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旅遊人次破10萬!王忠銘:馬祖必須走向國際

記者陳姿吟專題報導「兩張照片改變了馬祖,一是海面藍光灼灼的藍眼淚,另一是礁岩上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有人這樣形容馬祖觀光起飛的原因;在揮汗如雨的夏日卻是馬祖最精采的季節,因爲夜晚最夢幻的神秘客與島上最珍貴的嬌客相繼報到,讓馬祖近年來觀光人次逐年攀升,旅客不畏當地雨霧多變的氣候本質,只爲在令人處處驚歎的馬祖,追尋獨特的旅遊記憶。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處長王忠銘則說:「馬祖的觀光旅遊必須走向國際。」  ▲爆紅的藍眼淚、燕鷗特選的棲息地,讓旅客發現「原來馬祖這麼精彩」。(圖/記者陳姿吟攝)

觀光的發展除需要當地本身豐富的旅遊面貌,不可忽略的其實還有後面推動的「人」。王忠銘表示,過去馬祖的淡旺季差別相當明顯,但在前年開始實施淡季補貼政策,今年更針對陸客淡季每人補助2000元,是謂灑下的誘餌;而在大陸福州市也因看好兩岸未來一日生活圈,迴應補助陸客赴馬祖旅遊一人500人民幣,並以一萬個陸客、500萬人民幣爲基底,推出699人民幣遊馬祖的專案,因此今年淡季陸客就來了1萬3千人。在誘餌持續發酵之下,王忠銘表示,前年全年統計馬祖觀光旅遊人次有9萬8千2百人,去年更達10萬,而今年每個月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皆有成長,臺灣旅客也成長約1.75倍,因此王忠銘認爲今年勢必超越10萬人次。▲馬祖爆紅的藍眼淚、珍奇的神話之鳥生態,都是吸引旅客根深蒂固愛上馬祖的原因,但背後「人」的推動,是刺激旅客「發現」的最大助力;圖爲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處長王忠銘。(圖/記者陳姿吟攝)

在去年首次突破10萬觀光旅遊人次時,王忠銘同時也發現屬於馬祖的隱憂:無論是吃、住、陸上交通或是空運,馬祖的乘載已快達飽和;因此,王忠銘認爲整體的觀光策略必須改變,且應該走向「國際路線」。他說:「走國際路線目的是量的控制、質的提升,因爲國際客沒有淡旺季,喜歡生態的他就來、喜歡海島的也會來,且想來就來。」近幾年規劃的淡旺季補貼政策,爲的是在淡季時寥寥無幾的遊客能夠透過補貼增加旅遊意願;在這樣的觀光策略之下,一來可以平衡資源,不必集中在旺季,解決淡旺季的問題,二來國際觀光客一般喜歡深度旅遊,能夠有利於質的提升。

基於這樣的想法,馬管處去年幾乎將所有的經費補助用在軟硬體設施的提升,都是在爲國際觀光客做準備,王忠銘說:「因此我把去年訂爲國際觀光元年,引進國際觀光客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要持續的作爲。」「我們必須不斷省視,硬體設施夠不夠?水平夠不夠?」去年硬體設施1億6千4百萬的預算,像是北竿阪裡遊客中心,未來會跟進南竿遊客中心的經營模式,委外引進好企業來馬祖經營、馬管處督導,並與其簽約90%僱用在地人,王忠銘認爲種種的規劃都是因爲國際化觀光需求。除此之外,東引遊客中心正在施工,西莒雖沒遊客中心,但也正着手規劃「揹包客歇腳亭」,王忠銘強調:「未來四鄉五島串成一線,國際觀光客來馬祖旅行會相當方便」在軟體部分,最受到歐美旅客喜愛的「生態賞鷗」,今年馬管處設計中、英、日導覽器供遊客使用。整體馬祖的文宣行銷則透過觀光局國際觀光組,將馬祖的特色推廣出去,吸引所謂的「老外旅客」。

漸漸褪去草木皆兵的戰地前線視野遼闊的軍事據點慢慢成爲無人崗哨,王忠銘進一步表示,馬管處接收多處軍方據點希望結合觀光,像是五五據點、五七據點及七七據點,馬管處以不改變外觀原來風貌,只重新油漆、整頓,內部則加強使用,未來規劃設計餐廳民宿,王忠銘說:「期望明年沿線據點完工後一一開放,成爲未來馬祖推動觀光吸引旅客最佳利器。」▲馬祖的軍事據點通常是視野最好的地方;圖爲南竿鐵堡。(圖/記者陳姿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