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項調查揭示:大城市年輕人爲什麼不想結婚

“一個人生活不香嗎?”最近因爲廣東省廣州疫情緊張,00後陳曉默躲在學校哪兒都沒有去,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在宿舍打遊戲,她的舍友們幾乎也是這種“單身”狀態,提不起興趣走出宿舍談個戀愛。

近年來,我國生育率下降問題受到高度關注。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的結婚率自2013年開始下滑,結婚登記從2013年1347萬對的歷史高點持續下滑至2020年813萬對。從不同省份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據國家統計局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爲7.2‰,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

近日,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開展專項民調,從婚姻、生育的觀念和意願變化,並從年齡性別、收入等角度分析不同人羣態度差異,電話隨機訪問了1000名廣州市民

66%的受訪者贊同“如果沒有合適的結婚對象,不結婚也挺好”的說法,72%的受訪者認爲“年輕人的‘傳宗接代’‘多子多福’等傳統觀念越來越淡薄”。

多數受訪者表示,結婚已不是必然,更多人注重自我而不願結婚,生育觀念越來越淡薄。

“我喜歡他/她,但我現在不想結婚”“我還年輕,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我沒有信心去維持一段穩定的婚姻關係”“結婚要買房買車,我現在還沒有錢,先脫貧、再脫單”……這是很多在廣州打拼的年輕人的真實心態,他們並不着急結婚生子,更不把這個當成是人生的“必選項”。

此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傳宗接代的傳統婚育觀念已經成爲歷史。個人主義的婚育觀正在取代舊有的家族主義婚育觀。”

29歲的莊欽理是廣州一名公務員畢業後開始供着自己的房子,但他目前並沒有考慮結婚生子的問題。他告訴記者,平時上班忙點,但是下了班到健身房,再回家做個飯,小日子平靜而充實。“不想因爲結婚後的繁瑣事情,打破了這種美好。”他說。

在莊欽理看來,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確實不容易,哪怕畢業好多年都不一定供得起房子車子,而結婚有個“不成文”的約定――有房有車,這也給步入老年的父母增加了負擔。“爲什麼一定要有房有車才能結婚生子呢?”他的困惑也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困惑。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年輕人注重追求個人自我生活,擔憂孩子影響未來生活而不願生育。調查顯示,對“越來越多年輕人享受現在的生活模式,認爲生小孩後會失去原有生活”和“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個人事業,認爲生小孩後事業會受影響”,超半數受訪市民表示“同意”,比例分別爲54%和52%。

“我們兩人的工資都貢獻給補習機構了。”90後的吳霖霖和丈夫都在外企工作,有一對可愛的兒女。近日,三孩政策放開後,親戚遊說他們,有這麼好的經濟條件,應該趁年輕要第三個孩子。他們倆異口同聲、斷然拒絕了。她感慨除了工作,帶孩子纔是最大的負擔。各種補習班就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一節課少則幾百元,多則兩三千元。他們經常憧憬,如果當初兩個人不要孩子的話,那生活該有多自在和悠閒,也少了很多沒必要的口角

生孩育兒相關的服務長期供應不足、收費貴,加上雙職工家庭照顧孩子時間有限,老人照顧孩子累等育兒問題和成本壓力不斷加大,越來越多人不願生育。

早在2013年,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就做過相關調查發現,近九成(89%)受訪市民認爲養育孩子的花費“貴”,超六成(67%)人對“多養孩子會降低家庭生活水平”而感到憂慮。儘管國家近年加大力度發展、規範托幼、託管等社會育兒服務,但在市民看來,育兒成本壓力大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最新調查顯示,對“由於養孩貴、成本大,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生小孩”,超七成(76%)受訪市民表示同意。分析發現,對育兒成本大影響着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生育,社會已有共識,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平的人表示“同意”上述說法的比例均在七成以上。可見,很多市民對育兒成本的憂慮已逐漸轉變爲現實,成爲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爲未來生育的主力軍,年輕女性的“不婚”“少生”“不生”的觀念更爲突出,近年逐漸成爲趨勢。30歲及以下女性幾乎一致贊同“如果沒有合適的結婚對象,不結婚也挺好”,比例達93%,遠高於年輕男性的66%。

對於許多“單身”女性來說,害怕“婚後復貧”“失去自由”“照顧巨嬰”……原本,結婚是讓兩個人得到成長,相互陪伴和支撐。然而,在社會化進程中,結婚所付出的卻大於其所帶來的:喪失個人邊界、極高的養育後代成本等。

與傳統女性“以家庭、孩子爲中心”的態度不同,年輕女性更多注重個人自我生活。

調查顯示,年輕女性更認同“越來越多年輕人享受現在的生活模式,認爲生小孩後會失去原有生活”和“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個人事業,認爲生小孩後事業會受影響”的說法,表示“同意”比例分別爲68%和75%,較其他年齡段女性高出15個百分點左右。

結婚和生育息息相關,雖然影響年輕人生育的因素有很多。但在中國,結不結婚對生育率的影響是較爲直接的。當下,高離婚率也讓不少年輕人恐婚,導致了他們沒有建立家庭的慾望。在專家看來,這是不正常的現象,甚至對社會來說是一件不容樂觀的事情。(記者 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