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題材”迎來爆發 解讀影視作品中的“她形象”

原標題:“她題材影視作品中的“她形象

《愛的理想生活劇照

18年前,一部改編自漫畫女郎》的女性題材電視劇《粉紅女郎》一經播出,便受到追捧,紅極一時。萬人迷男人婆結婚狂哈妹四種極致化的女性角色,以鮮明的性格塑造保留了漫畫的肌理,展現出都市女性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日前,同樣改編自《澀女郎》的電視劇《愛的理想生活》開播,雖口碑不甚理想,卻再次收穫了較高的關注度

近年來,《歡樂頌》《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流金歲月》《正青春》等一大批聚焦當代女性的影視作品不斷涌現,呈現出社會對於女性羣體的關切。女性題材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站在風口之上,是因爲它們抓住了社會現實痛點,針對女性在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精準發問,即“我們需要熒屏上什麼樣的女性角色?我們想要成爲什麼樣的女性?”

其實,關於女性題材的創作和討論一直在進行。從早期藝術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缺席”,到後來陷入家長裡短和情感糾葛桎梏,隨後又沉溺在“大女主”的矯飾和“甜寵瑪麗蘇”的套路。這其中,女性的形象建構價值觀念和自我意識始終處於變化之中。而如今,隨着女性意識深度覺醒,“她經濟”成爲新的市場增長點,影視公司、平臺方、演員觀衆等多方面一拍即合,更爲關注女性成長的母題,衍生出衆多品質優良的“她劇集”引爆影視市場熱點。

《流金歲月》劇照

現在,愈加成熟且多元的女性題材影視作品展示出蓬勃生命力。這些作品多以現實主義筆法描繪出女性生存圖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面臨的現實焦慮,並着重展現了她們面對生活困境時的突破和成長。在年齡焦慮、事業風波、情感危機、階層差序婚育選擇等困境下,這類作品以正面的鼓勵和引導,爲思想獨立、進步的女性角色鼓與呼。由此,觀衆對作品產生了共鳴和共情

與此同時,我們會發現,描繪女性羣像的作品更容易獲得市場的呼聲,原因不外乎如下兩方面。一是羣像作品基本沒有因演員獨挑大樑失敗而帶來的風險,也不容易產生因主角聚焦而導致的人物扁平化、情節過於戲劇化觀感,有助於摒棄角色塑造的套路化模式,實現設置不同類型羣像、展示個體不同側面的目的。二是 “千人千面”的女性們增加了戲劇衝突,使社會話題得以迸發,不同思想觀點的碰撞,能爲作品獲得更多的附加值和關注度。

可以預見,女性題材仍將是影視創作的熱門之選。而此類題材作品要走上進階之路,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從內心深處尊重女性訴求,站在女性處境,真正貼近女性視角,深挖女性所面臨的真實困境,以敏銳的社會觀察,有深度的思考,犀利而細膩的表達完成創作。其次,不能用消費主義完成對女性的收編,把女性當作宣傳噱頭,將作品打造成快消品,也不能失真地孤立貶低男性,轉而“男卑女尊”式的極度誇大強調女性的貢獻,以完成非此即彼的價值選擇。再次,目前此類型作品確實存在臉譜化同質化的隱憂,人物設置已有既定模式,讓觀衆產生了審美疲勞。而要想在此類型中突出重圍,就需要另闢蹊徑,抓住時代變化的新特點,反映社會發展變化的新面貌和新問題。

《三十而已》劇照

我們想成爲什麼樣的女性,便希望熒屏中也能出現那樣的女性形象,在她們的選擇和成長中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在與他者對話和自我對話中實現自洽,治癒一些焦慮,尋找參照和慰藉。而熒屏中所看到的形象,其實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的選擇,探索着人們認知和想象的邊界。

從根本上說,女性題材的風靡更在於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渴望被注視、被理解、被關懷、被記錄。因此,要想推動女性題材影視作品真正落地生根,不能只有霸道總裁的戀愛腦、打怪升級的女英雄,更要有勇敢面對各種焦慮,在家庭和事業中探索平衡的奮鬥女性;不能只突出女性的曼妙身姿、姣好妝容,也要展示女性真實而健康的樣貌體態。未來,我們期待影視作品能夠記錄和展示更多真實豐富的女性人生,呈現返璞歸真的人性本真。(作者:張師迅,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