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_wz_txt;
四月十七日凌晨,當李風雲將要抵達菏水之畔時,陳瑞從亢父城十萬火急送來消息,李安期來訪,有要事相商,請李風雲接到報訊後,暫停腳步,途中相候。
黎明前夕,李安期風塵僕僕而來,而讓李風雲吃驚的是,他在李安期的背後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竟然是蒲山郡公李密。
在李風雲的記憶裡,李密直到楊玄感發動兵變的前夕,才從關中的西京趕到河北的黎陽,也就是說從時間上推算,此刻李密應在西京,而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更不應該出現在自己的面前。然而,歷史前進的軌跡還是因爲李風雲的出現產生了些微偏差,一些細節也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比如齊王楊喃,比如黃臺公崔弘升,如今又多出一個李密
李風雲目無表情地看了李密一眼,而李密亦是不動聲色。
李風雲把李安期拉到了一邊,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
齊王對可能存在的即將爆發的東都兵變保持着高度戒備,而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爲了不影響、不誤導齊王對局勢的判斷,蓄意隱瞞了李風雲對兵變的具體推演,這使得齊王始終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沒有因爲儲君位置的致命誘惑而失去理智,但眼前可見的危機還是讓齊王夙夜不眠,寢食難安。
如果東都的兵變者在起兵之初就把他的旗幟高高舉起,死活都要把他拖下水,他怎麼辦?他只能未雨綢繆,自我拯救,只能把自我拯救的希望寄託在李風雲身上。然而,李風雲正在西進中原,齊王感覺李風雲距離他越遠,就越容易失控,於是他惶恐不安,有心“尾隨追殺”,與李風雲保持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範圍內,但李風雲西進中原的目的是參加東都兵變,如果雙方距離“過近”,必會影響到李風雲的謀劃,由此又會影響到齊王對整個未來局勢的全面操控
就在齊王焦慮不安、患得患失之際,李百藥父子“應邀”到了歷城,這讓齊王喜出望外。雖然到目前爲止他都沒有證據證明李風雲與李百藥父子、與趙郡李氏之間存在着密切關係,但隨着局勢的發展,之前籠罩在李風雲身上的那層厚厚迷霧正在逐漸變薄,有些東西已經依稀可見,至於真相如何,事實上全在當事人的一念之間,都在激烈的利益角逐之中。如果有利可圖,你認爲你的估猜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反之,如果無利可圖,你認爲你的推測都是假的,那就是假的。現在齊王強迫自己相信,李風雲就是趙郡李氏的子弟,與李百藥父子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而李百藥父子的及時出現,正是爲雙方謀利而來。
齊王對李百藥非常尊重,給予了超高規格的接待,某種意義上就是“軟禁”,就是強行把李百藥“綁架”在自己的“船上”,以趙郡李氏的未來利益挾持李風雲,逼迫李風雲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兌現承諾,都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東都的兵變者強行“綁架”自己,阻止他們在兵變之初形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就把自己徹底“拖下水”。
與此同時,齊王對李子雄的猜忌越來越深,不但與其保持着謹慎的距離,還三番兩次催促李子雄儘快返回東萊水師。
現在齊王已擊敗李風雲,已擊敗齊魯和河北叛賊,收復了齊郡首府歷城,齊郡形勢正在迅速好轉當中,另外周法尚所率的水師戰船也還遊戈在大河之上,封鎖着大河南北之間的通道,所以李子雄在齊郡戰場上的作用已經沒有了,他從東萊來,應該回水師去,完全沒必要繼續滯留在歷城。
齊王“驅逐”態度鮮明,而李子雄也有意離開。李子雄並沒有把李風雲的警告放在心上,依舊打算回水師繼續自己的策反大計的,即便不能第一個發動兵變,也要在楊玄感發動兵變的時候,給予其積極的響應和有力的支援,做一個堅定的同盟者。從其本人意願來說,雖然從不同渠道傳來的各種消息都證實,李風雲對兵變結果的推演是可信的,但他內心卻難以接受,他十分懷疑和排斥這一結果。未來終究是不可測的,若自己始終掌控着命運的脈搏,那麼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他並不死心,決意殊死一搏,於是他在見到潛匿而來的李密,接到楊玄感的密信,確定楊玄感正在積極進行兵變的謀劃和部署後,遂辭別齊王,日夜兼程返回東萊。
李密秘密來到齊郡,不但代表楊玄感與李子雄約定聯手兵變等諸般事宜,還肩負着遊說正在齊魯戰場上陷入困境中的李風雲。而楊玄感之所以做出這一決定,正是來源於李子雄的舉薦,李子雄在給楊玄感的密信中信誓旦旦的保證,李服,只要東都爆發兵變,李風雲必定會參加,必定會義無反顧的殺向東都,如此一大助力,焉能不用?
楊玄感當然對李風雲有極大的“興趣”,只是李風雲此人過於神秘,楊玄感始終未能查清他的真面目,而此次李子雄雖然極力舉薦,但對其身世亦是語焉不詳,如此一來楊玄感就不得不慎重了,恰好李密在去年的通濟渠危機中與李風雲有過深入接觸,於是楊玄感特意請出了遠在西京的李密。而李密亦是義不容辭,急楊玄感之所急,沿着大河水道泛舟而下,一日千里,先是到黎陽面見了楊玄感,接着日夜兼程趕到歷城拜會了李子雄,然後馬不停蹄,直奔恆公瀆尋找李風雲。
“李子雄……”李風雲眉頭緊皺,連連搖頭。那個老人太固執太自信了,自己雖然極力警告,努力勸說他不要返回水師,但終究枉然,白費了一番力氣。
“齊王已有驅逐之意,建昌公若想繼續待下去也很困難。”李安期知道李風雲擔心什麼,無奈嘆息。
從今日齊魯局勢來說,齊王已佔據優勢,羽翼日漸豐滿,這顯然不利於聖主,威脅到了東都政局,所以爲遏制和削弱齊王,也爲了確保水師能夠順利渡海遠征,來護兒和周法尚極有可能快速果斷的“拿下”李子雄,斬去齊王一條“胳膊”,徹底剷除影響到水師遠征的最大隱患。水師是來護兒和周法尚的“地盤”,而來護兒和周法尚絕對忠誠於聖主,李子雄作爲聖主的政敵,在風雨欲來的前夕返回水師,實爲不智,有自尋死路之嫌。
“齊王所知有限,真正要驅逐他的不是齊王,而是齊王身邊的那些人。”李了一句,點到即止
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爲了最大程度的保護齊王在政治上的“安全”,防患於未然,當然急不可耐的“趕走”李子雄,孰不知這正好“暗合”了原有的歷史軌跡。李風雲對兵變的一點僥倖心理也就此灰飛煙滅。
李子雄離開齊王回到水師後,肯定要被來護兒和周法尚找個藉口“拿下”,而李子雄知道楊玄感要發動兵變了,他若被押送至聖主行宮,必然會被楊玄感所累,必死無疑,所以李子雄肯定要中途逃亡。歷史上李子雄的確被來護兒“拿下”了,而李子雄也的確成功逃脫了,但問題的關鍵是,李子雄被抓,意味着兵變謀劃可能已經暴露,這直接把楊玄感逼上了絕路,逼得楊玄感不得不提起發動兵變。而提前發動兵變的後果太嚴重了,不但兵變一方起事催促,準備不周,更嚴重的是東征戰場上的遠征軍尚未抵達平壤城下,聖主可以迅速撤回遠征軍,結束東征,然後在最短時間內調兵回京平叛,這就直接導致楊玄感沒有充足時間攻打東都,而這正是兵變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步走錯了,當然是步步皆錯,而李風雲的僥倖就在於拯救楊玄感的“第一步”,讓楊玄感能在預定的七月也就是遠征軍預計抵達平壤城下的時間發動兵變,繼而讓楊玄感獲得更多的攻打東都的時間,讓這場兵變能夠堅持更長時間。也唯有如此,李風雲進入河北之後,方能贏得多的時間立足和發展,反之,如果兵變就如歷史原有軌跡一樣迅速敗亡,李風雲就算進入了河北也會被官軍圍追堵截,立足都困難更不要說發展了。
然而,李風雲未能阻止李子雄“固執”的走上歷史的原有軌跡,不出意外的話來護兒和周法尚很快就要“拿下”李子雄,而楊玄感不得不提前發動兵變。楊玄感催促起兵了,李風雲這邊也就更困難了,留給他劫掠通濟渠的時間更少,更難把東都衛戍軍主力吸引南下,如此不但無法幫助楊玄感以最快速度兵臨東都,李風雲自己突破京畿天塹防線殺進東都的難度也大大增加。而攻打東都的時間本來就緊張,可以預見,當楊玄感和李風雲會師於東都城下時,聖主調回京師平叛的大軍也近在咫尺了。
“崔氏那邊可有動靜?”李風雲轉移了話題,“你家大人可有口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