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危機不斷

趙昺琢磨了會兒心中是不住的苦笑,當年他到了瓊州後大力對俚族進行了整頓,其實也是利用各部族之間的矛盾和自己日益強大武力的威懾,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婚姻,不惜與俚族聯姻,才得以在過去所謂的羈縻區實現了所謂的熟俚‘改土歸流’。

不過即使如此,趙昺在瓊州歷時十年,朝廷的勢力也未能完全覆蓋全島,在遠離驛道和州縣的那些深山中仍有生俚存在,好在他們的數量很少,已經不足以對自己構成威脅,若是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開發,雙方交流的頻繁也許能夠實現統一全島的願望。

趙昺有過教訓,也有了些經驗,他在想爲何遲至明清,歷史跨越二千年,西南地區爲何還會有如此大面積的地域未曾受到中原王朝的管轄,並且仍然難以控制?而是長久以來通過羈縻制度,對這些地區實行極爲鬆散的控制,卻從未實行過完整意義上的統治。

想了一大會兒,趙昺猛然醒悟,無論是生俚,還是熟俚,其實他們纔是真正的主人,面對大量遷徙而來的屯田、拓荒,侵佔耕地的漢人客戶,以及對俚民的財富不斷的攫取和盤剝不斷加重的官府,當然不會歡迎。以己度人,對入侵的蒙元自己不也是一直在抗爭,要將他們趕出去。同樣俚民們亦是以‘逐客民,還故地’作爲反抗官府,抵禦漢人入侵的口號。

如此答案便呼之欲出了,任誰對擅自闖進自己家的人也不會高興,而這些外人還不拿自己當外人,不僅賴着不走,還要掠奪自己的財富、土地,那麼反抗就是必然的。千百年來,這種觀念已經在俚民心中紮下了根,且根深蒂固,想在短時間內讓他們改變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靠征伐也只能管得了一時,還需要動用大量的兵力和耗費鉅額的財力。

前時趙昺之所以在大好形勢下兵至欽州一線便止步,就是不想捲入與俚人的爭鬥中,拖入無休止的平叛之中,只是通過刺殺雲南王制造動亂,以此阻止蒙元從側翼威脅自己的安全。而這樣做,他也是有畏難心理在其中,不相信自己能夠解決這個千百年來的難題。

但是經應節嚴這麼一提,事情已然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使得趙昺頭疼不已。做,困難是明擺着的;不做,俚區仍將成爲蒙元進攻大宋的橋頭堡,始終是他的心頭之患。可貿然進入即便能佔領俚區,挺進到大理地界,在沒有相應的政策下,也是難以站住腳的,且虛耗的錢糧絕不是小數目,還會將兵力拖在那裡。

應節嚴也看出小皇帝的猶豫,也知道西征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其若是當下應了,反倒是不符合其做事的風格,便又轉換了話題。明日便是年後開衙解印的日子,照例是要召開大朝會,確定開年大事,佈置工作,兩人先行通了個氣,而臨安府那邊也先要打個招呼。

師徒兩個說着話便已經到了正午,應節嚴告退。出宮後他便乘轎轉向許國公府,告知這邊的事情業已敲定,一者讓其放心,遵諾而行;另外表面功夫也是做的,趕緊上請罪的奏表,向皇帝承認錯誤,自請處罰。如此一來,大家臉上都好看,畢竟大家以後還得做親戚……

趙昺用了午膳後,沒有午睡而是留在書房準備明日朝會的事情,其實他也清楚在這種大朝會上也沒有什麼好說的,還需與宰執們集議之後,再經過堂議,待有了結果兩省再上報給自己,經過御批後下詔執行。但是腹稿還是要有的,眼下除了即將舉行的省事和殿試,還有官員的調動、任命及當前如何破解蒙元可能發起的攻勢。

次日大朝會上,趙昺首先任命江璆和王應麟爲參知政事。由陳任翁接任兵部尚書,接詔後即刻入京履職;以樞密院僉事劉師勇接任長江水軍防禦使,調江西兵馬總管韓振爲樞密院同知;同時升熊禾爲禮部侍郎。聖旨一下,百官有的詫異,有的欣喜,但是大家都看出天要變了。江家兩人一個入相,一個在府,用不了多久將再現昔日輝煌;而陳家女兒爲貴妃,一門出了兩個尚書,儼然已是朝中新貴。

緊接着臨安府知府蔡完義啓奏,鹹平侯一案已經審理完畢,其攔截聖駕、口出不敬之語,皆是因其家管教不嚴,結交不慎,以致行爲狂妄,並無人指使。但究其罪行,按律當斬,請旨執行。隨後自有官員出面求情,稱鹹平侯之父力戰殉國,念其父功,請求寬赦。而許國公也趕緊上奏自請降罪。

趙昺裝模作樣的訓斥一番,發些‘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陳詞濫調後,還是請百官所請,赦其死罪,但活罪難逃,削去爵位,刺配五百里;而吳家身爲皇親國戚,亦有管束不嚴之罪,親族有爵者皆降一等,入仕者回鄉思過。念吳家世代忠良,許國公又承認錯誤,責令其閉門思過。

隨後禮部尚書徐宗仁上奏春闈在即,奏請皇帝欽定日期及考官。省試的主考官叫做總裁,由一品大員擔任,副總裁三人,也要一、二品大員擔任,且均需進士出身。另外設同考官十八人,皆由進士出身的司官擔任。此外還有兩名監考官,亦由一、二品官員擔任,其餘尚有諸多的事務官員。

趙昺隨即下旨以應節嚴爲主考,劉黻、徐宗仁和鄧文原爲副主考,其他一應官員待議後再行任命。省事定於二月二十日開科,殿試於出榜後十日舉行。而武科定在三月十五日舉行,爲國選拔文武之才。又命工部整修考院,加蓋棚舍,並調親衛旅三團警衛考場,協助禮部糾察不法。

接着樞密使張世傑啓奏,近日機宜司報告蒙元高麗水軍有南調跡象,而駐於淮西的蒙軍也在砍伐樹木,製造巨筏,似有南侵之意,提議早作準備。戶部尚書陳則翁則上奏,如今國家暫時以鹽鈔代錢,卻又是金銀與銅錢、鐵錢並行,導致各地幣值不一,已有混亂之相,還要早些統一幣值。其他官員也就各自情況分別上奏,以求聖決。

散朝之後,趙昺又留下衆宰執議事,要求他們就國是、俢敕和兵事各自發表見解,並上奏表詳述。又令樞密院與在京的衆將就當前戰局制定預案,商定作戰計劃,然後再行公議。而回到後宮後,他仍覺心中不安,想想還是錢上的事情,這可不是小事情,一旦此事上出了問題,事情就大了,將嚴重影響到經濟發展,甚至會引發危機。

要知道古代中國在元以前,皆是以銅錢作爲法定貨幣,一般都是以一千文爲一貫,但在各個時期又會發生波動。唐朝後期,開始明着減少,朝廷宣佈八百個就算一貫,到了五代十國,越來越少,越來越亂,宋初各地一貫有多少都是自己說了算,有八百的,最過分有四百八的,朝廷統一爲七百七十文錢等於一貫。但是地方上面未必會嚴格執行。

而令趙昺不解的是,大宋朝和其他大一統朝代力求幣制統一不同,從一開始就顯得有氣無力,幣制從來就沒想過要統一。中原等大部分地區用的是銅錢,四川專用鐵錢,川中鐵錢不得外流,外處銅錢也不得流入川中,陝西、河東銅鐵錢兼用,福建、嶺南等個別地區也用鐵錢。使用鐵錢的四川,“市羅一匹,爲錢二萬。”

且與歷代不同的是漢用五銖錢,唐朝用開元通寶錢+不多的幾種重寶錢,而宋朝以年號錢爲主,宋朝改元頻繁,北宋有二十七種年號錢及三種非年號錢,南宋有十八種年號錢及三種非年號錢。幣值又有不同,傳統的一枚一文錢稱作小平錢,錢的幣值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等,材質有銅錢和鐵錢還有銅鐵雜鑄的錢,其中銅錢又根據成色不同而幣值不同,錢的名稱有元寶、通寶、重寶等等。各個的錢監鑄造的錢幣,很多隻能在指定區域流通。

銅錢的含銅量與幣值有很大關係,唐朝的開元通寶含銅量在八成左右,宋朝越來越低,宋初在六成左右,徽宗時蔡京鑄的夾錫錢,銅只有五成多,卻一折銅錢二。當十錢的含銅量不超過小平錢的三倍,但是幣值卻是小平錢的十倍。

按照市場規律,劣幣驅逐良幣是不可阻擋的。銅錢,尤其是小面額的銅錢,大量退出流通領域,卻流入儲藏領域,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大面額的銅錢,鐵錢通用的地區,鐵錢自然把銅錢趕出市場。民間造假鈔的自然盯着折十錢,各種民間盜鑄,把三個小平錢熔化可以鑄造一個折十錢,大利所在,根本無法禁止。

到了南宋,北宋錢幣的各種弊政,南宋繼續存在,爲了防止銅錢流入金國,江北、四川用鐵錢本位的紙幣,經常下令禁止銅錢流入江北,同時還大量使用紙幣,銅錢的含銅量繼續慢慢減少,而且朝廷鑄造的銅錢,往往被外國船隻用各種海外貨物換走。

最後到底大宋的錢有多少種規格,很難統計,趙昺反正弄不明白,他估計加起來最起碼總有幾百種。這便導致各種規格的錢幣之間的兌換出現了問題,而朝廷也是朝三暮四,改用、停用,改變幣值是家常便飯,同樣的錢,“荊湖、江南、兩浙、淮南重寶錢作當三,在京、京畿、京東西、河東、河北、陝西、熙河作當五。”不同地方的幣值也能不同!

被後世吹的開紙幣先河的交子、會子,也不是那麼美好的,同樣十分亂。紙幣,前期還好,中期貶值加速,後期惡性通脹,呈指數型趨勢。仁宗時期初次發行交子,在四川以鐵錢爲本位,一界以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緡爲額,以三年爲一界而換新交子。這種紙幣只能在四川通用,不得在其他地區使用。

隨後,神宗時因爲西北用兵的軍餉問題,在河東、陝西設立交子務,發行交子,和銅鐵錢一起流通,陝西的交子一度又廢除,四川的交子每界流通時間延長到四年,市面流通的交子頓時增加不少。紹聖以後,界率增造,以給陝西沿邊糴買及募兵之用,少者數十萬緡,多者或至數百萬緡;而成都之用,又請印造,故每歲書放亦無定數。

最後到底發行了多少,仍是一筆糊塗賬,沒有人清楚到底發行了多少。而後徽宗年又把紙幣改名爲“錢引”,這時候,一界的發行量已經達到最初的二十倍了,換新交子一兌四,但是鈔本還是當年仁宗時的三十六萬貫鐵錢,後來增加到五十萬,幣值可以想見如何了。隨即錢引四十一界至四十二界還到期不予兌換,相當於作廢,這時候,一緡錢引只值十幾文錢。

於是又開始“復循舊法“,錢引的價值一度有所回升,但是已經離完蛋不遠了。南宋初期,因爲戰爭,紹興年間,四川的錢引通行三界,發行數達三千七百八十餘萬貫,末年,增至四千一百四十七萬餘貫,而所有鐵錢僅及七十萬貫。後來戰爭停止,局勢平息,於是發行淮西、湖廣關子各八十萬緡,淮東公據四十萬緡,關子三年兌換,公據二年。

次年,又在臨安發行會子,會子本來只許流通兩浙,後來允許流通到湖廣、淮南等地。發行量很快就達到了很可怕的數字,到了孝宗時,以會子之弊,出內庫及南庫銀一百萬收之,貶值之巨可以想見。乾道四年,又規定三年立爲一界,每界以一千萬貫爲限額,會子的幣值暫時穩定一陣。同時,又專門發行了特別使用於兩淮的交子三百萬貫,還有湖廣會子,四川交子,都是以鐵錢爲本位,到了後來,也是屢次增印、展期。一兩銀子最起碼相當於幾十貫會子。

經過這麼多年的折騰,大宋貨幣更加混亂,但仍在市面上流通,隨着鹽鈔的加入平和了一段時間後,危機再次來臨……

第1454章 驚天之秘第363章 擔心第1288章 一支奇兵第1354章 三選一個第897章 擔心第409章 對決(一)第125章 白日夢第1042章 大兵壓境第1444章 這腦子啊第1322章 價賤不劣第274章 七星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827章 傷離別第279章 吃撐了第1073章 波瀾不驚第1013章 理念不同第771章 不與其爭第091章 整編(三)第1067章 欲擒故縱第227章 預謀第317章 入朝第876章 意外之財第141章 後院之憂第1214章 喜憂參半第310章 抉擇第719章 破綻第081章 軟肋第485章 利器第022章 不妙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822章 百思難解第1400章 無功是過第447章 改良第961章 不甘示弱第539章 扛雷第599章 驅逐第857章 迎靈第995章 先行一步第666章 震撼第1304章 渾不在意第1346章 新式武器第1421章 母子同心第078章 煩心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595章 趨利避害第686章 正視第1326章 三辭三留第1230章 算人算心第1267章 我好難啊第327章 靜觀其變第1020章 不見了第1078章 預防爲先第761章 心有疑慮第1142章 弊端橫生第139章 悄悄的走第767章 必爭之地第983章 繪製藍圖第462章 試一試第1060章 闖灘(二)第203章 勇士號(二)第871章 彎彎繞第1286章 假模假式第260章 風聲鶴唳第569章 受益者第1068章 爲吃操心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932章 問策第118章 捐納第053章 棄子求生第454章 擦屁股第703章 同心第590章 中秋夜第1039章 似是死局第495章 安撫第367章 抑鬱症第270章 熱粘糕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827章 傷離別第1164章 自投羅網第579章 選官第1012章 變通之法第387章 摒棄前嫌第480章 平地生雷第873章 交易第763章 不得已第1284章 再上征途第166章 善加引導第157章 要務第643章 手段第271章 怕第084章 高論第794章 苦命第819章 攤牌第1317章 文武殊途第066章 福利第1198章 忙裡偷閒第535章 好人難做第290章 風向不正第900章 熬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