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媒整版聚焦限塑令 爲何禁不住這些用塑習慣
大陸央媒整版聚焦「限塑令」爲何禁不住這些「用塑」習慣。圖爲大陸實施限塑令,各大超市賣場的塑膠袋不再免費提供。許多消費者自備環保購物袋。(資料照片/藍孝威攝)
中國大陸今年元旦起擴大實施更嚴格的「限塑令」,成效不彰,中共中央機關報《光明日報》10日特別以全版篇幅報導「限塑令」禁不的「用塑」習慣包括:用紙吸管影響「喝奶茶的快感」;農地塑膠地膜用起來「熟門熟路」;不可降解塑膠袋價廉易得且方便;懶得想可選擇哪些塑膠替代品等等。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曹淑豔也提出,以設計創新減量、包裝替代減量、廢塑排放減量、焚燒減量「四重奏」,加強塑膠污染全鏈條防治,將可達到預期效益,預計「十四五」期間,大陸可減少消費傳統塑膠1180萬噸,避免焚燒塑膠620萬噸,由此原料節油2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1億噸。
報導指出,大陸高度重視塑膠垃圾產生的環境污染。從2007年到2011年和2020年,多次發佈關於限制、禁止使用特定塑膠製品的指導意見。詳細界定禁、限塑管理的細化標準。如今大陸社會各界已達成共識。但在具體生活場景中,一些既往的「用塑」習慣還在存續,導致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的身影依舊存在。
習慣1:用紙吸管影響「喝奶茶的快感」。
目前各大飲品門店飲品已提供紙質吸管作爲塑膠吸管的替代品。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在各地出臺限塑令的背景下,紙吸管只是一種暫時的替代品,未來還會有很多的提升空間。」
習慣2:塑膠地膜用起來「熟門熟路」:
在山西、陝西、河北等地的部分農村地區,一些農戶在種植時還是會選擇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膠地膜,使得殘留農膜成爲田間地頭的「白色污染」,嚴重妨害農業生產生活。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姚繼廣介紹,山西將通過建立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培育廢舊農膜加工企業,實現「企業+回收網點+農戶」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提升農膜回收率。
習慣3:不可降解塑膠袋價廉易得且方便:
消費者長期以來形成的消費習慣和「好面子」「圖方便」等主觀心理原因,也有新型可降解塑膠製品成本高、研發進展緩慢、應用推廣難等客觀原因。
習慣4:懶得想可選擇哪些塑膠替代品:
根據長三角消保委聯盟的調研報告,可降解塑膠有生物分解、光降解、熱氧降解、可堆肥降解等不同的分解形式。儘管降解程度高的產品理論上應該被優先使用,但受成本和價格因素影響,可降解產品市場也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