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出圈”競合顛覆百年格局

蔚來、小鵬威馬造車勢力的成功,堅定了其背後的科技巨頭入局汽車業的決心,而在新老力量的合縱連橫下,汽車的價值點已發生了轉移。

傳統車企聯姻科技巨頭

近來,打出一系列“合作組合拳吉利再次成爲汽車業聚光點。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佈與吉利合資組建一家面向乘用車市場智能汽車公司。按照百度的說法,百度將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業,併發揮在人工智能、智能駕駛、車載地圖等方面優勢,爲新公司賦能,而吉利則會成爲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雙方會基於吉利的浩瀚架構,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據瞭解,浩瀚架構是吉利最新研發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可以將軟件開發的時間縮短一半,能滿足車輛全部造型需求。吉利2020年9月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7個品牌基於浩瀚架構啓動超過16款新車型的研發,佈局不同的細分市場。

剛與百度聯姻不久,吉利轉頭又與富士康牽起了手。

2021年1月13日,吉利宣佈與富士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爲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的全產業鏈流程等。

官方文件顯示,吉利與富士康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企業超越現有的產業模式,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

吉利的動作不止於此。2021年1月19日,吉利又與騰訊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新業務及低碳發展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此外,雙方還將展開自動駕駛虛擬仿真及雲平臺方面的合作,加速自動駕駛產品的研發及應用驗證,並推動相關標準和法規的完善。

事實上,在吉利之前,不少傳統車企已與科技企業展開了深度合作。

2020年11月,長安宣佈與華爲、寧德時代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其主要任務包括搭建一個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推出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和建立一個超級“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

緊隨其後,上汽集團也於2020年11月26日宣佈,與阿里巴巴共同推出全新的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目前,智己汽車已在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佈了自己的首個產品,並表示可在2021年底正式上市。

競合成爲產業主流

自從特斯拉、蔚來、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不斷崛起,一些市場人士開始對傳統車企的前景表示擔憂。

比如此次與百度的合作,有業內人士認爲,吉利或將淪爲代工廠角色。但在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楊學良看來,事實並不是這樣。他表示,在與百度的合資中,吉利提供的不僅僅是生產,還有平臺架構、工程能力、測試能力、供應鏈以及質量控制。

對於百度而言,電動車其實並不是一個新領域。公開資料顯示,從2017年至今,百度曾多次投資威馬汽車,同時也是蔚來汽車的投資方之一。

然而,新勢力車企雖然在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創了全新的業態,卻在汽車作爲交通工具的基本屬性上遭遇了衆多難題。以特斯拉爲例,儘管技術先進,但特斯拉並沒有擺脫做工差、可靠性低的問題,Model 3甚至一度因爲可造性比較差,導致無法迅速提升產量。

與傳統車企合作,或將解決這樣的難題。另外,選擇吉利、長安這樣大體量的合作伙伴,有助於新勢力企業進一步降低造車門檻。畢竟汽車是一個重資產行業,除了生產外,還需要構建經銷商體系以及供應商體系,且製造本身並非科技公司所長,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成本來追趕和試錯。

而對於傳統車企來說,隨着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的加速落地車用軟件市場未來將超越消費類應用成爲僅次於手機應用的第二大應用市場。和科技公司合作,不僅有利於提升軟件能力,適應智能化時代,還能進一步攤平研發和生產的成本。

業內普遍認爲,汽車產業的大趨勢已不可逆轉。未來3年至5年內,汽車產品的競爭將聚焦在電動化、網聯化兩個核心方向,車企的競爭將由單一的產品能力演化成全面的營銷和服務能力,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

在這樣明確的目標下,原本兩條相對平行的競爭賽道——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開始產生交集,並且逐漸增大。

正因爲如此,競合便成了產業發展的主流。

綜合來看,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的合作模式正在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趨勢,從最初簡單的代工合作,到技術交流,再到資本融合,雙方的關係正處於愈發緊密的狀態。而這一變化趨勢的形成,一方面源於造車新勢力得到了傳統車企的認可;另一方面則由於傳統車企在“新四化”趨勢下轉型的迫切需要。

由此,在現階段的合作中,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已經能夠做到一定程度的“優勢互補,各取所長”,合作模式也在不斷深化和多樣化,並從最初的代工、戰略合作逐漸發展成爲投資與合資的關係。

不過,在這場合作的結局中,究竟是傳統車企繼續主導優勢,還是造車新勢力充分利用機會站穩腳跟實現反超,抑或是二者達成共贏局面,還要等待時間給出答案。

釋放科技企業技術能力

從幕後走向臺前,科技企業的能量無疑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找到了釋放的空間

根據公告顯示,百度與吉利合資的汽車公司將着眼於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並利用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能力,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

對百度來說,親自下場造車的邏輯其實非常清晰。百度進入智能網聯領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是BAT中最早涉足該領域的企業。據介紹,從自動駕駛的技術打磨、商業化落地,到開放平臺生態的擴能,再到車聯網的配套體驗,百度整整花了8年時間。因而,在當下汽車產業向“新四化”轉型的大好時機下,率先實現相關技術的落地進行變現不僅重要,也爲搶佔未來市場打下基礎。

與此前不同,汽車業最新一輪的合縱連橫有一個較大的特徵,即大企業開始以強強聯合的方式入場

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說,以蔚來、小鵬、威馬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大多由擁有互聯網基因的企業脫胎而來,但現在,大企業的聯合已經成爲普遍形式。“這種變化有一定必然性。一方面,傳統車企發展空間受限,軟硬件彼此賦能才能找到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數據不能共享是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一大掣肘,當科技公司進入汽車業,數據共享會加速,這將給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而在深圳四海萬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向勁鬆看來,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的入場會加速智能駕駛行業的發展,並推動整車廠對智能駕駛的態度轉變,從被迫參與、零星參與,轉變爲大規模主動進入賽道。

他表示,互聯網和科技公司作爲局外人和後來者,對新技術採用沒有歷史包袱,在具有百年積澱的汽車行業裡面具備天然的變革因素;同時,這些互聯網科技公司,本身具有科技領域的領跑優勢,包括軟件、算法和電子產品的創新能力等,這些優勢都會推動智能駕駛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落地。

業界認爲,汽車產業競爭已經逐漸轉變爲生態競爭,這是產業政策、高效供應鏈和尖端技術共振的結果。在這個大生態體系裡,汽車的價值點已經發生了轉移。各家企業對汽車的定位各有不同,可以是硬件、工業品、消費品、高科技產品,甚至是一個奢侈品,這也導致進入汽車產業的角色不斷增多。但不管入場早晚,在未來的智能電動汽車賽道上,所有的車企都是同場競技,最終的比拼既要看競爭策略和綜合實力,又要看實際把控產品、市場、技術、品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