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託資產配置新風向:TOF產品成重要補充
(原標題:家族信託資產配置新風向:TOF產品成重要補充 數字化展業模式顯現)
2020年註定是被載入史冊的一年,對於整個信託業來說,壓降融資類業務成共識,投向非標資產比例受限成預期,而突如其來的疫情,促使整個行業也在加速尋求科技賦能業務增長點。
細化到家族信託來說,因是監管鼓勵發展的本源業務,今年依舊成爲信託行業轉型提及的熱點,其亦受上述大環境的影響在資產配置方面作出了相應調整。
11月11日下午,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財富管理論壇圓桌對話環節,中信信託家族信託業務部總經理王楠、平安信託家族信託部總經理李蕾、萬向信託家族辦公室負責人謝贇、上海信託信睿家族辦公室副總經理劉傑、盈科全國家族信託中心主任兼首席律師李魏就上述話題進行了分享與討論。
TOF產品成重要補充
中國信託業協會根據行業調研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末,46家信託公司的家族信託業務總規模已達1616.49億元,2019年的新增規模爲719.27億元。
在業務規模爆發式增長的當下,家族信託的資產配置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根據行業調研數據不完全統計,在家族信託資產配置類別中,89.35%的資產用於配置信託公司自主發行的信託產品,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比最高,佔總資產規模的95.20%。
“此前,包括中信信託在內,對大多數客戶(設立的家族信託)來說,固收類非標產品(配置)確實佔到基本90%以上的比例。”王楠在會上坦言,在中國房地產大發展的背景下,房地產、基建形成了一箇中長期的傳統優勢資產,資產幾乎沒有波動,而且收益相當穩定。“即使出現問題,信託公司有化解的方法,這一類資產非常受投資者歡迎,對信託公司和信託團隊來說,也是自己最熟悉的一個領域。”
但隨着家族信託規模的快速增加,以及監管政策導致的稀缺性,中信信託開始考慮非標資產的供應問題,未來家族信託資產配置往什麼方向走?
王楠表示,兩年前中信信託開始嘗試TOF類的權益類資產配置,也做了一些業績,但是畢竟做的比較少的。直到今年以來,隨着整個監管環境的變化,這類產品更多地走到了臺前,成爲未來越來越重要的一個配置方向,也就是標品信託。
李蕾亦表示,家族信託客戶對整個平安信託頭部產品有優先選擇權和最優配置權。原來家族信託的資產配置主要是根據客戶當下的風險偏好做主動投資策略調整和風險平衡策略,現在更加依託於平安信託打造的標品投資差異化優勢及其平臺效應。
李蕾同時強調,家族信託本質是在做家業傳承,是一個長久期的業務,要保證基業常青。“家族信託客戶對於穩健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高於對收益的要求,整個策略配置也會契合相應特點和特性。”
上海信託的家族信託業務也在配置以固收類產品爲主的基礎上向外拓展。劉傑介紹稱,配置非標資產之外的資產有兩個方向,一是構建開放式產品結構,通過選擇與優秀的頭部基金管理人合作,創設TOF產品;二是配置境外資產,從2016年開始,上海信託所有的QDII額度全部用來主動管理,不再用作通道出借給其他機構。截至2019年底,上海信託的家族信託配置除了非標固收以外的其他類資產的比例在30%左右。
以TOF產品爲例,上海信託2016年便推出了預期收益在8%-12%之間,最大回撤在3%左右的一款產品。“四年的運作下來,基本符合我們的要求,它也變成了我們家族信託在應對非標資產不足情況下很好的替代。”劉傑如此說道。
配置信託產品合法性存疑
爲什麼目前家族信託配置的主要是信託產品,而不直接是非標資產或者標準化資產呢?
王楠解釋到,家族信託如果直接配置標品便不能很好地做組合管理和風險管理。另外,因爲標品有太多的策略,不管是組合債、股票權益類都有很多策略,固定收益類也有很多策略。通過TOF的形式可以把一些策略進行歸類,同時篩選管理人,從而分成不同的策略產品,這樣能夠根據客戶的情況做很好的匹配。
李蕾亦介紹稱,大部分家族信託投資風格日趨穩健,以固定收益類和TOF/TOT類投資爲主。
李魏則認爲,信託公司設立的家族信託計劃是否成爲資金信託的合格投資人,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第八條規定了六類合格投資人:第一類是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第二類是符合條件的境內法人和其他組織;第三類是社會公益基金;第四類是合格境外投資者;第五類是其他資管產品;第六類是銀行業監管機構視爲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其中沒有提到傳統家族信託產品。
“按照過去做法,家族信託產品應該可以包含在第六類中,但因爲沒有明確,因此信託公司應對此有心理準備。”
李魏指出,未來如果家族信託產品可以作爲資金信託合格投資人,那麼信託公司就要繼續加大傳統家族信託的發展力度,既可以爲資金信託業務儲備後備資金,對於一些不符合資金信託監管條件的投資項目,可以嘗試通過家族信託中的資金進行直接投資,幫助客戶實現資產配置目標。
如果家族信託產品不能作爲資金信託合格投資人,那麼對於有資產保護傳承需求,又有需要通過資金信託進行資產配置的客戶,可以考慮先通過自然人擔任受託人的民事信託幫助客戶進行資產保護傳承安排,然後以民事信託受託人作爲投資人,將民事信託資金投入資金信託。
“相信通過民事信託與營業性家族信託相互配合與補充,將會成爲未來家族信託發展的主要模式。”李魏介紹到,從律所業務表現來看,今年疫情使家族客戶風險意識得到了極大提高,除了傳統由信託公司擔任受託人的營業性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繼續保持增長外,以股權、不動產爲主要信託財產的民事信託法律安排需求明顯增大,受託人通常是客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成年子女。
謝贇亦認爲,家族信託業務未來一個大方向是配合民法典當中繼承篇、婚姻篇、遺囑這一系列的制度,在普通老百姓之間被大量普及、應用,設立以自然人爲受託人的民事家族信託將是一個趨勢。
數字化展業模式顯現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信託行業的項目盡調、面籤、新品發行、市場營銷等方面均產生了不利影響。於此同時,也大大加快了信託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這次疫情的確對大家金融科技能力是比較大的考驗。”謝贇分享說,當委託方給受託方發出指令,通常來講必須人對人的服務,但疫情期間都不上班,雲辦公效率不高,那麼客戶如何來發出它的指令呢?“我們之前考慮到這樣的問題,所以一直對客戶的APP實行了一套流程化的線上操作,從客戶下達指令起,就會自動匹配到信託經理,如果說這個人不行的話就會自動匹配另外的信託經理進行分發。”
而在科技賦能家族信託方面,萬向信託實現了線上化獲客。謝贇稱,萬向信託紮根浙江,客戶來源主要是浙江,一年大概有400多億的家族信託直銷規模,基於這一客戶羣體,萬向信託在APP端給客戶展示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服務產品。
從APP後端數據可得知,客戶在具體產品停留的時間,並由此會定向形成報告,讓客戶經理去分類,篩選符合家族信託的服務,比如婚姻保護類型、子女教育類型。從這種角度出發,能夠比較精準地觸達家族信託客戶羣體。
李蕾表示,依託大股東“金融+科技”的核心主業,平安信託已在2017年完成從資本驅動轉向“金融+科技”驅動,先發優勢讓其家族業務板塊在疫情最嚴重的第一季度實現規模同比增加近三倍。
李蕾介紹到,平安信託家族信託的智能運營是體系化、全面化的,形成智能畫像、智能營銷、智能匹配、智能預測全面化數字金融。目前保險金、家族信託設立流程已實現APP端全流程線上化操作;依託科技優勢打造家族信託客戶全面立體畫像;通過客戶畫像智能的推介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產品;同時應用信託資金資產智能匹配模型,對家族信託資金智能匹配合適的資產;不僅如此還可通過現金流預測模型智能計算家族信託現金流,讓客戶和管理人對家族信託投資計劃、現金流做到先知先決先行。
另外,她還提到,疫情期間平安信託成立了當時國內最大單的保險金信託,規模爲1.98億,同時也是定製型的保險金信託,全線上設立整個流程僅用時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