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寫給女兒以及她未來的男友們之十六
從相處的親密度來看,賞味期太短,到了青春期,幾乎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了」,而是,一個「成爲他者」(the other)的個體了,此後,他者只會更他者。
從小孩的功能性來看,現代社會裡,孩子也不是「資產」,你投資再多,未必回本,也許連「老本」也搞不好賠掉!
養小孩,有什麼意義呢?我不免望着女兒,有時也這麼想。
聽過不少類似的故事,一家幾兄弟,爸媽拚死拚活,把小孩陸續送出國,偏偏其中一個最不成材,出不去,留在臺灣,安安分分當上班族,不時被兄弟們委託「就近照顧」爸媽,這一照顧,就直到養老,送終,都成了他一人的責任!
他優秀,他便展翅高飛,是合理的,不是嗎?飛得高,飛得遠,又怎能輕易回到故鄉,回到老去的爸媽面前送終呢?飛得高的,飛得遠的,不曾經是爸媽的驕傲嗎?
飛不出去的,不曾經在兄弟姐妹面前擡不起頭嗎?
但,最終,是這樣的孩子,在老邁的爸媽跟前,把屎把尿,送完最後的一里路!
你想養怎樣的孩子呢?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常說,哎呦,怎麼長這麼快!停一下吧,慢一點嘛,爸媽捨不得啊!但,真的嗎?你真這麼想嗎?不會吧?!
孩子一旦大半年停滯在那,同學都長高長壯了,你的孩子還是「小時候的模樣」,我保證你嚇都會嚇死了,還敢說「慢一點長大」、「慢一點長高」嗎?
我們總是期盼孩子往前,往遠方跑的。一個往前,往遠方跑的孩子,怎可能停在原地,只因爲爸媽難捨的理由呢?
我是被「現實牽絆」的孩子,半由於家庭因素,半由於自己的個性,便從故鄉跑到新竹,跑到臺北,便不再跑到更遠的遠方了。
我的許多朋友,跑去了更遠的遠方,去了北美,去了歐洲,有些更遠,遠到連唸完了學位,還在當地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嫁夫隨夫,他們成了爸媽嘴裡的驕傲,心頭的一片光影,然而,到了晚年,卻叨叨絮絮着「啊,何時會回來呢?」
回來幹嘛?送終嗎?
我有時,回到老家,看着爸媽在我們四兄妹的簇擁下出門吃飯,之後,在孩子媳婦的環繞下過年過節,再之後,在兒孫的包圍下喊着新年快樂發紅包嘍時,多皺摺的臉龐上,閃爍出一種老來幸福的笑容時,我竟然會慶幸着,還好,還好我當年也沒那麼「順利的」出去了,還好我也沒那麼「優秀的」留在海外了,於是,我父親還能讓我攙扶他從車上下來,緩緩走向他八十,九十的壽宴。
我母親還能送來她親手做的包子饅頭水餃,一邊叨絮着老爸的難搞她手腕膝蓋的疼痛,我也能在她八十生日時親手塞給她一個大大的紅包。
只因爲我們都在臺灣,都在他們逐漸老邁的日子裡隨時可以招喚的四周。
養孩子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我是沒什麼資格說這話的。
我爸媽養了四個小孩,一個初中學歷的士官,薪水微薄;一個小學畢業的女工,嫁雞隨雞。他們結婚時,知道日子是不好過的,但他們毅然決然,而且還喜歡孩子。
爸媽生了我,兩年後,生了我大弟弟。再三年,生了我小弟,早產兒,差點沒活下來!
三個兒子,已經讓爸媽很苦了,但我老媽非常「不務實」,心心念念想有個女兒,可以讓她爲她留長髮,綁辮子,母女牽手上街,於是,五年後,我又有了一個妹妹。
這妹妹真不錯,常常陪我媽陪我爸,替代了我們做哥哥的許多責任。
養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我老爸任勞任怨的,像條公牛,埋頭苦幹。我老媽無怨無悔的,像只母雞,整天忙碌。他們從來也說不出什麼「我愛你們啊,孩子」這樣的浪漫話素,打是愛,罵是情,倒畢竟符合實情。但,養孩子有什麼意義,我卻在自己有了女兒,自己到了花甲美魔男的階段,才逐漸能懂。
我們四個孩子很自動的分工,拿錢的拿錢,陪伴的陪伴,爸媽去醫院,從來都有一個孩子可以相伴。
老家有事,兄妹們可以商量出一個辦法。老爸昔日的同袍一一作古,我們這些孩子就是老爸最好的延伸,代替老爸送他老友們最後一程。
老媽心情不好,想宣泄情緒時,我們便輪流當了「海綿寶寶」,盡情的吸納她的焦慮與不安。
養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我不知道每個人認定的意義是什麼,但對我,對我的弟妹們,這意義就是「我們是爸媽的孩子」,「我們便善盡我們做孩子的義務」,無怨無悔,就此而已!
但,我們對我們的孩子呢?養他們,有什麼意義嗎?
我不覺得我們這一代對我們爸媽的態度,應該套用在我們孩子的身上,畢竟,我們做爸媽的心態,已經跟我的爸媽很不一樣了。
但,我們因爲有孩子,我們便不知不覺的,在養孩子的過程中,體悟了「做孩子」
「做父母」的某些心路歷程,那是沒有孩子的人,很難很難說清楚的。
養孩子有什麼意義呢?
我抱着我女兒,我感受她的心跳,她的情緒,我牽着她,在一步一步的往前中,訴說着自己當北鼻的往事,這就是意義了。
是的,這就是意義了,一代接着一代,不爲什麼而作爲的爸爸經媽媽經,只想看着妳長大,只想知道妳會成爲怎樣的一個,啊,一個「可能的未來」呢?
我不知道,但我毅然決然的有了妳,而後,我很快樂,也希望妳快樂,我的女兒!
妳的確是幸運的孩子,我們給妳的天空,是我們也無法預知的天空。
作者爲知名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