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新 要靠螞蟻雄兵

臺灣的未來是否還會有下一座護國神山科技部長吳政忠認爲,臺灣光靠半導體不能走向未來,「雁在飛成羣的,臺積領頭,但若沒有雁羣,臺灣的產業走不遠,也不會省力。」臺灣的未來要靠各產業「螞蟻雄兵」發想新的應用,開創新藍海,例如5+2產業的創新就是一大重點

吳政忠表示,未來新藍海最大的核心晶片,很幸運,我國過去幾十年佈局有掌握到晶片核心部分關鍵技術。半導體是臺灣產業發展很重要的基礎,但光靠半導體,也不能走向2030或2040年。

他說,臺灣的未來要靠創新,新的藍海就是許多智慧運用,要大家去想像,各部會去想像,民衆的需求很重要,一個構想就可以刺激新的IC設計,IC設計將會是一項重點,例如精準健康,想到哪些新的應用,就可以製造出來,臺積電做晶片,然後封裝測試,再做到終端應用,就可變成新的輪迴。運用AI、5G、大數據可以幫醫生做很多服務就是一種新產品領域知識很重要,要和各產業結合,未來十年臺灣很有機會挑戰也很高,以前沒有做,現在非做不可。未來科技的發展,必須軟硬整合,以軟扶硬。

至於臺積電未來2奈米之後,要走向何方?吳政忠表示,2奈米是現在半導體先進製程的極限,未來有沒有1奈米?會怎麼發展?還沒有人知道,就算有人知道,也是世界頂級商業機密。但相信臺積電會全力保持領先全球優勢,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政府不必管太多,只要協助業者人才土地水電弄好就好。

吳政忠也曾向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站在世界頂端是很辛苦的,但如果成功了,代價全面的。」因此只要站在最前端,就可獲得全面優勢,政府會持續全力協助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針對美國大陸正在發展的量子電腦,吳政忠認爲量子一定要國際合作,但要真正發展成產業,還需要十年的光景

科技部聯手經濟部中研院預計未來五年投入80億元,成立量子國家隊,雖然投入預算不能和其他大國來比,但臺灣本來就是靠巧,人才和設計基礎纔是重點,我們有中間製程、中研院有量子密碼專家,臺灣產業從未依靠很大的資源,但是靠公私協力、跨部會合作,力量也很大。

而在科技人才短缺方面,臺灣人口減少已成爲事實,而人工智慧(AI)雖然會搶走一些工作機會,卻也可以減少一點人力需求。

從長遠來看,吳政忠希望,未來要讓年輕人「一纔多用」,要跨領域學習,不是隻有學院才學數位,每個學院都要有數位能力,靠跨域訓練來解決臺灣人才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