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



在位起訖:公元前2369—前2357年。

生卒年:公元前2409—前2352年。

出生地:清化(今河南焦作市博愛縣城東)。

立都:沁陽(今河南焦作沁陽市東南)。

年號:帝鷙元年(癸巳,前2368)。

——————————————————————————————————————————

帝匡二,男,姓姜,名匡二,又名鷙。中國氏族聯盟時代帝摯青陽氏政權的十七任帝。

姜匡二的祖父是帝摯青陽氏政權的十四任帝姜美,父親是十六任帝姜斯遂(帝嚳),母親是娵訾氏女子常儀。十五任帝姜斯績是他的伯父。

十六任帝姜斯遂初封於沁陽時,爲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親自拜訪臨近部落娵訾氏的大酋長,於斯績元年(癸卯,前2418)在那裡娶了少女常儀爲妻,常儀便成了他的原配妻子。常儀與他結婚後,依然居住在清化(今河南焦作市博愛縣城東)。

斯績十年(壬子,前2409),姜斯遂的妻子常儀爲他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取名鷙,又稱匡二,也就是姜匡二。

姜匡二長大成人後,父親就把他封在了清化。

姜匡二還有三個異母兄弟:二弟名叫棄(后稷),父親把他封在了邰邑(今陝西咸陽市武功縣西南),賜姓爲姬,是爲邰侯。三弟名叫契,父親把他封在了商邑(今河南商丘市南),賜姓爲子,是爲商侯。四弟名叫堯,父親把他封在了唐邑(今河北保定市唐縣西北),仍爲姜姓,是爲唐侯。

姜斯遂三十四年(壬辰,前2369),十六任帝姜斯遂去世,臨終前遺命傳位給長子姜匡二。於是,姜匡二率文武大臣安葬了父親後,正式即位稱帝,號帝鷙,以癸巳年(前2368)爲帝鷙元年。

姜匡二在兄弟中雖然是老大,才智和能力卻遠不及三位弟弟。他又是個心胸狹窄的人,所以他即位後對三位弟弟很不放心,深怕他們圖謀不軌,奪了他的天子之位。本來他的三位兄弟都有自己的封國,但是,父親在位時愛惜他們的才華,一直把他們留在身邊。因此,他們始終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朝中輔佐父親。姜匡二極爲嫉妒三位弟弟的才能,認爲把他們留在帝都,他們必然會干預朝政,這對自己的統治是十分不利的,萬一發生爭執,自己勢單力薄,無論如何是鬥不過他們的。如果聽從他們的,自己就只能當傀儡天子,那樣的話,這個天子當的還有什麼意思。思來想去,最好的辦法就是免除他們在朝中的官職,趁早把他們轟出帝都,讓他們沒有機會干預朝政。這樣,他即位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便果斷地頒發了一道強制性命令,免去所有在先帝朝受封侯爵在朝中的官職,限他們十日內必須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凡滯留帝都拒不執行天子命令者,則收回封地,削去封爵。他的三個弟弟

深知兄長的爲人,知道他妒賢嫉能,容不下他們,只好搖頭嘆息,乖乖地離開都城,帶着自己的家人回封國去了。

看着幾個弟弟都離開了帝都,姜匡二十分高興,便把自己的親朋好友拉入朝中爲官,幫他管理朝政。這些親朋好友對他感激涕零,一個個信誓旦旦,願意竭盡全力幫他治理朝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姜匡二很滿意,覺得有這些親朋好友幫他管理天下,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放心大膽地把朝政交給了這些人,自己則終日呆在深宮裡與妃子們做樂,很少過問朝中大事。於是,那些他所信任的大臣便藉機利用手中的權力欺上瞞下,胡作非爲,貪污侵佔,行賄受賄,幹了許多不法的事情,使帝都內外的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而姜匡二對此卻不聞不問,任由那些貪官污吏橫行。

京都內外的百姓怨聲載道,他們紛紛譴責天子無道,暗地裡詛咒姜匡二早死。

史書上說,由於姜匡二無德觸怒了上天,天帝便降下種種災難懲治人間。先是連年大旱,一些地方顆粒無收,接着又發生了蟲災、水災。災民們沒有活路,被迫背井離鄉到外地去逃荒,有許多人餓死在逃荒路上。

面對自然災害給人民羣衆所帶來的苦難,姜匡二卻視若無睹,照舊癡迷於宮中的享樂。

而這時,居住在冀地的唐侯姜堯,面對殘酷的自然災害好不畏懼,他挺身而出,積極領導當地百姓抗災自救。他們攔河築壩,引水澆田,戰勝旱災,排除水澇,用多種方法消滅蝗蟲。戰勝了連年的自然災害,大災之年照樣取得了大豐收。唐國的百姓沒有一個人餓死,更沒有一個人外出逃荒。於是,各地災民紛紛投奔唐侯。唐堯爲了收買人心,把自家的所有積蓄都拿出來救助災民,贏得了百姓的讚揚。唐堯在國民中樹立起了賢君的良好形象,進一步發展和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唐堯的傳奇神話。

傳說唐堯時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把地裡的莊稼和山上的樹木全都曬死了。一些毒蛇猛獸也乘機肆意橫行,殘害人類,人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唐堯以拯救人類爲己任,率領各部落民衆抗災自救,與邪惡勢力展開殊死搏鬥。他命神箭將軍羿射落了天上九個太陽,只留一個太陽在天上(羿是帝嚳時期的一名領兵大臣,因爲善射,帝嚳賜給他一張紅色的弓和十支帶有白色羽毛的箭,讓他以自己的勇武去幫助和扶持那些弱小的部族和苦難的百姓,打擊和消滅那些仗勢欺人的邪惡勢力。從此,羿族以射聞名天下,後世傳人世代皆稱羿)。唐堯又率領衆人殺死了九嬰、大風、猰貐(ya,yu)、修蛇、封豨等惡魔和猛獸,使天下獲得了寧靜。唐堯的品德和行爲贏得了各氏族聯盟的一致擁護,紛紛推舉唐堯爲帝,呼籲罷免碌碌無爲的帝匡二。

所謂天上出現十個太陽,只是上古人民對大旱的“神化”詮釋,九嬰、大風、猰貐、修蛇、

封豨等,也都是古人對各種自然災害的概括。這些記載主要是來證明唐堯領導人民抗災自救的偉大壯舉。這原本是真實的遠古歷史,但卻被歷代的史學家們歸之於神話傳說。顯然,這些偉大的史學家們並不瞭解遠古人類思維的狀況,錯誤的理解了遠古圖騰符號文化。筆者在本書第一部裡已經介紹過,中國遠古歷史基本上採用的是誇張、借代和“神化”的手法,以圖騰、徽銘、符號等表述形式加以記錄(如《山海經》)。這種“神化”的記錄是真實的,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神話”傳說完全是兩碼事。新中國建立以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在大量地下文物和新的考古數據的證明下,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了遠古歷史的真實輪廓。遺憾的是,我們有些史學家時至今日仍然墨守成規,把孔子和司馬遷的史書當作金科玉律,這實在有些迂腐可笑。

帝鷙十二年(甲辰,前2357),唐堯聯合全國各大氏族聯盟集團的大酋長向姜匡二發難,逼迫他退位。姜匡二雖然不甘心退位,但是,面對強大的氏族聯盟陣營和年富力強咄咄逼人的弟弟,自知無力抗爭,不得不走下天子的寶座,將帝位禪讓給唐堯。好在唐堯念在兄弟情分上,並沒有爲難他,仍舊將他封在莘邑(今山東聊城市莘縣),是爲莘侯(莘也作辛sen)。

姜匡二(帝摯)四十一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於帝鷙十二年(甲辰,前2357)禪位於弟弟唐堯。堯改國號爲唐,建立帝堯陶唐氏政權。帝堯六年(己酉,前2352),姜匡二病死於莘邑宮中,終年五十八歲。死後遺體葬在陽谷(今山東聊城市陽谷縣北)。帝號匡二,尊稱帝鷙,尊號帝摯青陽氏。

帝摯青陽氏政權至此結束,歷史進入帝堯陶唐氏政權時期。

…………………………………………………………………………………………………

帝鷙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2368(癸巳)…………元年……

前2367(甲午)…………二年……

前2366(乙未)…………三年……

前2365(丙申)…………四年……

前2364(丁酉)…………五年……

前2363(戊戌)…………六年……

前2362(己亥)…………七年……

前2361(庚子)…………八年……

前2360(辛丑)…………九年……

前2359(壬寅)…………十年……

前2358(癸卯)…………十一年……

前2357(甲辰)…………十二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八章 十八任帝山回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己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八章 節 芒(伏羲氏2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簡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九章 姒 杼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己暘珢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九章 圭 嬜(伏羲氏14)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八章 炎帝榆罔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顓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肖會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二章 黃帝成契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川壻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章 商王子盤庚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一章 首任帝虞舜(一)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七章 七任帝向妹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二章 隨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九章 汝 信(有巢氏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嚳美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謠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九章 商王子陽甲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三章 黃帝姬蔡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六章 帝 螭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六章 黃帝號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章 商王子仲壬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七章 洛 槍(祝融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七章 洛 槍(祝融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一章 風 誥(葛天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嗆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六章 娍 義(赫胥氏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九章 商王子雍己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上)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宥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六章 赤 禪(祝融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七章 七任帝向妹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姜千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四章 風 和(伏羲氏20)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九章 姒 杼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二)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三章 達 河(葛天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章 夏王姒履癸(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章 泰 望(驪連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五章 夏王姒廑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四章 風 和(伏羲氏20)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四章 帝蚩啄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盧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九章 圭 嬜(伏羲氏14)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己匠敬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九章 象 團(伏羲氏1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六章 商王子沃甲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下)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節 觸(中央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七章 立 路(陰康氏4)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