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戰區海軍某防空旅:以樹的姿態,凝望天空守護深藍

南國嘉木

南國初冬,雨還是不願與多情的秋季告別,淅淅瀝瀝一下就是大半天。

這是一座濱海營區一方水土滋養一方生命,南國嘉木在這裡紮下根來,將枝葉伸向藍天。

樹木是有靈性的,就像守在這裡的人。守海望天,他們與它們不捨晝夜,相依共存。

像樹一樣向上生長,南部戰區海軍某防空旅的官兵也有樹一樣的仰望與凝視。他們用紮根詮釋生命的意義、青春的態度,看星空朗月,望浪奔浪涌,普通人眼中的風景在軍人的心中,早已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含義。

歲月之美,在於它的必然流逝。記錄歲月的,不僅僅只有記憶的長河。

凝望與仰望,這是屬於守天水兵的青春態度,也是他們在時代大潮中迸發出的最美浪花。

——編 者

透過樹葉縫隙仰首望去,張振帥眼中一片湛藍。

日 子

時光沙漏,不會過濾奮鬥的記憶

守海望天的日子一晃數年,張振帥從普通戰士成長爲副連長。營院中那棵綠意蔥蘢的榕樹,細長的根鬚從空中垂下來。背靠着樹,風拂過他的面頰,心又一次陷入平靜。

張振帥的家在福建的一個小漁村,村口那棵榕樹是夏日他與小夥伴玩耍時的遮陽傘。有一次,只有七八歲的他突然發起高燒,村裡的老人們說,讓孩子靠着樹,就能很快好起來。

整個晚上小振帥的燒都未退,出於一種希冀,母親抱着他來到樹下。正值酷暑,樹下卻沐浴陰涼。母親再次給他吃上藥,慢慢用溫水給他物理降溫。沒想到,小振帥本來滾燙的身體漸漸涼下來,他真的退燒了。

2011年高中畢業,張振帥決心去當兵

從家鄉的海邊來到另一片海邊,那天透過飛機舷窗望着機翼下的蔚藍大海,這個即將穿上水兵服的小夥心裡明白,這片海藍必將成爲他生命中最珍貴的底色。

走進營區,第一眼便看見那棵榕樹,華美而繁茂的樹冠,根鬚隨風輕擺。這似曾相識的一幕,讓他起伏不定的心瞬間沉澱了下來。

時光的沙漏,不會過濾奮鬥的記憶。歲月,不會辜負每一顆懷揣夢想勇敢搏擊的心。

烈日炎炎、空氣潮溼,再加之新訓強度越來越大,連他這個南方人也難以招架。電話這頭張振帥卻安慰着母親,“媽媽,這裡很好。營院裡也有咱家那麼一棵樹……”當兵第3年,張振帥因成績突出被保送上軍校

幾年後又是一個炎夏,從軍校畢業的張振帥拖着行李,緩緩走進熟悉的營區。又一次站在榕樹下,他眼裡閃動着光彩。那一刻,兒時有關榕樹的記憶,穿上軍裝後站在這棵榕樹下的沉思,如同電影旁白一般在他的腦海裡一一閃現。

歲月,帶走稚嫩,留下成長。一個月的新排長集訓很快結束。下了連隊,張振帥被安排到作戰號手崗位。“戰位和營區裡每一個位置的連線,都可以是衝刺的跑道。”同在一個編組裡的老兵上士劉新超,第一天便對這位新任副連長說。

樹木有靈,它可以見證:在這裡,因爲隨時隨地可能轉進任務,早上、中午、晚上,休息時、訓練時,警報聲都隨時可能響起,號手們的衣服總是浸着汗水、泛着鹽花

那一天,月光如洗,警報聲突然響起,奔跑的腳步伴着急促的心跳,張振帥和戰友們一起衝向戰位。執勤艙室,他和戰友一直堅守到凌晨時分。這樣的記憶,在那段日子裡多得數也數不清。

“緊急情況說來就來,頭頂上的這片天宇,必須有人枕戈待旦、時刻守望。”

張振帥慢慢理解了戰友們的凝望,那是一種軍人的責任。在一次次凝望中,他對守海望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次,上級組織張振帥和戰友到一位老高炮兵家中探訪。歷經歲月滄桑,那些在樹下集結的記憶,老兵一生不會忘記。

那時,那位老兵還是連裡最小的戰士。18歲生日,炊事班給他做了一碗麪,榕樹下戰友們爲他送上祝福。然而一碗麪還沒吃完,警報聲響起,大家火速衝向戰位。樹下,只留下那碗還冒着熱氣的面……

時光呼嘯而過,榕樹愈加蔥茂。“把根深深扎進土壤,風雨來臨時,才能無懼風雨。”藍色的鋼筆印出痕跡,張振帥在日記本上記下這個“榕樹下的麪條”故事,他將一片榕樹葉子夾在本子裡,這是蓬勃生命的象徵,這是一代代、一茬茬的精神傳承。

一次武裝越野,張振帥創新攜裝方法,調整裝具位置,現場示範穿戴流程,連隊官兵的平均成績明顯提高了一截,大家興奮地將這位新任副連長擡起來拋向半空……

走進指揮所,電腦屏幕上熒光閃閃,正在值班的張振帥聚精會神地處置着空情。值班結束後,他平靜地站起身來走下戰位。

像往常一樣,走回宿舍的路上,他會在榕樹下停留片刻。頭頂的星辰,閃爍晶亮一如昨夜。

王歡栽種屬於自己的“紮根椰”。

顏 色

那象徵蓬勃的色彩,正如這一樹花

晚飯過後,林大臣感受到了空氣中的寒涼。

這是寒露節氣過後的一天,瓊州大地特有的海風拂過椰林,空氣中飄着巷口美食的淡淡香氣。

這樣的平易景色和煙火氣息,在軍人的詞典裡叫作“祥和”。

陪伴親人,寵溺兒子,收割莊稼……不久前的山東老家,某分隊分隊長、四級軍士長林大臣的探親記憶,至今仍是一片陽光明媚。

營區海邊,一棵鳳凰樹靜靜佇立,聽潮起潮落,望雲捲雲舒

那是一株羽狀小葉簇擁而成的喬木,每年夏天花期來臨,花紅葉綠、滿樹火熱,初冬花落後仍是一片蔥綠,又是一派別樣的景象。

偶爾在營區散步,路過這棵會開花的樹,林大臣總會佇立凝望。

鳳凰花開,這是一種在北方完全看不到的絢麗色彩。來自北方的林大臣最愛這一樹暖色。

當過海軍陸戰隊員,上過島礁也守過戈壁,林大臣最喜歡的還是這座營區。“在大海映襯下,鳳凰樹那跳躍的顏色,那麼熱情、真摯,透着一種執着。”作爲守望南海空天的水兵,他深感肩上擔子沉重,同時感到的,還有無比的榮耀。

10年前,林大臣被分配到了這裡,正趕上部隊接裝轉型的關鍵時期。新裝備列裝部隊,他和戰友一天到晚鉚在值班室研究裝備效能。

後來林大臣當了班長,新兵下連後的第一次班務會,他用鳳凰樹比喻守望海天的軍人,鼓勵大家傳承紅色基因,肩負時代使命。

其實這也是林大臣給自己提出的要求。

那時面臨專業轉型,爲了更好適應崗位需要,他白天跟着老兵練操作、晚上學理論,一連幾十天干脆睡在值班室。那年新裝備技術比武,他帶領班組,一舉拿到全旅冠軍頭銜。

“男兒當自強,我們站立得要如同樹木般挺拔,更要如鳳凰花開般奪目。”比武歸來,林大臣這樣鼓勵班組年輕戰士。

在那之後的3年歲月,林大臣一次次衝鋒、一步步突破。去年,他帶領的團隊成功探索出新型導彈吊裝方法,吊裝時間再一次刷新旅隊紀錄。

在他的帶動下,許多戰友追逐着絢爛的青春。

今年,從軍校畢業的戴江島回來了。這位林大臣當年帶過的兵,有着與他相同的成長軌跡。面對專業轉型,這位過去的裝備車操作號手“心裡一直記得班長的話”。

參加演習,連隊需要編配2個戰鬥編組,他臨危受命,邊學邊打,在任務中接受錘鍊。“耐得住平凡,也要敢於綻放。”今天,已經成爲新崗位業務骨幹的他,始終記得林大臣的這句話。

任務結束,戴江島的女朋友來隊探望。那天下午,天氣晴好,他帶着女朋友在鳳凰樹下合影,“這是一棵會開花的樹,花開熱烈卻不荼蘼。”作爲軍人,戴江島始終堅守着一份責任;作爲愛人,他始終守護着一份真情。

而這些,一如樹的情懷,花落花開,四季輪迴。

戴江島在樹下彈奏吉他,樹葉婆娑,彷彿在爲他伴舞。

牽 掛

守好這棵“三折彎”,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之源

22號颱風環高過境,望着窗外瓢潑的雨,劉桂傑不自覺地打開手機

“‘環高’已於昨夜由颱風級加強爲強颱風級,風力正逐漸增強……”手機裡的颱風預警播報,讓這位老兵格外心焦。

一級軍士長劉桂傑心裡牽掛的,是營區的那棵“三折彎”。當兵快30年了,這棵樹就像一位老戰友。

從劉桂傑初到軍營時,那棵筆直的椰樹苗,到今天屹立不倒的“三折彎”姿態,在他心裡,這棵樹一直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源頭所在。

連續三次颱風過境,它三次被“吹彎了腰”。官兵們心疼地給它纏上塑料繩,澆水、施肥,用心呵護。奇蹟一般,它竟然沒有倒下,只是在受傷部位形成一個個癒合的“疤痕”。

在陽光滋養下,椰樹彷彿有了對抗風雨的“能力”,也漸漸站成了“三折彎”的樣子,用這奇特的身姿訴說着生命的桀驁。

等到風雨小一些,劉桂傑就披上雨衣,打着傘跑着出了宿舍門。在“三折彎”紮根的那個角落,他停下腳步,小心翼翼勘察一番。確定它沒有受傷,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拿出手機、對着樹,劉桂傑拍了一張照片發給自己的“師父蔣平:“老蔣,又刮颱風了,它好着呢。”

“叮”的一聲,三亞一棟普通居民樓裡,同樣牽掛着樹的蔣平看到手機上的照片,臉上有了笑容。

2009年仲夏,暴雨傾盆,時任高炮營教導員的蔣平的臉色,也像這天氣一樣。就在此前一天,蔣平受領技術攻關任務,旅隊原來矗立在高山陣地上的老舊裝備,即將被全新的信息化裝備所取代。

爲儘快讓裝備形成戰鬥力,時任旅領導將這個重要任務,交到了當時的“技術大拿”蔣平手上。他帶領了一支10人組成的技術攻關隊伍,到裝備研發廠家和科研院所實地見學。

當時還是年輕小夥的劉桂傑,就是隊伍中的一員。

一個月時間,蔣平帶領劉桂傑和戰友每天都像在戰鬥。全區的新裝備考覈在即,時間緊、標準高,他們頂住壓力,天天跟着廠方技術人員爬方艙、修故障。夜深人靜,幾個人針對白天上機操作的故障疑點,坐在臺燈下一起“湊點子”。

班組學成歸來,新裝備列裝試驗如期展開。蔣平帶着劉桂傑,手把手地帶着大家掌握理論、上機實操,啃下一個個硬骨頭。之後的全區新裝備比武考覈,他們拿到了頗令人振奮的成績。

一次颱風過後,蔣平叫上劉桂傑,來到這棵椰樹前,培上新土、把折斷的樹幹纏上布條。劉桂傑知道,在“師父”心裡,這棵樹的分量很重很重。

這一年,蔣平即將告別部隊。登車離開營區前,他一個人來到營區一角,緊緊把這棵樹抱在懷裡。那一幕,被正在對面辦公樓值班的劉桂傑看了個滿眼。他清晰記得,“師父”的口中喃喃說着什麼,雙肩在微微地抖動着。

大樹下的歡樂時刻。汪俊發攝

站在窗口,劉桂傑的眼睛也溼潤了。

去年,劉桂傑和自己團隊技術骨幹、上士王歡一起,代表旅隊參加上級組織的某新型裝備系統操作比武。操作時,王歡不慎被削掉了左手小拇指指甲蓋,頓時鮮血直流……

爲了不影響操作,小夥子一聲不吭咬牙堅持着。直到奪冠的歡呼聲傳來,王歡還是不願讓師父知道這件事,偷偷把手背到身後。再後來,看到王歡手上的鮮血,劉桂傑這才恍然大悟……

那天,劉桂傑給王歡講起自己“師父”蔣平的故事。拍拍他的肩膀,他說:“有一天我也會離開部隊,守護好這棵樹,就是守護好我們部隊的精神之源。”

在旅隊,老兵就是戰友們看齊的“排頭兵”,劉桂傑深知這個道理。入夜,連隊學習室裡的燈還亮着。燈下的他認真研讀着裝備書籍,一邊讀一邊記錄。

三年後的冬天就是自己離開部隊的時候,劉桂傑舍不下營區,更放不下戰友,“一茬茬傳承下來的技術不能丟,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精神更不能丟。”

營區角落的那棵“三折彎”,靜靜陪伴着老兵,等待着下一場風雨來臨。

清透的空氣中,葉片似乎又煥發了新翠,那綠色依然盎然、蓬勃,那身姿依然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