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下)

旅順港雖然建成,但是根據卷中所述仍有幾大問題沒有解決,趙剛自己心中有數,就叫侯補體丞王仁寶進來敘職,過不大工夫,王仁寶就來了。

趙剛上下打量了一番,王仁寶手腳粗大,走起路來有些像鴨子,手上指甲十分厚可能是長年接觸水的緣故,都被泡得發白了。趙剛對做實事的人向來十分敬重:

“王大人,我初來乍到,想問問旅順港現在有何問題?我是一個直性子人,你有話直說不必客套。”

王仁寶一拱手:“趙大人,那卑職就說了”

“現在旅順有三大問題”

“一、攔潮大壩不固,時常蟄陷漏水,光緒九年十月大壩蟄陷,進水萬噸幾乎填平船塢,此後歷次危機雖然應付得宜;都化險爲夷。然爲長久之計,尚必須於其東築石備壩一條,方可保其無處。”

“二、因中法戰爭時期,海防緊迫。爲了加強旅順的防衛,急炮臺而後船塢,船塢建設一拖再拖,新土舊土混雜,地基不牢。”

“三、因船澳除北面近底二三尺稍見黃土外,其餘澳東,澳南各處幾乎全系黑色稀淤。雖然挑成六收大坦坡,依然常有軟泥塌陷。旅順東澳本系大海潮汐灌注之區,蠣殼稀淤,層遁間積,本色黃土不過百之一二。每遇陰雨之際,澳內稀淤日益外增,黃土雖有三丈,難敵數十丈稀於之力。因之已砌泊岸,經常隨着坍土下卸,欹側傾斜,石工盡壞,曠日靡帑,傷盡靦筋。這一問題最爲嚴重。”

“十六年(一八九O),是年十月八日記有云:旅順與辦船塢大工,丙戌(光緒十二年)夏秋同由法人德威尼包辦工程,計一百二、三十萬金。四年告竣,工料尚稱堅實,惟機器房與船澳毗連,基址用磚石西門築成。磚石縫中有水沁入,尚須設法。至其規模宏敞,實爲中國塢澳之冠。

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四月二十三日,記有:旅順船塢近忽損壞,水勢驟張。用大吸水機吸之無效。德人所築之塢基,法人所加之西門士,已全功盡棄。有一兵翰亦乘流浮出。”

王仁寶一席話說的有條有理,輕重緩急無不歷歷,但是所提問題也十分尖銳,舊船塢不過苟延殘喘而已,地基鬆軟,周圍土質稀鬆,區域窄小。諸多先天帶來的問題讓中國最大的船塢失去了活力,看來只有徹底的大修甚至重建才能讓它重生。

而旅順港大修的費用經過趙剛的簡單估算,大約不會低於建港的一半費用,至於旅順建港所用的經費問題,中外所估頗爲不一,迄今尚無定論。有人估計一千六百萬兩;有人估計數千萬兩,在一個歷史貼子上說過旅順港耗資億萬,無論幾千萬還是幾個億,這筆錢趙剛都拿不出來。

趙剛本着僥倖心理問道:“我聽聞旅順建港所用的經費一千六百萬兩,不知道此數是否準確。”

“一千六百萬兩!”王仁寶大驚

“此數與實際數字相去遠甚,陛爾發任內大約二萬五千兩,前任黃瑞蘭任內大約七萬五千兩;袁保齡任內大約二百十五萬一千五百餘兩。另外再加北洋直接採購機械大炮等物;至多估計不到一百萬兩,合計不過三百餘萬兩。何來一千六百萬兩之巨!”

“海防經費而論,名義上雖有四百萬兩,實際上歲收則僅數十萬,旅順建港,工矩費繁,常感捉襟見肘。保齡深知帑項艱窘,不敢多所請求。每遇用款之際,動輒多加樽節,規定部屬人等不論大小用款均須隨案登帳,限期報銷,不得因故滯留。總計十年之間僅費工銀三十餘萬兩,實爲不可再省之數。”

趙剛聞言大喜,又問道:

“王大人,我要在半年內擴建船塢,使其可容兩萬噸鉅艦停泊修理,所需材料以及人力物力財力幾何,你寫個條陳給我。”

王仁寶不敢置信的看趙剛,

“大人難道是想?”

“不錯,此事機密,袁大人向我推薦你,否則也不會告訴你,還請你不要外泄。”

王仁寶應了聲,人好像還沒有醒過來,有些怔怔。趙剛見了知道他是有些歡快過頭,就打岔道:

“王大人,不知除了旅順船塢之外,我大清尚有幾個船塢?”

王仁寶對這個問題張嘴就來:

“福州船塢原爲泥塢,屬於福州船廠,位於馬尾山麓下的中歧地方,爲同治六年(1876)所修。計地周圍四百五十丈有奇,其中設有船槽一座,以鐵杉木爲樑柱,用機器旋轉,將船挽而登陸,以便勘底修理。惟其槽身僅可任重一千五百噸左右,以之修理一百五十匹馬力之船尚可,稍重即非所宜。”

上海船塢,亦爲泥塢,原屬於江南製造局,後名江南船塢,位於上海的高昌廟附近,同治六年(1867)復修。長約三百二十五英尺,主要爲修理江南製造局所造木殼兵船之用,根本不能用於修理鐵甲兵輪。

廣州船塢,廣州原有泥塢一所,可修小型巡船,光緒二年(1876)地方當局又向英人購得黃埔石塢(RockatWhampoa)一所,其中分爲內外兩區,內區長二百七十二英尺,寬六十六英尺、深二十英尺;外區長三百六十三英尺,寬七十二英尺,深二十一英尺。分之可爲二塢,合之仍爲一塢,容量八千五百噸,可修五千噸之船。惟當購買之時,曾經規定二十五年之後方準修造艦艇,須至光緒二十六年始爲限滿,且距北洋過遠,亦無法使用。

大沽木塢南洋雖有船塢三處,可是北洋船塢卻無一所。直至光緒六年(1881)正月,北洋才建造船塢一所,此即爲大沽木塢。該塢位於大沽口海神廟的東北,面積長三百二十尺,寬九十二尺、深二十尺。另海神廟西北尚有西塢一所,迄西還有乙丙丁三塢。三塢面積較諸東塢略小,計乙塢長三百五尺、寬八十尺,深十七尺;丙塢長三百尺,寬八十三尺,深十六尺;丁塢長三百尺、寬八十三尺,深十四尺。此外,尚有土塢數所,以備艦艇避凍之用。該塢工程凡鳩工庀材皆由天津海關稅務司德人德璀琳()主持,監工者亦由該關中熟悉工程之人員兼任。自光緒六年正月開工至同年十月工竣。其後疊次修整,歷時將及兩載,耗銀總計四十餘萬兩。不僅歷修“操江”、“鎮北”各輪,均能妥速如法,而且塢基堅固,屢經海潮震撼,均可力保無虞。較諸南洋三塢實爲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大沽船塢之告成,雖說“嗣後來往來各兵輪,無論事機緩急,工程大小,總可隨時立應,殊於水師根本有裨。”然而該塢面積較狹,深度不夠,以之容納小型的炮艇尚可,以之停修鐵甲戰艦仍感難以爲力。

第41節 血戰(八)第23節 風雨飄搖大清國第20節 北疆坦克之海(一)第4節 運籌千里(四)第23章 回亂第4節 烈日要塞(下)第2節 平地起風雷第5節 美西戰爭導火索第78節 圈套(下)第8節 斷糧(上)第48節 特戰雄兵(十五)第19節 中國與日本第45章 射小鳥第19節 新“無畏艦”第33節 鉅艦對決第27節 海參崴大海戰(下)第55節 血戰(二十三)第87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八)第30節 升龍戰爭---血染要塞羣第9節 鐵軍是怎樣練成的(上)第10章 直諫(下)第4節 得蜀望中國第10節 僵局第87節 餘波未止第21節 北疆坦克之海(二)第12節 出口僱傭兵到美國第37節 血戰(三)第22節 閃電戰(中)第62章 羅斯柴爾德財閥的末日(上)第74節 我們都是神槍手(下)第17節 俄國-泥足巨人!第73節 鐵壁的失敗(上)第3節 密謀?第10章 直諫(下)第69節 鐵流(八)第11節 真理不辯不明(上)第4節 得蜀望中國第26節 北疆鏖戰(七)第3節 運籌千里(三)第3節 北京條約第7節 四川造反第37節 水庫三日談(一)第66節 孟買慘案(中)第31節 見公婆第39章 拖刀第1節 風起萍末第65節 猶太人復國(中)第8節 四海華人皆兄弟第60節 潛伏第12節 大戰前夜第56節 經濟危機(一)第19節 新“無畏艦”第1節 四川風雲第12節 突襲(七)第33節 洪水無情人有情第48章 刺馬(上)第10節 色情拷問法第63節 鐵流(二)第65節 孟買慘案第42節 血戰(九)第69章 侵略波蘭第16章 美國的悲哀第25節 香港論策(下)第19節 中國與日本第19節 潛艇奇襲(下)第29章 弓逃第26節 海參崴大海戰(中)第77節 圈套(中)第85節 短視第11節 突襲(六)第1節 施利芬計劃第36節 困獸猶鬥上第一 卷結束語第86節 出其不意第54節 血戰(二十二)第2節 太平年間歌昇平(下)第67章 激戰掌骨峰第78節 初戰(中)第12節 突襲(七)第23節 奇襲印度第20節 兩手都要硬(上)第50節 血戰(十八)第17章 中美聯盟第16節 趙爾豐第80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少將(一)第27節 黃禍第33節 鉅艦對決第89節 逆鱗(上)第27節 海參崴大海戰(下)第107章 分贓第4節 血染金伯利第15節 空襲(中)第23章 回亂第6節 閱兵第4節 血染金伯利第29節 升龍戰爭---奇襲海參崴要塞第39節 談和第56節 空戰伐心第77節 圈套(中)第9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