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業務員騙了! 保險不是定存 提前解約會損失保費

民衆保險務必要了解保險商品設計是以保障爲主,提前解約也可能損及已繳的保費。(圖/視覺中國CFP)

記者李蕙璇臺北報導

保險商品設計用意是提供保戶轉移風險的保障商品,與銀行的定存、儲蓄商品完全不同。而坊間業務員可能會用「假終身壽險、真短期儲蓄險」的「類定存保單概念來與銀行商品相比較,這種觀念也是錯誤的。壽險公會提醒保戶投保時務必要了解其中的差異,也要注意提前解約,可能會損失部分的保費。

壽險公會表示,目前保險局覈准的保單商品名稱中,並沒有「儲蓄型」、「類定存型」的字樣,而是坊間的一種比喻說法,也因此反而讓民衆有一種錯誤的想像,以爲可以透過保險商品達到存款目的,其實保險商品就是着重保障型的商品,不是定存,也不是拿來儲蓄。

壽險業者也表示,以壽險商品來說,分爲「生死合險」的還本險定期壽險及終身壽險,有的商品設計年繳保費相當高,然後讓民衆可以年年還本,通常保戶投保時會比較在意期滿時,可以領回多少的期滿金,也多認爲自己有能力繳保費到期滿,就沒有很留意提前解約面臨的解約金多寡問題

通常若是投保20年期的商品,前幾年解約可以領回的金額數字都很差,6年期的商品也是相同情況。若是以「躉繳」商品來看,也就是說一次繳清全部的保費,保單的存續期也多是要3年以上,到時解約纔有可能保本,即可以拿回已繳的全部保費。

舉例來說,年繳10萬元的保費,保障爲100萬元,保戶在繳費後1年身故保險公司即須依保單條款理賠100萬元,這就是保險商品以「保障」爲主的設計觀念,而保險公司也要承擔這中間90萬元的危險對價。

由於新契約費用率最高,若保戶要提前解約,欲領回的保費中,還須依附加費用率扣除保險公司成本等,所以纔會出現繳了好幾十萬元保費,結果提前解約卻是領回不到5成的保費。

壽險業者表示,目前年金保險、投資型保險商品的保單上,會註明解約金的費用率,而其他商品多沒有特別說明,民衆若是想要了解一旦提前解約可能要負擔多少解約金時,可以從業務員銷售該保單時提供的每年保單價值推算表格中,窺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