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港雖然建成,但是根據卷中所述仍有幾大問題沒有解決,趙剛自己心中有數,就叫侯補體丞王仁寶進來敘職,過不大工夫,王仁寶就來了。
趙剛上下打量了一番,王仁寶手腳粗大,走起路來有些像鴨子,手上指甲十分厚可能是長年接觸水的緣故,都被泡得發白了。趙剛對做實事的人向來十分敬重:
“王大人,我初來乍到,想問問旅順港現在有何問題?我是一個直性子人,你有話直說不必客套。”
王仁寶一拱手:“趙大人,那卑職就說了”
“現在旅順有三大問題”
“一、攔潮大壩不固,時常蟄陷漏水,光緒九年十月大壩蟄陷,進水萬噸幾乎填平船塢,此後歷次危機雖然應付得宜;都化險爲夷。然爲長久之計,尚必須於其東築石備壩一條,方可保其無處。”
“二、因中法戰爭時期,海防緊迫。爲了加強旅順的防衛,急炮臺而後船塢,船塢建設一拖再拖,新土舊土混雜,地基不牢。”
“三、因船澳除北面近底二三尺稍見黃土外,其餘澳東,澳南各處幾乎全系黑色稀淤。雖然挑成六收大坦坡,依然常有軟泥塌陷。旅順東澳本系大海潮汐灌注之區,蠣殼稀淤,層遁間積,本色黃土不過百之一二。每遇陰雨之際,澳內稀淤日益外增,黃土雖有三丈,難敵數十丈稀於之力。因之已砌泊岸,經常隨着坍土下卸,欹側傾斜,石工盡壞,曠日靡帑,傷盡靦筋。這一問題最爲嚴重。”
“十六年(一八九O),是年十月八日記有云:旅順與辦船塢大工,丙戌(光緒十二年)夏秋同由法人德威尼包辦工程,計一百二、三十萬金。四年告竣,工料尚稱堅實,惟機器房與船澳毗連,基址用磚石西門築成。磚石縫中有水沁入,尚須設法。至其規模宏敞,實爲中國塢澳之冠。
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四月二十三日,記有:旅順船塢近忽損壞,水勢驟張。用大吸水機吸之無效。德人所築之塢基,法人所加之西門士,已全功盡棄。有一兵翰亦乘流浮出。”
王仁寶一席話說的有條有理,輕重緩急無不歷歷,但是所提問題也十分尖銳,舊船塢不過苟延殘喘而已,地基鬆軟,周圍土質稀鬆,區域窄小。諸多先天帶來的問題讓中國最大的船塢失去了活力,看來只有徹底的大修甚至重建才能讓它重生。
而旅順港大修的費用經過趙剛的簡單估算,大約不會低於建港的一半費用,至於旅順建港所用的經費問題,中外所估頗爲不一,迄今尚無定論。有人估計一千六百萬兩;有人估計數千萬兩,在一個歷史貼子上說過旅順港耗資億萬,無論幾千萬還是幾個億,這筆錢趙剛都拿不出來。
趙剛本着僥倖心理問道:“我聽聞旅順建港所用的經費一千六百萬兩,不知道此數是否準確。”
“一千六百萬兩!”王仁寶大驚
“此數與實際數字相去遠甚,陛爾發任內大約二萬五千兩,前任黃瑞蘭任內大約七萬五千兩;袁保齡任內大約二百十五萬一千五百餘兩。另外再加北洋直接採購機械大炮等物;至多估計不到一百萬兩,合計不過三百餘萬兩。何來一千六百萬兩之巨!”
“海防經費而論,名義上雖有四百萬兩,實際上歲收則僅數十萬,旅順建港,工矩費繁,常感捉襟見肘。保齡深知帑項艱窘,不敢多所請求。每遇用款之際,動輒多加樽節,規定部屬人等不論大小用款均須隨案登帳,限期報銷,不得因故滯留。總計十年之間僅費工銀三十餘萬兩,實爲不可再省之數。”
趙剛聞言大喜,又問道:
“王大人,我要在半年內擴建船塢,使其可容兩萬噸鉅艦停泊修理,所需材料以及人力物力財力幾何,你寫個條陳給我。”
王仁寶不敢置信的看趙剛,
“大人難道是想?”
“不錯,此事機密,袁大人向我推薦你,否則也不會告訴你,還請你不要外泄。”
王仁寶應了聲,人好像還沒有醒過來,有些怔怔。趙剛見了知道他是有些歡快過頭,就打岔道:
“王大人,不知除了旅順船塢之外,我大清尚有幾個船塢?”
王仁寶對這個問題張嘴就來:
“福州船塢原爲泥塢,屬於福州船廠,位於馬尾山麓下的中歧地方,爲同治六年(1876)所修。計地周圍四百五十丈有奇,其中設有船槽一座,以鐵杉木爲樑柱,用機器旋轉,將船挽而登陸,以便勘底修理。惟其槽身僅可任重一千五百噸左右,以之修理一百五十匹馬力之船尚可,稍重即非所宜。”
上海船塢,亦爲泥塢,原屬於江南製造局,後名江南船塢,位於上海的高昌廟附近,同治六年(1867)復修。長約三百二十五英尺,主要爲修理江南製造局所造木殼兵船之用,根本不能用於修理鐵甲兵輪。
廣州船塢,廣州原有泥塢一所,可修小型巡船,光緒二年(1876)地方當局又向英人購得黃埔石塢(RockatWhampoa)一所,其中分爲內外兩區,內區長二百七十二英尺,寬六十六英尺、深二十英尺;外區長三百六十三英尺,寬七十二英尺,深二十一英尺。分之可爲二塢,合之仍爲一塢,容量八千五百噸,可修五千噸之船。惟當購買之時,曾經規定二十五年之後方準修造艦艇,須至光緒二十六年始爲限滿,且距北洋過遠,亦無法使用。
大沽木塢南洋雖有船塢三處,可是北洋船塢卻無一所。直至光緒六年(1881)正月,北洋才建造船塢一所,此即爲大沽木塢。該塢位於大沽口海神廟的東北,面積長三百二十尺,寬九十二尺、深二十尺。另海神廟西北尚有西塢一所,迄西還有乙丙丁三塢。三塢面積較諸東塢略小,計乙塢長三百五尺、寬八十尺,深十七尺;丙塢長三百尺,寬八十三尺,深十六尺;丁塢長三百尺、寬八十三尺,深十四尺。此外,尚有土塢數所,以備艦艇避凍之用。該塢工程凡鳩工庀材皆由天津海關稅務司德人德璀琳()主持,監工者亦由該關中熟悉工程之人員兼任。自光緒六年正月開工至同年十月工竣。其後疊次修整,歷時將及兩載,耗銀總計四十餘萬兩。不僅歷修“操江”、“鎮北”各輪,均能妥速如法,而且塢基堅固,屢經海潮震撼,均可力保無虞。較諸南洋三塢實爲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大沽船塢之告成,雖說“嗣後來往來各兵輪,無論事機緩急,工程大小,總可隨時立應,殊於水師根本有裨。”然而該塢面積較狹,深度不夠,以之容納小型的炮艇尚可,以之停修鐵甲戰艦仍感難以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