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與他的海》集資拚上映〜黃嘉俊感性、寫實寫下每一篇人生旅程新扉頁!
《男人與他的海》集資拚上映〜黃嘉俊感性、寫實寫下每一篇人生旅程新扉頁!
近幾年臺灣紀錄片的票房表現愈來愈亮眼,紀錄片的拍攝不再只是純爲「紀錄」而已,愈來愈有質感和創意的內容,讓許多人看完影片之後開始自省並進一步思考其背後隱藏的深刻含義。
日前有媒體報導,預計於今(109)年4月上映的《男人與他的海》,寫下臺灣紀錄片集資金額新高紀錄破新臺幣1,000萬元,講述臺灣海域鯨豚生態保育及海洋環境污染等問題,引來多家媒體關注報導;其實該部紀錄片導演、綽號「黑糖」的黃嘉俊在更早之前的作品已獲獎連連:《飛行少年》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觀衆票選獎和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其創作成績亮眼,有目共睹!
其中,《一首搖滾上月球》是記者看過黃嘉俊的第一部作品,講述6名家有罕見疾病孩子的父親走過照護罕病兒悠悠歲月的熱血吶喊……,「很感人也很幽默,一點都不枯燥乏味,打破以往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本週小花平臺人物專訪以前所未有的導演爲對象,同步介紹讓記者頗爲激賞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及即將上映《男人與他的海》,一起來看看究竟黃嘉俊有何真本事吧?
《一首搖滾上月球》
近幾年臺灣社會公益議題多元,黃嘉俊早在7年前即以《一首搖滾上月球》深入探討在國內能見度尚顯不足的罕見疾病相關議題,並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觀衆票選獎和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的肯定;注意到別人沒有注意到的,用紀錄片將靈感化爲行動,即便是相對冷門題材,同樣能脫穎而出……,這是記者訪談過後,對黃嘉俊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首搖滾上月球》該片透過6名罕見疾病孩子的父親走過照護罕病兒悠悠歲月的熱血吶喊:「難忘的、失去的,好多疼痛在胸口,撕裂我們的青春;遺忘的、愛過的,還是擦乾了眼眸,對抗浩瀚的人生……。」聽他們直白唱出了內心的釋放,與真實生活中的艱困處境相互呼應,並搭配以瞬間節奏的Rock搖滾樂風,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反差。
這6名平均年齡超過52歲、加起來超過300歲來自不同社經背景的父親,合組了一個「超齡」的大叔搖滾樂團「困熊霸」,團名有其深入意涵:每天忙着照護家中罕見疾病的孩子,已經累到睡不飽還要擠出時間練團,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需要睡眠的樂團」,簡直就像是當年人類挑戰登月一樣困難,《一首搖滾上月球》片名也由此得來!
黃嘉俊指出,臺灣男性習慣隱藏自己的情緒,在他人面前總是表現得很堅強,默默吞下所有的喜怒哀樂、扛下所有的壓力,「一旦累積到了極限,相對於女性更容易情緒潰堤……」,黃嘉俊善於透過畫面發掘現實生活的「痛點」,從《一首搖滾上月球》一片的着眼點可見一斑,貼近真實的情感與況味,並進一步從中思索愛與家庭的深層意義。
《男人與他的海》
即將在今年4月上映的《男人與他的海》,由黃嘉俊費時3年、耗資近1,000萬元籌拍製作,貼身紀錄兩名投奔大海的父親-臺灣文學作家廖鴻基與臺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看兩人在汪洋遨遊冒險創作的同時,一方面可以盡情地浸淫在自己的興趣之中,卻又與家人的關係愈來愈疏離,該如何拿捏好其中的分寸?
黃嘉俊指出,這部名爲《男人與他的海》的紀錄片,在片中沒有外表帥氣迷人的男主角,有的是長年漂流海上、皮膚黝黑飽經風霜的兩名中年大叔,更沒有美豔動人的女主角,只有兩名中年大叔身後滿懷憂慮與牽掛的妻子、兒女……,這種在現實與興趣之間的取捨拿捏,也是這部紀錄片所要傳達的另一個主軸,「就如同絕大多數臺灣人面對大海是既期待又戒慎恐懼……。」
「臺灣人是身處位置距離海洋很近、心理距離卻很遙遠的族羣!」黃嘉俊述說此次拍攝以「大海」爲主題紀錄片的最主要原因,運用本身電影拍攝專業領域,透過鏡頭要讓更多臺灣人看到他眼中海洋的真實面貌,還有更重要的,同時也記錄下許多珍貴的鯨豚生態畫面,並進一步探討從中衍生出的生態與環境污染相關問題。
黃嘉俊指出,今天海洋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問題」,是因爲太多人對於海洋的不瞭解、不認識進而導致的漠視,「臺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我們應該身在福中要知福!」回憶此次的拍攝過程,令他感到最大的挫折和困難點是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像是天氣可能說變就變,生物也不像人類會乖乖地等你來拍牠,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等待、追尋……。
不過,令黃嘉俊感到欣慰的是,這部耗時2年拍攝加上1年剪接,總計3年籌拍製作的《男人與他的海》,在等待、追尋鯨豚身影的過程中,很幸運地讓他拍攝到在臺灣海域中較少見、尤其珍貴的抹香鯨和虎鯨,「感覺就像『中樂透』一樣,許多鯨豚研究專家可能在船上待了10年都見不到,我們卻很幸運可以親眼見到,真的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