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迴歸專業 職業法官操生殺大權
力挺陪審制的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主張量刑不宜全部交給人民決定,畢竟這涉及法學專業,沒有長期接觸審判實務的人,不易馬上進入狀況。圖爲司法大廈。(本報資料照片)
力挺陪審制的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主張量刑不宜全部交給人民決定,畢竟這涉及法學專業,沒有長期接觸審判實務的人,不易馬上進入狀況。學者則表示,司法院有制定出量刑系統表,職業法官也不能任意量刑。
林永頌指出,陪審制是將量刑直接交給職業法官,例如殺人罪該判多重,每件個案有不同的量刑考量,人民參與審判實在無法對量刑說出該判多少年的刑期,所以陪審制全部交給職業法官。
林永頌話鋒一轉批評司法院,他說先前司法院委託的民調,人民處理量刑有57%的反對,但司法院設定國民法官法時,仍將量刑由人民與職業法官共同決定,未來因爲人民欠缺判刑輕重的專業經驗,還是會由職業法官主導量刑的輕重。
至於國民法官參與審判後,殺人犯是否更容易被判死?長期研究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中正大學教授王正嘉說,以日本參審的裁判員制度實例來看,只有在強制性交等少數特定罪刑會比以往提高,其他部分則不會。
王正嘉指出,當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共同決定被告有罪後,會進入量刑調查下一個階段,這部分如果檢察官求處死刑、被告律師求生,檢辯一定會提出比目前訴訟制度更多元化及豐富的資料,相對來說死刑判決會更謹慎。
他說,國民法官讓判決量刑更接地氣,但死刑制度仍須遵循兩公約及其相關法律限制,不是國民法官可任意爲之、愛判死就判死。但有了人民參與量刑後的判決,包括判生或判死,會更受到社會大衆的接受與支持。
王正嘉表示,除了犯罪情節外,將來被告對犯罪事實的態度及犯罪動機是重要的量刑參考,也就是被告爲什麼事殺人?殺人後的態度如何?有沒有辦法說服「素人法官」同情,量刑從輕,也是檢辯攻防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