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傑的前世記憶中,大毛的支線飛機項目研發階段結束是2008年,在轉入生產階段後大毛的國產PD-14發動機測試遙遙無期的情況下決定在首架原型機上採用普惠公司生產的PW1400G發動機,同時複合材料和大量的零部件都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且受到制裁的大毛因爲無法及時進口到關鍵零配件導致其研製進程被迫推遲,搗鼓了差不多十六七年纔開始交付。
而且這款Z支線客機根據媒體的報道飛機的做工實在是差得很,而且飽受引擎和可靠性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嚇跑了不少國外客戶,就算是大毛國內的航空公司也是抱怨飛機不可靠,難以維修和尋找備件,也是很少運營。
楊傑是絕不希望和伊留申航空集團共同研製的飛機出現這些非常糟糕的情況的。
他看重的是大毛國內的氣動佈局技術和經驗豐富的設計團隊,對大毛國內糟糕的生產製造工藝水平是不感興趣的,現在大毛國內的製造水平說實話已經被國內給甩在了身後了。
在研發中心的總設計部門,楊傑也是詳細地瞭解了這款重型運輸機的總體數字樣機設計3D圖。
這款重型運輸機總體佈局採用懸臂式上單冀和T形尾翼式的常規氣動佈局,機冀採用超臨界翼型設計,後掠角爲18°,機翼下裝有4臺崑崙渦扇發動機,機身橫截面形狀與以往的運輸機不同,其機身結構經過計算機仿真模擬分析後,設計爲頂部圓型,兩側微弧而圓角過渡到平直底邊的橫截面形狀,貨艙則爲四角修圓的近似方型橫截面形狀。
之前蘇聯和鷹醬的戰略運輸機基本上都是呈上面窄下面寬、底部扁平的“梨型”,這樣可以降低貨艙地板高度、增加貨艙寬度,以便於大尺寸重型裝備的裝卸。
伊留申航空集團公司的設計師團隊原本是想延續這種機身設計,但是中華福克公司這方面的技術團隊不同意,而是請了華興集團公司本身龐大的數學家們對貨倉的空間利用率進行了數學建模進行分析和仿製模擬,最後確定了新的機身形狀。
這樣可在最小機身尺寸和結構重量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加寬和加高貨艙橫截面尺寸,以獲得最大的貨艙空間利用率和大型裝備裝載能力。
採用較方橫截面形狀設計的另一大好處,就是因爲機身底部扁平,所以貨艙地板離地高度可以大幅度降低。
在裝卸小件散貨時,放平尾部大貨艙門兼貨橋,就正好可以與運送物資的卡車對接,直接利用貨橋和貨艙地板上的傳送帶、滾棒和機內吊運裝置更快速的完成裝卸。
而在裝卸大型車輛時,因爲貨艙地板離地高度低,再加上主起落架具有“下蹲”功能,可以進一步降低貨艙地板高度,所以貨橋放下後的坡度就很小,這對於大件貨物的裝卸特別有利。
雖然將機身設計成近似於方型橫截面形狀能在貨艙空間利用率上獲得最大化的益處,但是其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機身應力都集中在底部兩側的角上,這在結構強度設計上是個很大的難題。
爲了解決這個難題,身爲總設計師之一的尼古拉塔里科夫也是發揮出了自己的能力,想出瞭解決辦法,在機身載荷較大的部件採用高強度鈦合金來設計加工零部件,並利用計算機仿真模擬分析,對兩個角修圓以減輕應力集中,針對應力傳遞方向優化設計加強結構。
現在雙方的團隊都是在暗中比拼較勁,不過目的倒是一致的,比拼這誰能拿出更好的設計方案,誰的解決方案更好。
白永輝也是將這種情況向楊傑反應過,楊傑對此倒是樂見其成,這種良性的競爭比起相互使絆子、互相詆譭之類的劣質競爭要強了太多。
尼古拉塔里科夫的解決方案通過仿真測試後效果很好,具有不低於40000小時的服役壽命,在裝載150噸貨物時過載限制爲2.25g,在裝載120噸貨物時過載可達2.5g,並有很高的結構損傷容限。
也就是說設計的這款運輸機就算是每年從頭到尾每天飛10個小時的情況都能讓飛機使用個10多年不成問題。
也正是這樣的設計,讓這款運輸機的機身外形跟安124截然不同。
這次這次大毛也是拿出了原來安124起落架的設計圖紙,雖然說安124是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但是起落架可是在大毛境內生產的,自然也是有這方面的設計圖紙,所以這次大毛也是拿了出來。
雙方設計隊伍也是重新對起落架進行了設計,福克起落架公司的研發隊伍也是參與了進來,也是用上了不少電動液壓技術和新材料技術,起落架比起安124原先的設計方案體積要小了不少,減少很多的液壓回路,因爲已經有了安124起落架的設計方案,所以這方面的設計方案很快就拿出來了。
福克起落架公司則是承擔了起落架的生產製造任務,現在已經進入了試製的階段。
原先的安-124的貨艙頂部可安裝兩臺起吊能力10000千克的橋式起重機,或一臺起重能力30000千克的橋式起重機,此外還有兩臺牽引能力3000千克的電動絞車,機艙裡面有兩臺輔助動力單元,裝卸貨物時可以不依賴外部電源車。
貨艙內可容納四個P-7或P-16傘降平臺,用於空投裝備。也可以裝載12個集裝箱或其他重型大件貨物,如坦克、工程車輛、重炮和導彈系統等。不過由於貨艙較低的增壓值,空投傘兵受到限制,而且只能通過打開尾艙門進行。
這次研發團隊也是在貨物裝載方面重新進行了設計,在機身後部裝有一臺最大起吊重量爲20噸的起重機,其滑軌從機頭一直延伸到尾貨艙外機尾處,能夠直接從地面或從各種高度的卡車上吊裝所有軍用貨盤和散裝貨物,貨運員利用一個手持式遙控裝置即可操縱這臺重機。
目前只有這款運輸機才具備這種不依靠外部保障機械設備就可以可裝運貨艙外貨物的能力。
當然,貨艙地板上也設計佈置有繫留環、導軌和滾棒系統等機內自裝卸設備,這些設備一直延伸到貨橋上,在不需要時可以把滾棒和繫留環系統隱藏在貨艙地板下。
在飛機地板下的前後位置配有四臺重型絞盤,用於牽引重型物資的裝載。
另外在貨艙內也是設計了固定的洗手池外,還設有固定的遮蔽式衛生間模塊,人性化方面考慮得還是很周到的。
爲了提高裝運效能,研發中心也是在研製一套“自主式貨艙載荷管理系統”。
該系統設計的目的是可以精確測量出飛機在裝卸載荷時所引起的重心變化,在地面裝卸階段就自動計算並在貨運員工作站的顯示器上標出最佳裝載位置。
這套系統與貨艙內裝卸系統相結合,在完全無機場保障設備的前提下只由一名貨運員就能高效完成所有貨物的裝卸,而無須地面人員協助。
這套系統在鷹醬的環球霸王這款運輸機上面有這麼一套系統,而華興集團公司作爲一個高科技公司,自然也是要自主研發這麼一套系統的。
研製這麼一款運輸機可不僅僅只是研發設計部門的事情,華興集團公司大量的技術部門都是有承擔一些子系統的研製任務的,團隊合作向來是華興集團公司的傳統。
華興集團公司現在已經擁有了接近二十萬來自海內外的研發團隊,集團公司內部積攢下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技術專利,負責自主式貨艙載荷管理系統研發的技術部門可以利用大量的成熟技術迅速地開發出這套系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