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到了崇禎三年八月,消息從朝中傳來,經歷了長達半年的審訊之後,大明朝廷終於定下了袁崇煥的罪名,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島帥毛文龍等罪名定袁崇煥凌遲之罪,家人流放三千里,並查抄沒收所有財產。
據傳,袁崇煥行刑之日,北京百姓蜂擁到刑場觀刑,對袁崇煥的行刑紛紛叫好,爭相搶吃其皮肉……
“袁崇煥固然有罪,但也不至於凌遲處死吧。國朝向來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堂堂的兵部尚書薊遼督師一品大員,竟然被凌遲處死,刑罰何其重也!”李彥直長嘆一口氣,心中有句話卻無法說出,崇禎對大臣如此苛刻,恐怕以後無法指望大臣們爲其傾心效力了,所謂君視臣爲草芥、臣視君爲寇仇是也!
王業泰也惟有跟着嘆息。崇禎此人的性格缺陷太大,刻薄寡恩、習慣推卸責任,根本不適合當皇帝。
袁崇煥固然有錯,但他做的很多事情也是得到崇禎的允許或者默許。建奴攻打到北京城下,讓崇禎顏面大失,對袁崇煥充滿了絕望憤懣,再加上袁崇煥引建奴入關的傳聞讓崇禎終於下定決心拿袁崇煥開刀。
但最終的處置結果實在太重,凌遲之罪,對信奉刑不上大夫的文官們來說實在是令人談之色變。
正因爲崇禎對袁崇煥以及後來的陳新甲等人的處死,才使得滿朝文官們對大明離心離德,很多人從此開始尸位素餐不願再擔事。是啊,做得多錯得多然後會被朝廷處罰,倒不如拿着俸祿老老實實當一個庸官,大明亡了又怎樣,不管是大順還是大清,都需要官員替他們治理江山。
不過袁崇煥的被殺倒讓東江鎮官兵百姓歡欣鼓舞,東江鎮數萬官兵,十數萬百姓,大部分都是從建奴的屠刀下逃到東江,得到毛文龍的收留,對毛文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雖然當初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斬時沒人敢說話,但畢竟對毛文龍還有些感情,現在朝廷殺掉了袁崇煥,也相當於給毛文龍復了仇。
……
皮島新兵訓練了一個多月,各項事務也一一安排妥當。王業泰對皮島的定位是軍鎮和貿易中轉地。
因爲地處鴨綠江口,乘船順着鴨綠江逆流而上能抵達建奴的老巢,向東又可以經營藩國朝鮮,皮島的地理位置還是很重要的。
重要歸重要,缺陷也同樣巨大。最大的缺陷是皮島太過荒涼草木不生,根本就沒有辦法在皮島開荒種田,以至於皮島數萬軍民全部都要靠朝廷提供糧餉過活,給朝廷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再就是皮島的位置太過靠東,距離大明本土實在太遠,旅順到皮島的距離尚有上千裡,更不用說登州天津。遙遠的距離使得糧餉補給運送海途太過漫長,雖然明末時航海技術已經很是發達,但翻船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
毛文龍時代,東江軍戰鬥力太過孱弱,雖然當時也控制了旅順以及沿海好些城堡的,但都無法守住,不得已才把大本營放在了遠離大陸的皮島上。
然而,自從出任遼東總兵以來,王業泰根本就沒打算把皮島當作自己的駐地,而是選擇把大本營放在了旅順。
旅順雖然沒有皮島那麼安全,但位於半島南部,和建奴的勢力相隔數百里無人區,和登州更是隻有一道海峽相隔,交通極爲便利。只要在旅順好好經營,王業泰有把握能在旅順立足,而剛剛大勝建奴的戰鬥便證明,守住旅順並非不可能。
以旅順爲根基,逐步發展勢力,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囊括整個遼南,把勢力擴展到金、復、蓋三州,和遼西隔遼河嚮往,從西南東三面對建奴展開威壓,擠壓建奴的生存空間。這樣下去也許只需要數年時間,便能讓建奴的勢力土崩瓦解。
畢竟建奴再怎麼強大,只不過是一個人口二三十萬男丁六七萬的小部落,只需要讓其不斷的失血,只需要不斷對其嚴格封鎖,便是緊缺的物資也足以讓其崩潰。
既然大本營在旅順,王業泰在皮島沒有多作逗留,等待新軍初步訓練成後,王業泰任命周遇吉爲副將守備皮島,給其留下了一營老兵一營新兵共三千人,其他軍隊都撤向旅順,隨同軍隊一起撤離的還有數萬百姓。
遼闊的海面上,上百艘大小海船揚帆向西,海鷗在桅杆船帆間飛舞,不時有海豚從海中躍起,追逐着行駛的船隊。
沈世魁站在甲板上,看着漸漸遠離的皮島,心中不禁長嘆了口氣,而隨着皮島的漸漸遠離,曾經心中的那點野心也徹底煙消雲散。
沈世魁是有野心的人,在對付劉興治兄弟時便打着殺掉劉興治控制皮島的主意。然而王業泰突然帶着大軍到來,讓他的野心徹底瓦解。在雄壯精銳的旅順軍面前,沈世魁再不敢生出任何心思,不得不交出手中擁有的實力等待改編。
王業泰重整了皮島軍隊組建皮島新軍,原有的軍隊被徹底打亂重編,沈世魁完全失去了手中的實力,卻不敢有任何怨言,而且還強顏歡笑的參加了新兵訓練。
王業泰有要求,不管原來是官是兵,哪怕是領兵的參將遊擊將軍,要想再新軍任職,都不得不統一參加軍訓。隊列、旗號、戰技訓練一個都不能少。
沈世魁、張濤還有皮島其他將領不得不跟着普通的士兵一起參加軍訓,齊步走、正步走、左轉、右轉,折騰的苦不堪言卻不敢抱怨。因爲他們知道,以後要想在新成立的軍中任職,這番苦楚便不得不受。和被打入大牢聽候朝廷發落的劉興治兄弟相比,這點苦楚根本算不了什麼。
一個多月的軍訓之後,王業泰終於發了善心,沈世魁、張濤等將領軍官被召回,少部分人被下方到新兵營帶兵,沈世魁張濤等將領則被調到了平遼將軍府任職,每個人掛了個參謀、參贊的銜頭。
Ps:推薦一本書《漢徒》,很不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