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領袖馬前一卒」自勉──胡宗南將軍風範(一)

先總統蔣介石召見胡宗南。(中央社攝)

編者按:《令人懷念的胡宗南將軍》一書由90位作者羣執筆,全都是親身認識並接觸過胡將軍者,他們是胡宗南將軍的朋友、同僚、學生,或是學術界、新聞界以及其他領域有相當聲望的人士,多與胡將軍有幾十年患難與共的交情,對胡將軍有深刻的瞭解;各篇文字都是每位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依據自身的經驗和感受來表達對胡將軍的懷念,把他(她)所瞭解的胡將軍,以及所處時代的特色,清楚地描述出來。

又由於許多位作者本身也都曾在中華民國不同的崗位上貢獻國家,甚至擔負過重要的責任,文章的字裡行間自然也突顯了他們對國家民族的熱愛,以及如何在內外交困的環境中爲救國而奮鬥。

雖然這些都是當年的故事,卻都反映了珍貴的、動人的歷史事實,足以幫助當前的讀者們體會到1930至1950年及前後,這樣大時代的背景和脈動。

正文開始:

一九二○年代初期的中國,甫經孫總理中山先生領導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當時以一個落後的農業社會,在長年積弊積弱、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分割,內部戰亂頻仍之餘,以及「五四」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相互激盪的時代洪流下,蔣公中正先生奉總理之命創辦黃埔軍校;又繼承總理遺志,領導國民革命,寫下了輝煌而又艱困的中國近代史蹟

兩萬五千裡緊迫追擊

王曲師生心目中最敬仰的胡先生──胡宗南上將軍,就在這個時候,因愛國救國而考入黃埔一期。從此,參加東征、北伐、剿共、抗戰、戡亂等戰役,而退守臺灣。胡先生始終以「領袖馬前一卒」自勉,事實上,逐漸的形成了蔣公最親信的股肱──一位擔當方面的大將。現在,擇其關鍵性的史實略述如後。

北伐勉強成功而統一後,中國政府在蔣公領導下,面對日本的公開侵略──從九一八到華北五省特殊化,和共產國際指導中共的間接侵略;在這樣內外夾擊的狀況下,排除國內異議和責難,決定「先安內,後攘外」的大戰略決策。對日本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盡力避免戰爭擴大,以爭取魏德邁將軍所稱許的「黃金十年」。在此期間,一面剿共安內,一面加速國家建設。因此而產生了「五次圍剿」的成功,和兩萬五千裡的緊迫追擊,以及影響深遠的「西安事變」。就在蔣公這樣的大戰略領導和運作下,我們的主任胡先生,開始嶄露頭角。

江西中共老巢,經一九三四年五次的圍剿後,自湘粵交界竄向貴州,再經「遵義會議」決定繼續竄向陝北,與當地土共劉子丹會合,再建根據地

一九三五年春,胡先生率第一師暨配屬部隊約三個師兵力,奉命由隴南進剿,盤據川北的徐向前部約四個師兵力,共十餘萬人;進而強攻徐某堅守的摩天嶺-古陰平絕地,進佔青川,迫使徐向前西竄。此時,共軍主力正被阻在鎮江關,徘徊瞻顧半個多月,不敢越過鬆潘北進。自六月開始,產生了一系列的松潘爭奪戰。胡先生洞燭松潘的戰略地位,搶先予以佔領,轉取守勢。在守勢作戰中最關鍵的是李日基的堅守毛兒蓋康莊的困守上下包座 ,迫使會合後的中共經由荒蠻的松潘草原北竄;胡先生又率部緊追入甘肅約千餘里。在此戰役中,胡先生優異的表現:一是在艱困環境中的領導,使將士忘身用命;一是政治上的運作,使各地土司志願爲中央和胡先生效命,徹底堅壁清野,以困共軍。因此共軍餓死、病死比戰死的多達十幾倍。最後到達陝北時,僅有殘存的二、三萬人而已。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七日,蔣公親臨西安,被張學良劫持。同月二十五日,張學良幡然悔悟,親送蔣公返京,並自請處分。此次震撼中外的「西安事變」,得以順利解除,除了政治層面的折衝運作外,胡先生當時奉命統轄陝北中央部隊,以五天時間,鑽隙南下奪取寶雞,和潼關西進桂永清部到達渭南,再配合中央空軍轟炸新城,使西安陷於三面包圍之中。此時,胡先生又領銜黃埔將領聯合通電,警告張學良與楊虎城,其所產生實質和心理上的壓力與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開始,蔣公運用廣土衆民的地緣戰略條件和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勝也罷,敗也罷,就是絕不談和。」採取堅持抗戰到底,待機轉移攻勢的持久抗戰戰略。首先,誘迫日軍變更其作戰主軸線,獲取了十四個月的時間,從容的完成了以四川爲中心結合大西北大西南爲持久的抗戰根據地。然後在上述根據地的支持下,以正面持久抵抗和敵後遊擊相配合,逐漸形成了世界聞名的「中國泥淖」,使日軍深陷而不能自拔。同時,使「中國泥淖」,在《太平洋戰爭》中,對盟軍攻勢轉移,產生了戰略上的重要地位,使我國躋身於當時國際四強之一。

確保潼關 穩定關中

抗戰期間,蔣公把防禦和建設陝、甘、寧、青、新五省所謂大西北的方面統合大任,賦予有大將才德的胡先生。他東由潼關起,鞏固河防,與日軍對峙;北面對延安共軍,憑碉堡線封鎖監視;西面派部隊進駐新疆以防蘇俄。內部對地方勢力尤其是馬家部隊感召和安撫;這就是當時所謂的錦囊四訣:「東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服四馬」。此外,創辦「王曲七分校」,「戰幹四團」和「遊幹班」等,訓練各類型的幹部;配合政治,組訓民衆,運用民力;推動思想文化運動,倡導愛國,抗日和反共。因此,由於胡先生的卓越領導,在持久抗戰期間,踏實的鞏固和支撐了大西北半壁河山。記得在抗戰最艱苦的時段,曾有和談的爭議;當時,蔣公力排衆議:「你們如果堅持要和談,那我一人單獨去西北,和胡宗南繼續抗戰到底。」可見蔣公對胡先生信任之深和倚畀之殷。

一九四四年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雙鉗攻勢,正逐漸的發展到最高潮,採守勢的日軍急需地面兵力和其他作戰資源的增援。不得已,日本中國派遣軍發動了同年春的中原會戰和同年冬的對貴陽攻勢。

中原會戰方面,日軍佔領洛陽後,繼續西進,窺伺關中。胡先生親率三個軍兵力,在靈寶 附近展開激烈的遭遇戰。激戰十餘日,終將日軍擊退,因此,確保了潼關,穩定了關中。(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