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嬰兒潮

現在大漢帝國學校的教材裡面,度量單位都已經有了變化。

時間不再叫做時辰、刻,而是以小時、分鐘、秒鐘來計算。

公里、米、分米、釐米、毫米乃至微米,也替代了以前的裡、丈、尺等。

計算重量,用的是噸、公斤、克、毫克這些。

基本上能夠改的都改了,改成了方浩適應的那一套。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計算方法讓他們很不適應,但是方浩並不在乎他們的反應。

他是皇帝,讓他適應纔是最重要的。

這一代的人感覺到不適應,一點都不要緊,只要下一代的人用得更方便就可以了。

在新式教育推廣之下,這個國家的文盲率在大幅度的降低。

年紀大的人沒有辦法了,只能靠着夜校的形式來學着認識一點字,那還得靠自覺。

但是那些還沒有成年的人,都被強制性的送進了學校。

讀書期間他們吃的都由學校來負責,家裡當然也不會有多大的意見。

這對朝廷的財政是一個負擔,不過,這些年糧食都豐收,朝廷有那麼多國有農場,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了,甚至還拿來餵豬,在這種情況下負擔那些學生的糧食沒有任何的問題。

老師的薪水也不成問題,因爲國庫充盈。

方浩對於教育方面的要求就是,小學六年義務教育,必須要執行。

每五個村必須要有一所小學。

這個是要列入到教育部官員的考覈之中的,必須要達到。

地方政府也必須要全力的配合。

教育起不來,科技發展就說不上,社會的全面發展更加說不上。

在永初四年年底的時候,他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每一個縣,必須要有一所中學。

現在的情況,不可能做到每個鄉都有一所中學,但是每個縣必須要有一所中學。

小學升中學,會有一次中考,至少要淘汰一半的學生。

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爲現在沒有那麼多合格的中學教師。

雖然從關外算起,方浩推行教育改革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時間,但是十多年的時間並不足以培養出太多的中學教師出來。

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等待,只能夠一步步的來,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培養教師。

然後就是加大中考的淘汰力量,減少教師的負擔,讓那一些最優秀的學生纔有機會接受中學的教育。

現在這邊推行的教育制度,沒有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的分別,就是四年制的中學。

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課程都開得非常的緊張,對學生們接受這些知識有着一定的壓力。

以後可以慢慢的改變課程,但是在這十年時間之內,方浩沒有那樣的想法。

他必須要儘快的提升全民接受教育的程度。

有一些人會因爲這個高強度的課程安排失去繼續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但是那有什麼辦法呢?

這個世界本來就那麼的落後,他竭盡全力,能夠提供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那一些從中考淘汰的學生,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識,接受一些培訓,就可以成爲一個稱職的技術工人,已經可以改變他們的人生了。

除了已經建好的幽州理工大學之外,還有幾所大學也在籌建之中。

碧落城有一所大學附京大學早兩年就在開工了,現在欠缺的就是師資力量。

京城這邊也在籌建一所京城大學,這一所大學不再是偏向理工類的,也有文科。

民間辦學校的也有,但是目前爲止還沒有民間力量辦得起大學。

就是沒有老師。

大學的教材倒是有了,方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從系統商城購買了很多的科學知識,編寫成教材,早已經印刷成書,分發到每座城市的圖書館。

每一所學校也都有很多份這樣的教材,供那些老師們自己學習。

每年都會進行一次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資格的考試,誰要是能夠通過大學教師資格的考試,就可以獲得職教大學的機會,獲得很高的薪水。

現在一名大學教師的薪水和一個縣長的薪水是一樣的。

——推出新的行政體系之後,沒有了知府、知縣、鄉正、里正這樣的官銜,被稱爲市長,縣長,鄉長乃至村長。

大學教師能夠擁有縣長那樣的工資當然算是很高了。

這樣的激勵下也有不少的學校老師來研究那些大學教材,每一年的老師資格考試,也都有人通過考試。

只要給予足夠的獎勵,還是會有人像這個目標衝刺的。

而衝刺中學教師資格成功的人更多。

正是因爲有了那麼多人的衝刺成功,方浩纔有底氣說在每一個縣都建起一所中學。

現在雖然還沒有多少中學生,除了關外那一片地方,就沒有中學生的存在。

但是中學的建設已經開始在籌備了。

再過兩年就會有大批的小學生畢業,進入到中學。

那可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因爲第一批讀小學的人,年齡可不只是六歲,而是全國境內所有六歲到十六歲的人,不管男女。

只要年紀未滿十六歲,又達到了六歲,都必須要接受學校的義務教育。

這個年齡段的人口達到了一千多萬。

至於接下來幾年錄取的學生,數量倒是一下子就減少了很多。

因爲接下來每年錄取的都只是六歲的兒童,不再有那麼大的年齡跨度。

不過,再過幾年時間,錄取的學生數量又會有一個逐漸的提高。

因爲,在這幾年內就有一個嬰兒潮的存在。

生活條件好了,能夠養活的人口更多了,新生嬰兒的數量就會加大。

以後的人口數量會有一個大幅度的上升,以後學校的數量以及老師的數量都會有一個大爆發。

不過只要熬過最前面的十年時間,方浩相信以後會越來越輕鬆。

在永初四年年底得到的人口覈查數據,包括新生嬰兒,現在大漢帝國已經擁有了兩億多人口——這並沒有包括南方那一座次大陸所佔領土地上的土著。

因爲那個時候還處於戰爭期間,朝廷沒有能力對那一片大陸進行人口普查。

調查得出來的數據,在方浩當上皇帝之後,四年的時間裡,這個國家新生嬰兒一共增加了五千多萬。

第一六八章 又一次出征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九十六章 朝廷來人第七十四章 最大的目標第一四八章 大學第一零八章 計稅標準第八十九章 聖人第一四五章 支援第十九章 訓練(四)第三十九章 想一想都覺得恐怖第一百零八章 站隊的問題第五十九章 盧總兵的反對第四十七章 聖眷甚隆第八十四章 走上正軌第六章 媳婦有着落了第六十章 年少荒唐第一一一章 殺人誅心第五十五章 刺殺第三十四章 生產鋼鐵的能力第六章 商城升級第七十六章 小屁孩不算第五十四章 有野心的男人第十九章 望海城第二十一章 寒磣的教育體系第一章 老將軍第一三零章 嬰兒潮第八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十四章 參觀溫棚第四十章 變故第十六章 訓練(一)第七十四章 女僕(六)第六十八章 商品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線(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設完成第十四章 挖煤的隊伍第一百章 東進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五十一章 咬人的公主第七十二章 女僕(四)第九十六章 這就是戰爭第三十五章 德萊賽第七十二章 冷漠第一百零二章 特務府第七十六章 建設軍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奪馬場(六)第六十五章 工人階級第一五一章 搬遷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爭的可能第一五三章 全軍縞素第一零七章 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第八十五章 玻璃第五十七章 陪我的大雕第二十章 問詢第一二四章 海路第一二三章 扶桑省第十九章 望海城第六十四章 明眼辨忠奸第三十四章 生產鋼鐵的能力第五十四章 封建階級的鐵拳第六十九章 一路向西第一一四章 大漢帝國第六十四章 人情冷暖第二十三章 偵查第一一零章 秀才造反第七十五章 朝廷任命第七十五章 王妃第十八章 詩人方浩第四十一章 消失的巡邏隊第一三三章 開疆擴土第一四九章 從小孩子抓起第一四七章 讓賢第二十一章 裘蓉的肯定第一三九章 遇敵第六十七章 報仇雪恨第一三八章 南行的震撼第九十三章 迎敵第八十三章 服軟(中秋節快樂,求打賞,求訂閱)第一五零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行政體系第三十二章 考校第六十八章 尤登閣捎來的話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十章 考據黨什麼的最討厭了第一零一章 接受現實第六十五章 工人階級第一三三章 開疆擴土第四十九章 升職的節奏第六十八章 送別第二章 沒錢娶媳婦第十七章 訓練(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拿命去填第十三章 夜談(三)第九十四章 拒敵第二章 皇室恩怨第一一二章 祥瑞紛呈第七十三章 請功第三十二章 我也想當兵第八十章 痛苦往事第一五一章 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