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海外足跡
新華網北京6月27日電(執筆記者:尚栩、萬方,參與記者:王小鵬、吳谷豐、彭夢遙、謝榮、劉愷、劉向)20世紀初的中國,列強侵凌,國弱民貧,風雨飄搖。
有這樣一羣人,爲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遠赴重洋,足跡踏遍歐亞大陸;
有這樣一羣人,爲了尋求先進科學技術與救國思想,探索中國革命的方向,萬里跋涉,激情澎湃在異國他鄉;
中國革命具體實踐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相結合 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救國圖存的正確道路,引領人民走向解放,建立新中國。
9月9日繳納學費5日元,10月26日繳納學費4.5日元,11月9日繳納學費4.5日元 這是日本早稻田大學史料中心保存的“大學部政治經濟科”“大正四年度學費領收簿”第33頁上的內容,在文獻上的名字是 李大釗。
李大釗在日本大正三年即公曆1914年9月進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學,學制兩年。據早稻田大學教授劉傑介紹:“李大釗在早稻田不僅學習日語、英語這些比較基礎的課程,同時也學習經濟學、法律等。”
戰亂動盪的年代,艱辛備嘗的生活,使李大釗從小養成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沉穩堅強的性格。在課堂上,李大釗接觸到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結識了主張爲人民爭取福利、思想上偏向社會主義的安部磯雄教授。這段交往對李大釗的救國理念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鬥爭,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由於參加革命活動,長期缺課的李大釗不得不中止學業返回祖國。
早稻田大學教務部教務課木下耕一展示的一張學籍卡證明了這段歷史。這張卡片上記載了李大釗的出生年月、籍貫、學歷、學科及在東京的住址,顯示李大釗於1915年7月5日完成了第一學年的學習,第二學年的記錄卻是空白。
回國後,李大釗受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鼓舞和啓發,發表了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章、演說,成爲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和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
記者在保存完好的學籍簿中還發現“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的資料。彭湃1919年進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科,回國後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成爲中國農民運動的開拓者和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