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面對新鎖國衝擊 臺灣準備好了嗎(周韻採)

中美貿易戰。(圖/達志影像)

疫情過後的暑假異常忙碌,我去北京、伊斯坦堡、雅典及賽浦路斯開會兼旅遊,驚奇發現跨越東西及千年晨光,城市治理皆重水供給,而國力強弱就展現對水資源的掌控上。

西元前5世紀建立的雅典城邦,在一片神廟古蹟中包覆着令人驚炫的民宅遺址。在類似集合式住宅區中,已有公共澡堂及公共廁所的配置;若私人宅院配置衛浴設備更是身分財富的標幟。因此,水路建設及引水就成爲城市繁榮及進步的一大課題,且當時尚未發明機械,雅典人展現相當工藝智慧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及槓桿原理,才得引水,故爲後世城市文明象徵。

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則是建造於西元5世紀的拜占庭王朝時期的水庫,用於儲水以供給君士坦丁堡皇宮及城市所需,儲水量達十萬噸。在穆罕默德二世於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滅絕千年歷史的東羅馬帝國,建立鄂圖曼帝國後,固定浴濯是皇室貴族的享受。在1860年建成的多瑪巴切皇宮(Dolmabahce Palace)裡,蘇丹(Sultan)專屬的浴間就有數個,每個都有冷熱水室及更衣間,皆用大理石鋪設以達保溫效果,立面並有浮雕,極盡奢華能事。

乾隆年間在圓明園中建造的西洋樓,乃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傳教士設計而仿建的西洋建築和園林,內有一蓄水樓及3座水法(噴泉)。其中大水法乃7層大型水臺,層層噴水,順流而下,蔚爲壯觀。對當時國力鼎盛,GDP佔全球40%的清朝而言,水法正標榜着其世界之首的實力與品味。

然而,清朝與鄂圖曼這兩大帝國卻從未互派使節往來過。在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摧毀十年後(1871),日明治天皇遣巖倉(Iwakura)使節團至美宣達,途經鄂圖曼帝國,學習其改革思潮。而鄂圖曼皇室的飲茶文化也是此時從日本傳入。

清朝於乾隆時期,已有George Macartney帶領的英使節團拜見,希望通埠通商,但清廷大國心態,認爲天國可自給自足,跨國貿易反可能破壞財政平衡,拒絕開埠,終遭西方國家以武力脅迫,強行開放。日本因對外交流,成就了明治維新;中國因鎖國主義積累,戊戌變法只能徒呼負負。鎖國主義對任何國家,包括強國,都會是衰敗的起源或加速滅亡。

美國與中國大陸近年已成犄角之勢,雙方啓動貿易科技戰,從美國限制華爲手機、禁止高科技技術輸出中國及抖音服務,到切斷晶片供應鏈。大陸則以限制iphone手機及鋰等貴金屬出口爲反制。而因應氣候變遷,各主要貿易體紛課碳稅,如歐盟的碳邊境稅(CBAM)和美國的碳稅(CCA),以求排碳成本內部化,達到減排效果。然細究實施方式,亦被許多專家視爲標榜減排公益的新型態關稅壁壘。歐盟近來對美高科技業者展開一連串的反壟斷或違反數據保護的裁罰,亦被視爲另類市場進入障礙。21世紀的此刻,全球燃起濃濃的鎖國情結。

前政務委員朱雲鵬教授的研究發現,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的前二十大業者中有15家爲臺商,若中美貿易戰持續惡化,臺商亦受牽連。事實上,當蘋果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需求,鴻海首當其衝。當美國決定提升晶片自制率,臺積電只得去亞歷桑納州鳳凰城設廠,營運成本大增。臺灣在中美貿易戰未蒙其利,卻成無辜的受害人,豈不冤枉?

然小國沒有悲鳴的權利,只能在大國撕扯中找到生存的基點。臺灣惟儘速與主要貿易伙伴取得制度對接,避免我們以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在新鎖國政策、新關稅壁壘下被封殺。故大陸刻在研擬終止ECFA對臺灣影響,實乃產業重大議題,政府不可不慎!而即將於明年初當選總統的候選人們,你們準備好,如何帶領檯灣面對新鎖國衝擊了嗎?請回答!

(作者爲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