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加速闖關IPO 資產質量成過會攔路石
臨近年末,又一家銀行迎來IPO喜訊,證監會於近日下發了重慶銀行A股IPO批文,這意味着重慶銀行即將正式加入A股上市銀行團隊。2020年以來,銀行IPO審覈進展緩慢,截至目前A股排隊銀行已達15家。在分析人士看來,新一輪中小銀行融資可能已經鬆動,預計明年銀行IPO將略有提速,但未來不會出現高峰,而是節奏化發行,同時依舊需要關注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帶來的嚴峻挑戰。
西部首家A+H城商行
西部地區即將迎來首家A+H城商行,12月18日,證監會下發了重慶銀行A股IPO批文,預示着重慶銀行即將正式加入A股上市銀行梯隊,也將成爲西部地區首家實現A+H的城商行。
重慶銀行成立於1996年,是西部和長江上游地區成立最早的地方性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未登陸A股市場之前,重慶銀行已經於2013年11月6日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重慶銀行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補血”,根據此前招股書申報稿,重慶銀行本次擬發行不超過7.81億股,佔本次發行完成後總股數的19.98%,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充實該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
就在順利拿到發行批文的同日,重慶銀行在港交所發佈補充公告表示,該行A股獲批發行股數不超過約3.47億股,這一發行規模對比招股書申報稿有所減少。在拿到批文後,重慶銀行就可以啓動招股工作,市場預計,若一切順利,重慶銀行將在2021年1月上市,有望成爲明年第一家登陸A股的城商行。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重慶銀行上市,一方面補充了該行的資本金;另一方面在上市之前,該行在短期內完成了不良資產梳理,嚴格化不良資產認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資產質量,爲後續銀行的上市提供了範式。
15家銀行“候場”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小銀行大多面臨資本金不足的困境,IPO依舊是獲得資本補充、完善治理體系的重要途徑。
回溯歷史,2016年銀行上市開閘,當年有包括蘇農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江蘇銀行在內的8家銀行成功上市;2017年銀行IPO陷入低迷期,僅有張家港行1家銀行上市。2018年,銀行上市數量開始回暖,共有長沙銀行、鄭州銀行和成都銀行3家銀行實現上市。2019年,銀行上市的節奏明顯加快,迎來“小高潮”,多達8家銀行成功登陸A股。
儘管銀行熱情不減,但今年銀行IPO審覈進程卻明顯放緩,僅有廈門銀行一家成功登陸A股,重慶銀行、上海農商行、齊魯銀行陸續“過會”,目前,上海農商行、齊魯銀行尚未取得IPO發行批文。
根據證監會官網披露的首發企業信息名單,截至12月17日,排隊待審的銀行達到15家,廈門農商行、湖州銀行等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廣州銀行等選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排隊序列中,除湖州銀行、廣州銀行外,其餘13家銀行均已進入“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談及銀行IPO步伐放緩的原因,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爲,IPO放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大量銀行已經實現上市;其二是金融業是資源配置優化的行業,而現階段資本市場優先解決實體經濟,也就是製造業和科技業融資難的問題。所以銀行優先級降低,就變爲順理成章的現象。
“新一輪中小銀行融資可能已經鬆動,明年銀行IPO略有提速,因爲主板註冊制下會進一步降低銀行股IPO的門檻,但是由於金融機構主力基本上已經獲得公開市場融資渠道,所以預計未來不會出現高峰,而是節奏化發行。”盤和林解釋稱。
資產質量的挑戰
在疫情衝擊下,中小銀行補充核心資本的需求更加迫切,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包括漢口銀行、東莞農商行、新疆匯和銀行在內的中小銀行也在逐步推進上市進程。
雖然上市是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方式,但依舊需要注意到今年受疫情影響,銀行盈利普遍壓力加大,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的空間較小,或將在IPO過程中面臨更多挑戰。
“當前上市銀行格局已經較爲穩定,上市銀行數量增多,後續上市銀行的難度可能會有所增加。此外,很多銀行上市後估值水平偏低,市淨率普遍低於1,總體看對投資者並不有利,監管對銀行上市也愈發謹慎。”正如陶金所言,最大挑戰仍然在於銀行資產質量,若銀行不良貸款率較高,撥備率不高,風控工作不足,則上市會受到影響,因此對於計劃上市的銀行,首先要保持審慎經營,並通過多種手段化解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
從行業整體來看,銀行業整體不良率上升趨勢也較爲明顯,來自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3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320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6%,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
盤和林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他進一步指出,銀行IPO最大的挑戰和不良率有關,地方銀行和國有大行、大型城商行業務方向有區別,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各地方銀行具體不良貸款率也各不相同,一般中小銀行風險敞口相比大銀行要大一點。地方銀行依託於地方經濟,需要加強風控手段及力度,穩定資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