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武統派便宜了誰?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在《中國時報》撰文,呼籲兩岸共創「一中新概念」,卻遭大陸「武統派」李毅痛批,廈大臺研所前所長陳孔立撰文聲援章念馳,李毅再度發文反駁陳孔立,大陸社羣媒體大量轉載李毅兩篇文章,還有臺灣統派網紅髮文支持李毅,一時之間「武統論」充斥網路空間。中美關係惡化牽動的兩岸敏感神經,後作用力不可輕忽。
章念馳、陳孔立是大陸涉臺學界泰斗,與「武統派」人士不在同一層次,這場筆戰本無探討必要,而且「和統vs.武統」也算不上什麼新話題,自兩岸開放交流後,「和統」與「武統」的辯論、爭吵持續至少30年。不過,長期以來相關爭論都是以報刊爲陣地隔空過招,後來電視政論節目興起,變爲直面對決,但依然是各說各話「文人論政」性質,僅供茶餘飯後談興。但2016年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惡化,加上網路興起,「和統vs.武統」之爭已變成各自裹挾十萬、百萬乃至千萬民粹的對撞。
和統武統變成民粹對撞
至此,兩派爭論的內容不變,形式卻變了,性質也變了,已不是簡單的政策辯論,而是民粹海嘯的風起雲涌,甚至吞噬了社會、菁英圈、決策層的理性認知。此次「和武論戰」,臺灣大部分人隔岸觀火,獨派則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統派聲援武統論的觀點又成爲大陸「武統派」的炮彈,更猛烈地向「和統派」轟擊。
臺灣統派對和平統一前景失望,應該可以理解。坦白講,以目前臺灣的主流民意、臺灣執政者的路線以及統派在臺灣艱難危險的生存處境,兩岸統一不可能由臺灣主導,臺灣無能、無力也不願推動統一,這的確是事實。因此當人們討論武統或和統時,很明確是專指大陸的對臺政策,這固然是大陸內部的政策議程,但事關每一個臺灣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如果真的瞭解大陸的對臺方針、理解中共長期的對臺戰略,就應該認識到,講求「唯物辯證法」的中共從來不會把「和統」和「武統」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就共產黨的邏輯而言,解決臺灣問題是目標,和與戰只是兩手策略,中共從未放棄戰的一手、硬的一手,否則解放軍東部戰區怎麼會時時刻刻準備對臺作戰?否則怎會有《反分裂國家法》規定的動武三大條件?否則怎會有兩岸在外交場合「你死我活」的拔樁遊戲?否則怎會有《習五條》重申對臺不放棄武力?
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中共本來就沒有「放棄武統」的問題。即便是陳孔立、章念馳等對臺「鴿派」,也始終未發表「廢除《反分裂國家法》」或「撤飛彈」等言論,甚至他們本身就是中共對臺「文攻武赫」鬥爭的決策參與者。但是,只要「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寫進中共黨代會報告裡一天,陳孔立、章念馳等人以溫和、理性語言訴諸臺灣同胞「和平統一」的使命也就會堅持一天。換言之,大陸對臺「鴿派」倡議「和統」,對臺學者研究如何「和統」,是職責使然,根本沒有放棄「武統」的問題。
如此一來,吾人便可看清箇中的奧妙:那些把「和統」和「武統」對立起來、割裂開來,以「武統」否定「和統」的人,纔是別有用心、渾水摸魚的人。對此,大陸人民要擦亮眼睛,臺灣人民更要嚴肅看待。
尤其臺灣人以「武統」否定、批判「和統」,攻擊大陸對臺學者,無異於「親者痛、仇者快」,飛彈不長眼、戰火不識人,武統導致生靈塗炭,哪一個人受得了?大陸「武統派」也需要了解,當美國認爲30年對陸「接觸」失敗,改以激怒中共,誘使或逼迫其暴衝或閉關鎖國,將使大陸改革開放成果得而復失。若兩岸形成「以武促統」和「以武謀獨」之間的對決,挑起臺海陷入戰火,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即可甩開中國。中共以犧牲30年發展爲代價拿下臺灣,美國以犧牲臺灣爲代價重新坐穩全球老大,誰賺誰虧,誰贏誰輸?
武統並非大陸社會主流,臺獨也不是臺灣多數人的信仰,追求過好日子、兩岸和平共處、心靈契合,是兩岸人民發自內心的聲音。即便環境再艱難,兩岸「和平派」應該堅持做促進兩岸溝通,化解兩岸心結的事。反對武統應是臺灣人的基本良知,這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