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商隊的事情非短時間能夠完成,人才、貨物來源、各種渠道,海外航線,等等,需要做的事情太多。
在另一個時空,王業泰數次創業,對做生意的事情並不陌生,不過現在的他沒有太多的精力花費在這種事情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親力親爲。
陳壽閣很快應召來到了皮島,王業泰親自接見了他,和他聊了一個下午,結果非常滿意。
正如李彥直所說,陳壽閣是一個難得的經商人才,頭腦非常靈活,很多事情只要王業泰一說他立馬便能反應過來,並且提出非常合理的建議。
這樣的人放在另一個時空絕對會成爲一代大商,絕不輸於二馬。可是在官商一體的大明,對一個沒有功名沒有靠山的人來說,哪怕經商的能力再高再強,也只能給別人打工,自己創業的話分分鐘便會被權貴吃掉。
“東江商會的事情便交給陳掌櫃了,商隊的經營事宜悉數由陳掌櫃你做主,除了派人定期查賬以外,本帥對經營不會進行干涉。我給你五萬兩銀子作爲啓動資金,另外再調十艘千料海船五百士兵給你。”
聊過之後,王業泰鄭重對陳壽閣道。五萬兩銀子,已經是王業泰能拿出的幾乎所有銀子了,畢竟他還要留下一些用以日常的開支。
五萬兩銀子的啓動資金,十艘海船還有五百人手,陳壽閣頓時動容了起來,他沒想到王業泰對自己如此新任,雙方纔第一次見面啊!
“大帥放心,小人必定竭盡全力爲大帥把這東江商行辦好。”陳壽閣感激的道。
“陳掌櫃你也放心,只要你爲本帥盡心盡力,該給你的本帥絕對不會吝嗇。本帥會上書兵部,先給你一個百戶的世職,你不是有兩個兒子嗎,要是想走仕途的話本帥會給孫巡撫寫信,請他幫忙把兩位公子補入府學,要是想從武的話可以來我東江,別的不說,一個百戶官完全沒有問題。”王業泰慷慨許諾道。
“多謝大帥,多謝大帥!”陳壽閣頓時感激涕零。他做生意能力再強,也不過是一個平民身份,平日裡哪怕是縣衙的差役都能壓他一頭,沒想到現在竟然能獲得一個官身。百戶官可是正六品的武官,若論品級的話比縣令還高上一級。當然在崇文抑武的大明朝,百戶在縣令面前屁都不是,但在普通百姓眼裡,已經是了不起的大官了。
……
搞定了陳壽亭之後,王業泰便把經商的事情交給他再不過問,而是把精力放在東江鎮本身的事務上。
佔據了皮島,王業泰已經擁有了東江大部分實力。旅順和皮島加起來士兵百姓人數要佔據整個東江鎮的四分之三,另外還有四分之一的實力則分佈在鹿島、獐子島、長山島、廣鹿島等沿海各個島嶼,由毛文龍的兒子義子們統領,名義上的首領是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祚,毛承祚是屁都不懂的花花公子,而實際的管理者是毛文龍的義子毛承祿。
毛承祿的手下士兵加起來有七八千人,以廣鹿島爲基地佔據着十多個島嶼,對王業泰的命令陰奉陽違。
對於毛承祿這個人,王業泰腦海中並未有太多的記憶,這個人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對東江諸將,王業泰記憶最深的也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畢竟是大名鼎鼎的三順王大漢奸,想不知道都不成。
佔據了皮島以後,王業泰便打聽這三個人的下落,結果發現孔有德和耿仲明已經帶人去了登州投到了孫元化的麾下,而尚可喜則在廣鹿島歸屬於毛承祿。
另一個時空,建奴得到孔有德三人的投效後,火器製作使用技術突飛猛進,其軍中火器的威力對明軍曾壓倒之勢。明軍肉搏原本就不如八旗,現在連火器都遠遠落後於建奴,從此以後對八旗兵再無任何還手之力。
而孔有德等帶給建奴的還有水師,原本建奴是沒有任何水師和船隻的,自從孔有德等人投奔以後,建奴便擁有了自己的水師,從此東江鎮對建奴再也形不成任何威脅,反而要時刻擔心建奴從海上進攻自己的島嶼。
可以說,對建奴實力的提升,孔有德三人起到的作用非常巨大,不亞於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的吳三桂,所以才得以和吳三桂並列封王,並列爲四鎮藩王,只不過孔有德死後沒有兒子四藩才變成了三藩。
現在,王業泰掌控東江,自然不會看到另一個時空的事情重演,不會再允許孔有德等人投降建奴的事情再次發生。
所以在得知孔有德耿仲明的下落後,王業泰第一時間便給孫元化寫信,以東江軍需要增強勢力的緣由,請孫元化把孔有德耿仲明所部調回皮島。誰知道孫元化竟然回信拒絕了。
事後王業泰多方打聽之後,才知道孫元化竟然要在登州鑄炮練兵,而孔有德竟然是孫元化登州營的中堅。
“人要找死誰也沒有辦法。”王業泰嘆道。若是他記憶沒錯的話,孔有德耿仲明正是在登州反叛,禍亂山東兩年之久,而信任他的孫元化也因此事坐罪被殺。
孫元化此人能力還是很強的,可謂是一個幹吏,可王業泰卻沒想到他竟然如此固執,執意要留下孔有德耿仲明。而王業泰現在也沒有辦法,畢竟孔有德耿仲明現在沒有任何投奔建奴的跡象,他便是想勸也無從勸起。
爲了預防萬一,王業泰命負責敵情司的王猛派人往登州,時刻關注着孔有德耿仲明的動靜,而現階段他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毛文龍的一幫屬下,都是不是什麼忠義之人,羈傲不遜,有奶便是娘,心中根本沒有什麼家國大義,而毛承祿也是如此。
因爲害怕屬下被王業泰吞併,毛承祿對王業泰堤防心很重,而害怕其帶隊投降建奴,王業泰也不敢過分逼迫,該給的糧餉絲毫不少,暗地裡則派出衆多的細作打入毛承祿麾下,尋找着合適的吞併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