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體測替考“明碼標價”“看破不說破”現象背後

在政策層面學生體質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的同時,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所高校對於體測替考的應對措施和處罰力度也在不斷加強,近年來,“替考”的代價越來越高,作假空間逐漸縮小。

近日,太原工業學院兩名學生因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以下簡稱“體測”)“替考”,被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一事備受關注。據太原工業學院教務處消息,根據《太原工業學院考試工作管理辦法》,有2名該校學生因冒名參加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體測,給予課程記“零分”、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的處理。

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體測“替考”在高校中並不罕見。一到體測季,在校園QQ羣、微信羣中,常有學生髮布尋找體測替考的消息,且多明碼標價,依據不同的項目,其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人民幣不等。多名高校學生向新京報記者反映,由於大學校園中參與體測人數較多,體測教師對被測學生不熟悉、監考不嚴格等原因,讓體測替考者有機會矇混過關。針對頻發的體測替考現象部分高校也在加強應對措施和處罰力度。

12月14日,教育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登峰在迴應大學生體測替考問題時表示,目前的體測在實現方式上較多采用學生不太喜歡的方式。他建議,未來的體育教育改革中更多關注如何讓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

高校體測季 校園微信、QQ羣頻現替考信息

“體測代測可測身高體重嗎?”“有女生明天早上可以幫忙體測代跑嗎?腿臨時摔了,價格好商量。”“求體測代跑+仰臥起坐,110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11月前後的體測季,多所高校的“幫幫羣”“愛心互助羣”“跑腿羣”“生活服務羣”等微信、QQ羣中,均有類似尋求體測替考的消息出現,且據學生反饋,該現象已存在多年。

一名來自山東某高校的本科生曉吉化名)告訴記者,該校大一、大二的體測在體育課上完成,班級人數較少且容易被老師發現,通常找替考的學生不會太多。大三、大四年級的體測在規定的一週之內去指定地點完成即可,沒有固定的時間和班級限制。而且,在測試時,學生無需出示身份證件等信息,只需要拿體測號牌進入即可,因此產生了不少體測替考現象,“大三大四的體測不會影響總成績,所以對替考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考過就行。”

曉吉身邊就有同學曾幫人“替考”,“有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擔心體測考不過就會找替考。幫人代考的同學覺得既可以掙錢,又能鍛鍊身體,也不會被查到。有時候,一個‘體測季’下來,靠替考能賺七八百元。”

曉吉說,據她瞭解,校園內有多個“替考羣”,體測替考價格通常爲100元人民幣,每次體測季下來,一個班大概有5名左右的同學找替考。“特別是跑800米,即使是知道某人找了替考,大家也不會互相揭發。”

記者在湖北某高校的“幫幫忙”羣聊中搜索“體測”發現,體測“替考”現象並不罕見,其價格多在幾十到幾百元人民幣不等。體測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米跑步、仰臥起坐(女)或引體向上(男)、800米(女)或1000米(男)。其中,長跑項目的“替考”需求最大。

湖北某高校“幫幫羣”中,頻現體測代考相關內容。學生供圖

除長跑、引體向上等項目外,也有學生尋求身高體重代測幫助。學生供圖

“室內項目是30到50元,50米跑價格在50到100元,800、1000米,價格通常會在一兩百元甚至更多。”北京某高校體育學院老師焦陽(化名)告訴記者,作爲體測的負責人,他對體測替考的“市場價”也有所耳聞。據他了解,“甚至還產生了校外人員替校內學生進行測試的現象。”

多所高校的學生告訴記者,除“替考”外,體數據造假也是作弊的常見手段。

吉林某高校的學生萬柳(化名)表示,往年,長跑成績都是在監考老師掐秒錶後,把成績告訴學生,由學生自己將成績上報給班長、體育委員或學習委員等班幹部。“以往報假數據太容易了,甚至成了一種公開的現象,班幹部也不會去核實,更不會有同學揭穿。去年,我報了真實成績,在我後面跑完的還有五六個同學,但那年我的長跑成績卻成了班裡倒數第二。”

萬柳告訴記者,今年,學校不再由老師掐秒錶計成績後口頭通知學生,改爲發給每位參加體測的學生一個綁在手上的計時器。“這樣一來,由自己虛報數據作假的空間就小了很多。”但萬柳表示,作假依然是被默許的存在,“跑50米那天,我在生理期,又不想參加補考,所以我找了個男生替我去考,我把計時器給了他,他替我跑出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吉林某高校“生活服務羣”中,有學生明碼標價求“代測”引體向上。

部分高校老師對體測造假“看破不說破”

覈實學生身份、照片等信息,對體測學生進行身份覈查的過程不難,爲何體測“替考”、數據造假等現象依然存在?記者瞭解到,由於學校體測成績與學校招生相關、體育老師不想擔責任、體育老師同情學生等原因,使得部分體測老師對體測造假現象“看破不說破”。

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告訴記者,由於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結果與學校聲譽密切相關,前些年,學校的體測老師常常會對學生在體測中的作弊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依靠測試儀器供應商填報測試數據。因此,學校自主上報的學生體質測試數據與抽測數據往往有很大出入,全國被抽測的學校中,有一半左右學校上報的數據與抽測數據的吻合度不到50%,差的學校吻合度只有20%~30%。“雖然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對高校進行學生體質測試的抽測,但抽測的比例不到1.0%,威懾作用有限。”

部分高校爲何包容學生體測成績作假?記者瞭解到,高校的體測成績關乎學校實際利益。焦陽告訴記者,“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學校,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不得評爲合格等級,各省(區、市)不得批准其爲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學校。這對學校來說是巨大損失,所以有的體測老師會默許替考、造假等現象出現。比如學生在跑800米時‘套圈’,只跑400米,老師其實一眼就看出來了,但有的老師會看破不說破。”

焦陽還透露,爲了讓體測數據“好看些”,該校會要求體育學院的學生也參加體測。“體育學院的學生是可以不參加體測的,但是爲了讓學校的體測數據不下降,我們就讓體育學院的學生也參加體測,幫學校提升總成績。不光我們這麼做,其他學校也都這樣做。”

焦陽表示,由於他所在學校的體育成績計入學生保研、評獎評優總成績,而體測成績佔體育成績的70%,他曾通過身份驗證的方式,抓到過不少體測成績造假的學生。

“2014年,我總共抓到了264名參與替考的學生。在此之前,其他老師都沒抓過,甚至有的學生替全宿舍同學跑了一千米,老師也沒管。”焦陽說,那年由於他是首次抓替考,被抓的264名學生被要求到教務處寫一份保證書,承諾以後不會再有作弊行爲,如果來年體測成績高於當年成績,保證書即可由學生本人取回。2014年開始,學校體測會嚴格檢查學生的身份證、校園卡和一卡通,一經發現替考等作弊現象,上報學院、學校統一處理。

焦陽說,儘管學校會嚴查體測替考,並在體測前鄭重強調紀律,告知學生體測替考、造假等行爲一律按照作弊處理,但依然有學生會以身試法。現在,每年體測,學校都會發現十幾名參與替考的學生,這些學生會被留校察看或記過處分

體測不達標主要是平時“缺練”

一名多年前曾找過長跑替考的湖北某高校畢業生告訴記者,他找人替考的原因是“自己身體狀態不好,平時缺乏鍛鍊,男生長跑1000米是4分33秒及格,自己跑肯定不能及格,當時不想因爲體育成績影響自己拿獎學金。但現在也挺後悔的,覺得是一種誠信缺失。”

多年來,大學生體質呈下滑趨勢國家體育總局公佈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另據媒體報道,2017年《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發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江崇民表示,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只是下降速度趨緩。

多名大學生表示,上大學後,他們幾乎不怎麼進行體育鍛煉,耐力、身體素質都有下降。體測中的體前屈、立定跳遠等項目還能靠考前突擊解決,而長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項目,是他們每次體測必“吐槽”的“老大難”。

中國海洋大學大四學生天溪坦言,他在運動上“提不起精神,知道自己該運動,但總是會想‘明天再說’。”天溪說,因體測成績會作爲體育成績的一部分,體育成績又是獎學金評比的一部分,因此每次體測前的兩個星期,他會每天去操場上跑幾圈、練練引體向上,但“體測完就結束了,不會把跑步作爲習慣堅持下來”。

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學院教師蘇日表示,學生的體測成績已納入到評獎評優和保研。根據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2014年修訂)中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的標準,90.0分及以上爲優秀,80.0~89.9分爲良好,60.0~79.9分爲及格,59.9分及以下爲不及格。蘇日透露,每年上報數據的不及格率大概5%-8%左右,而標準對高校畢業生的畢業要求是“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所以,“體測不及格無法畢業確有其事。但畢業的及格分數是50分,如果第一次沒通過,學校會提供重新測試的機會,所以總體而言,因爲體測不及格而拿不到畢業證的學生目前還沒有,但若嚴格執行,會出現不及格的同學。”

蘇日告訴記者,該校目前只爲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開設了體育課,而從大一到大四各年級每年都有測試。因此,學校的體測成績呈現出“大二最好、大四最次”的情況。他認爲,現在體測的“及格線”並不高。“拿長跑來說,大一大二男生1000米4分32秒及格(大三大四是4分30秒),大一大二女生800米4分34秒(大三大四是4分32秒)及格;男生引體向上大一大二10個(大三大四11個)及格,女生仰臥起坐一分鐘大一大二26個(大三大四27個)及格,要求不高。但很多學生‘缺練’,引體向上一個都做不動,仰臥起坐一個都起不來。”這些年,隨着學校的教學方案將體測項目引入課堂,在日常體育課中帶學生做相關練習後,學生的體測成績總體上升了。“但不能指着課堂練習,還是要學生自己把體育鍛煉重視起來。特別是大三、大四沒有體育課的學生,他們需要更加重視。”蘇日提醒說。

多所高校加強應對措施和處罰力度

針對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教育部近兩年連續發文,要求加強對學生體育課程和學校體育工作的考覈

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覈,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爲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在政策層面對學生體質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的同時,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所高校對於體測替考的應對措施和處罰力度也在不斷加強,近年來,“替考”的代價越來越高,作假的空間逐漸縮小。

太原工業學院教務處一工作人員在迴應媒體時表示,大學生體質達標測試是重要的國家級考試,測試現場都有監考老師對各個環節進行身份審覈驗證。任何考試只要作弊就會被取消學位。此前,該校也曾處分過兩批體質健康達標測試違規學生。2019年4月和5月,該校就有6名學生因參與冒名代替體質健康達標測試,按作弊處理,取消學士學位獲得資格。

除太原工業學院外,中國政法大學也明確規定,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參加體質健康測試的,可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王宗平表示,給予體測替考學生以取消學位處分,這個措施“符合常理,不必大驚小怪。”他認爲,體質健康測試作爲一項國家的考試,就應當和任何考試同樣對待。“專業課找替考、英語四六級找替考,被取消獲得學位資格,大家可能會覺得很正常。但體測替考被取消學位,大家關注度卻這麼高,歸根結底,大家還是認爲體育考試和其他科目的考試不一樣。”

據焦陽介紹,他所在的學校已經用上了“高科技”嚴查學生的體測替考行爲。“首先,入場必須要有身份證,監考老師會一一比對。此外,我們開發了小程序,對學生歷年體測成績進行比對,比去年成績高出很多,我會讓學生重新參加測試。比如,今年有個學生引體向上做了20個,我覺得不對勁,讓這名同學到我這來再測一次,結果他連5個都起不來,找各種藉口說身體不舒服。目前,我已經把這名學生的情況上報給學校,這名學生的成績已經被取消,學校會做出警告處理。”

教育部:體育活動要讓學生享受到樂趣

“這種測試在很多學生看來還是一種強制動作。雖然目標是爲了增強學生體質,但實現方式還是較多采用了一種大家不太喜歡、不太願意接受的方式。”12月14日,在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已經注意到關於高校體質健康監測替考這一問題。

王登峰說,就像很多青少年都喜歡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現在,爲了應付體質健康監測,包括體育中考,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就變成了“體質健康監測測什麼項目,體育課上就練什麼”。這可能也是在高校推進體育課教學改革應該面對的問題。

王登峰認爲,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應該讓學生享受到樂趣,教會學生運動技能,如果體育課只是強制學生跑操、跑步,運動的樂趣就無從談起。他建議,可以考慮採用一些有知識含量的競賽作爲考覈方式,讓枯燥的體育鍛煉、體育測試變成能讓學生享受到樂趣的活動,同時也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甚至還可以把一個班級、一個年級的平均情況作爲評優、評獎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如何讓體測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王宗平認爲,體測可以發揮“倒逼”作用。“現在大學開設的體育課相對比較溫柔,有不少高校的部分體育課,學生‘不出汗、不喘氣、不心跳’,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有限,學生自己又沒有養成平時運動的習慣,指望着靠一年一次的體測,讓他們跑出好成績,很難做到。”

在王宗平看來,現在國內有很多高校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例如清華大學一至四年級的本科生均需要上體育課;浙江大學的體育課由從前的144學時增加到252學時;南京理工大學也恢復了三年體育課。王宗平希望,高校、體育部(學院)、體育老師等各個環節,都應該承擔起責任,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增加體育課的課時和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