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子癲前症病因繁多 嚴重可能中風
蘇修瑋續指,子癲前症病因與孕婦年紀、生活型態、家族遺傳、心血管或免疫疾病等都有相關,也有可能與小孩父親的基因有關。(翻攝照片/張妍溱臺中傳真)
41歲第3胎媽媽,有2次剖腹產紀錄,懷孕28周無高血壓,有偶發性的頭痛,29周當天,在上班時突然短暫意識喪失,跌坐在地上、全身抽搐送醫救治,收縮壓200毫米汞柱,合併血小板低下,胎兒臍帶血流已出現舒張時期逆流的狀況,執行剖腹生產。
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醫師蘇修瑋指出,子癲前症病因繁多,與孕婦本身的年紀、生活型態、家族遺傳、心血管或免疫疾病等關,嚴重的子癲前症若不盡快處理,可能造成孕婦腦部出血(中風)、肝、腎、心臟衰竭等情況發生。
蘇修瑋說,子癲前症,俗稱妊娠毒血症,是最常見的孕期相關併發症之一,其發生率約5%。懷孕婦女若有血壓高 (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且尿中有過量蛋白質排出,就符合子癲前症的診斷。
蘇修瑋表示,有些孕婦僅單純的血壓高;有些則是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呼吸喘、身體水腫、右上腹痛、全身抽搐等症狀;有些沒有血壓高,卻在抽血時發現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血球溶解、血小板過低等狀況,多元徵象卻連結到同一個疾病。
蘇修瑋續指,子癲前症病因與孕婦年紀、生活型態、家族遺傳、心血管或免疫疾病等都有相關,也有可能與小孩父親的基因有關。目前認爲最直接的病因是來自胎盤功能異常。由胎盤釋放出的「毒素」造成孕婦全身的症狀。隨着醫學研究,已經找出一些在懷孕早期或中期就能提前預測是否會出現子癲前症的檢查,包含抽血檢驗胎盤釋放出的物質,或由超音波看子宮血流的阻力。
蘇修瑋表示,大部分的子癲前症在產後會迅速改善,極少數很嚴重;1位35歲第一胎孕婦,定期產檢都沒有問題,在35周時出現上腹痛及頭痛,使用止痛藥和胃藥後症狀沒有改善,急診時發現血壓高,血小板低,及肝指數上升爲正常值20倍,除緊急剖腹生產,並會診腎臟科,建議患者採血漿置換術,並把血液中由胎盤分泌的毒素洗掉。
蘇修瑋說,若患者有慢性高血壓、糖尿病、多胞胎、前胎有子癲前症等情形,或是經前述檢查判斷未來發生子癲前症的機率較高,建議16周前開始,每日服用阿斯匹靈,可預防一部分子癲前症發生。提醒子癲前症的表現多變,定期監測自己的血壓,若身體不適時,進一步詳細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