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棒計劃喊出世界排名前3 4年18億未達標
臺灣棒球在2008年北京奧運及2009年經典賽都輸給中國隊,加上職棒發生放水事件發起由前總統馬英九親自上陣的「振興棒球總計劃」,成功讓中華隊在2013年經典賽重返8強。延續此計劃的「強棒計劃」期程從2014年至2017年止,當初設定世界前三名的目標沒達成,且跌落至第6名。
2008年行政院層級的振興棒球總計劃投入20.25億,讓臺灣在世界棒球排名有所成長,爲延續政策2014年開始有「強棒計劃」接班,其3項具體總目標,包括第一、國際棒球實力達到世界棒壘球聯盟棒球世界排名前三名;第二、國內四級棒球隊伍達到900隊。第三、女性參與棒球運動之比例逐年提高至8%。其中第一項未達標,第二項則有達標,第三項待評估。
檢視強棒計劃共預計投入18億元,單是深耕基層棒球紮根工作,就達11.63億元,強化社會甲組棒球組訓3.42億元、健全職業棒球發展制度800萬元、完善國家隊選訓賽輔獎4500萬元、厚植棒球運動產業發展1200萬元、加強軟硬體建設與投資2.3億元。
國小隻要參加聯賽就能獲得培訓經費5至15萬;國中5至25萬,高中木棒75萬,軟式鋁棒也有5至30萬,大專公開一級100萬。另外社區棒球推廣也投入近2000萬元的經費。截自2017年的各級聯賽報名量達925隊,政府輔助確實成爲各校組球隊的誘因,因此有達標。
至於原在2009年振興計劃的補助職棒二軍計劃,在這次強棒計劃不列爲經費補助範圍,職棒部分政府僅提供市場環境建構、政策協助、環境分析進行調查研究,並在每年編列200萬元鼓勵回饋措施。
以政府政策來看,大部分經費都是投入在基層棒球發展,強棒計劃於2017年終止,下一個4年計劃在哪裡?會有甚麼變革?強棒計劃目標是世界排名前3名,但目前中華隊反而退居至第6名,看來政府應思考的不只是經費投入,而是政策面讓職棒與業餘共同創造更好的環境,以利國際競爭力,再將排名往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