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臺灣的命運可以和香港不一樣
中時社論
7月1日是中共建黨百年,也是香港迴歸大陸24年紀念日,在北京歡樂慶祝的同時,香港一些民衆卻黯然神傷。香港兩年多前爆發的一場運動,原本訴求光明正大,最終卻落得事與願違甚至背道而馳,香港這一段過程,對臺灣有什麼意義?
《紐約時報》近日發表長篇文章,敘述香港民主抗爭運動發生逆轉的來龍去脈。一大關鍵是習近平的態度,認爲威脅國家主權和安全,或挑戰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權威,「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文章指出,「在中國自上而下的系統中,習近平的話激發了政策制定者尋找新的方式來捍衛這條『底線』」,「如果發生嚴峻的危機,中國領導人可以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捍衛主權,擺脫較次要法律的束縛」;因爲「國家的意志必須不斷對生存環境做出反應」。
香港人爭取高度自治不成,反而加速中共對香港實現全面管治,關鍵在於運動過程的一些訴求與手段,踩到大陸國家主權與安全的底線,激使北京確信退無可退,必須強力遏制,永絕後患,所以頒佈《香港國安法》、大幅修改選舉制度、全方位落實「愛國者治港」政策、檢控衆多逾越法制的異議者。結果一些港人煽動的「攬炒」招致相反結果,既不能達成以同歸於盡的手段引來國際干預,迫使中央讓步,反而遭到嚴厲懲治與嚴刑峻法。威脅將嚴厲制裁的英美等國,完全改變不了北京建立全面管治的法制、選制與樹立高度威權的堅決立場與行動。
中共中央平定香港亂局的作爲,正是其底線思維的一次完整實踐。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在習近平看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只有高度重視底線思維,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充分一些,把預案做得周密一些,積極尋求規避系統性風險、化解複雜矛盾的路徑和方法,牢牢守住底線,把握主動權,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香港抗爭運動後來確實偏離正軌,不僅暴力破壞嚴重,而且摻雜港獨訴求,顯與外力勾連,對於國家的主權完整與政治、社會秩序的維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喚起北京當局的憂患意識與底線思維,出連環拳強力扭轉,加大力度防控,而能奪回主動權,化解重大風險。
香港陷入這個局面,固非港人所願,亦非中共謀畫的結果。其中的是非曲直,雖然各說各話,但部分港人妄圖「脫中」而自治,以爲投效美英等國就可逼迫北京就範,屈從港人奪取執政權。事實證明,恣意踩紅線,假藉暴力與外力逾越對方底線,必然招來反制,運用強烈手段規避系統性風險。同爲一國兩制實踐規畫區的臺灣,看到香港與中共關係的演進過程,應從其負面經驗中悟出一些道理,覺知對應之道,以免重蹈覆轍。
首先必須明瞭,國家主權是不可侵犯的底線,沒有讓渡的空間與妥協的餘地。其次,衝突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妄想用攬炒方式逼人就範,若達不成目標,就得「加倍奉還」。另外,外力不可憑恃,大國之間的博弈各有盤算,皆以國家利益是尚,斷無犧牲自身利益而援助他人之理,港人幻想外力援助,結果一場空。最後,務實是不可輕忽的原則,生存與發展的策略必須度勢量力,務實建構有效策略,斷不可脫離現實,挑釁實力懸殊的強者, 或是心存不切實際的幻想。
臺灣的處境與香港不同,自處之道與發展策略當然不同,但面對的主權政府卻是同一個,對應之道有其相通之處。看看香港,想想自己,避免重蹈前車之轍,尋求務實可行的康莊道路,纔是正辦。在此中共慶祝建黨百年、香港迴歸二十四載的時刻,理解中共的核心思維與行爲模式,看清港人走過的坎坷路,記取他們的教訓,是臺灣民衆須深思熟慮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