲100等小型純電動車的銷量,衆泰汽車獲得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2014年、2015年衆泰汽車計入營業收入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分別爲4.43億元、11.41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比例分別達到6.69%、8.30%,遠超過2014和2015年衆泰汽車1.81億元和9.68億元的淨利潤。2015年衆泰新能源銷量爲24574輛,按照上述11.41億元的補貼金額計算,每款車的補貼金額高達4.64萬元。2017年,衆泰汽車旗下永康衆泰分公司及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星沙製造廠和金壇分公司獲得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達到2.7億元,當年該公司公佈的淨利潤爲11.4億元。

“這種情況在當時相對普遍,尤其是在專用車領域。”李波告訴記者。據國家審計署此前公佈的相關材料,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審計署對2015年和2016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給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面存在系列問題。一是審計抽查13家汽車生產企業6801輛享受財政補貼的新能源汽車發現,有3511輛電動客車的補貼額超過單車售價的70%,補貼標準偏高;部分汽車生產企業瞄準補貼政策設計生產車輛,有些企業甚至通過關聯交易或弄虛作假方式獲取補貼16.72億元。

二是至2017年2月底,審計抽查16家企業(其中10家爲汽車租賃企業)購買的3.55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有0.22萬輛閒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萬輛年行駛里程不足3000公里;延伸調查的66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中,有30家2016年銷量不到500輛;部分地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標準不統一。

在2016年和2017年,國家工信部發布了兩批對包括蘇州金龍、奇瑞萬達、深圳五洲龍、河南少林等十餘家汽車企業的行政處罰決定,給予“罰款、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問題車型、暫停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資質”等處罰措施,但並未根絕新能源領域騙補的情況。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萬輛,成爲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而隨着新能源補貼的退坡,在李波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理性了。

但趙勇與衆泰汽車在上述涉及“騙補”事件中的糾紛仍未結束。“除了去年給了幾十萬補貼之外,衆泰方面一直沒有對我的損失進行彌補。”趙勇告訴記者,上述涉及車架號篡改的車輛總數大概有1000多輛,除了他所經營的公司之外,其餘的銷售方基本上都是衆泰汽車下屬或者關聯的企業,所以並沒有出現其他經銷商舉報的情況。

因爲資金鍊斷裂,目前衆泰汽車母公司鐵牛集團已經宣佈破產,公司自身也已經全面停產,並在2020年9月提交了預重整公告,並公開招募投資人,但截至目前已經8個月過去,尚未有確切的投資人浮出水面。據衆泰汽車日前發佈的財務數據,2020年其營業收入僅15.05億元,但淨虧損卻達到102.4億元。在此背景之下,趙勇想要追償衆泰汽車,獲得補償的希望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