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_wz_txt;
四月十六日,恆公瀆兩岸義軍開始了大規模的調動,之前因爲撤出齊郡戰場而變得輕鬆的氣氛突然間再度緊張起來。
聯盟虎賁軍總管甄寶車、驃騎軍總管呂明星、聯盟第二軍統軍曹昆各率本部急赴菏水,齊頭並進直殺金鄉城。
翟讓、邴元真和王儒信辭別李風雲,火速返回鉅野澤本部大營。單雄信也辭別了李風雲,急速返回自己的軍隊,率部趕赴鉅野澤會合翟讓,然後一起重返瓦崗,就此脫離義軍聯盟。
幾乎在同一時間,孟海公正率領麾下大軍,急赴陽平城。
孟海公從瓦崗人那裡得到消息後便火急火燎地連夜拜見李風雲,而李風雲也兌現了承諾,不但允許他率軍脫離聯盟,還把聯盟所佔據的菏、泗一線的所有城池統統交給了孟海公。孟海公的活動範圍本來就在這一帶,沒有加入聯盟之前他因爲實力有限主要是遊擊作戰,不敢攻城拔寨,現在他的實力發展了,而聯盟也基本上控制了這一帶的城鄉地區,那麼聯盟離開之時理所當然把這一佔領區交給孟海公。
孟海公對李風雲的慷慨感激涕零,但在李風雲的承諾沒有變爲現實之前,孟海公依舊保持着高度警惕,以防出現意外,所以他辭別李風雲之後便連夜離開了聯盟總營,急不可耐的拿着李風雲的命令先去接收陽平、谷庭等數座城池的控制權,在他看來,遠離李風雲總比待在李風雲身邊要安全得多。
孟海公擔心什麼?擔心還有其他豪帥也要脫離聯盟,比如霍小漢、帥仁泰和徐師仁,他們同樣活躍在濟、菏、泗三水相通之地,若他們也脫離了聯盟,則僧多粥少,大家難免要爲搶地盤而反目成仇,大打出手,一旦兩敗俱傷,結果就不好了,所以孟海公決定“先下手爲強”,先把城池拿到手,先確立自己地區“老大”的優勢。
孟海公的擔心並不是庸人自擾。當日,翟讓、單雄信和孟海公三位豪帥脫離聯盟的消息在聯盟高層中傳開,立即便對豪帥們產生了衝擊,尤其霍小漢、帥仁泰和徐師仁,他們堅守聯盟的立場本不堅定,這下搖擺得更厲害了。三人先是湊在一起商量。在聯盟的老派系中,徐師仁是實力最弱的一個,霍小漢和帥仁泰的實力本來還可以,但中川水一戰因爲決策失誤釀成大錯,實力劇減,如今也只能“艱難度日”。另外在派系間的明爭暗鬥中,徐師仁一向與孟海公走得近,與霍小漢、帥仁泰卻是矛盾尖銳,現在孟海公脫離聯盟走了,徐師仁馬上又主動“親近”霍、帥兩人,純屬“牆頭草”,所以霍、帥兩人根本不信任他,可想而知商量的結果是什麼。
孟海公先走了,搶了先機,而且他帳下有三個軍,實力超過了霍、帥、徐三人的總和,因此霍、帥、徐三人若脫離聯盟,就必然面對孟海公這個強勁對手的威脅,在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合作的難度太大,兼併反倒容易,而三人若想對抗孟海公,就必須聯手,但霍、帥兩人無論如何也信不過徐師仁,所以商量來商量去,與其脫離聯盟後與孟海公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倒不如跟着李風雲一條道走到黑,希望反而更大些。
徐師仁彷徨無計,心有不甘,私自找到李風雲,徵詢李風雲的意見。
李風雲右手握拳,左手伸出一個指頭,問他,你看那個實力更強?希望更大?
徐師仁心領神會,毅然做出決斷,就此絕了脫離聯盟的念頭。
翟讓和單雄信走了,孟海公也走了,聯盟一下子空出了六個軍的編制,而李風雲之前正爲河北義軍和齊魯義軍的加盟不得不大量擴編頭痛不已,這下正好解了李風雲的燃眉之急。
十六日上午李風雲召集河北和齊魯豪帥共議整編事宜,最後議定,郝孝德的軍隊整編爲聯盟第六軍,杜彥冰和王潤的的軍隊分別整編爲聯盟第七軍和第八軍,李德逸的軍隊整編爲聯盟第十三軍,劉黑闥和劉十善兄弟的軍隊則整編爲聯盟第十四和第十五軍,孫宣雅和石秕閨的軍隊整編爲聯盟第十六和第十七軍,左氏兄弟的長白山義軍整編爲聯盟第十九和第二十軍,郭方預和秦君弘的軍隊整編爲聯盟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軍。
在此基礎上,李風雲重新調整了內外府的兵力配備和任命了五路總管府的正副總管。
因爲要棄守蒙山,原蒙山留守大營所屬的官員、軍隊、工匠、民夫、家眷親隨統統歸於聯盟總營,所以李風雲下令,原蒙山留守大營與總營輜重營合二爲一,而原留守蒙山的聯盟第十四軍和第十五軍則合編爲驍騎軍,直屬總營,爲大總管府衛戍軍。這兩支軍隊也是李風雲的嫡系人馬,本屬於韓曜的後路總管府,一直缺額嚴重,現在聯盟豪帥大增,軍隊大調整,考慮到方方面面的關係和利益,李風雲不得不把他們整合到總營內部。
經過議定,任命陳瑞爲大總管府左長史,韓曜爲大總管府右長史,袁安爲大總管府左司馬,澹臺舞陽爲大總管府右司馬,蕭逸爲大總管府錄事參軍事,王揚和陸平爲大總管府的倉曹參軍事,韓壽爲驍騎軍總管。
中路總管府:總管郭明,副總管夏侯哲,下轄聯盟第一、二、三、四、五軍。這實際上就是聯盟的主力大軍,李風雲的嫡系人馬。
左路總管府:總管王薄,副總管郭方預,下轄聯盟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軍。這是齊魯義軍的原班人馬。
右路總管府:總管霍小漢,副總管韓進洛,下轄聯盟第九、十、十一、十二軍。這是原魯西南的義軍隊伍。
前路總管府:總管郝孝德,副總管劉黑闥,下轄聯盟第六、七、八、十四、十五軍。這是原河北平原義軍。
後路總管府:總管孫宣雅,副總管李德逸,下轄聯盟第十三、十六、十七軍。這是原河北豆子崗的義軍隊伍。
此次恆公瀆整軍,軍隊擴張規模非常大,內府擴張爲四個軍七十個團一萬四千人,外府雖然依舊是五路總管府,但擴張爲二十二個軍,八萬八千人,內外府兵力加在一起達到了驚人的十萬兩千人,再加上聯盟輜重營所屬的工匠、民夫、家眷,以及追隨河北義軍渡河南下的老弱婦孺,聯盟軍民總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人以上。
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已經遠遠超過了聯盟的承載力,更嚴重的是,此刻聯盟卻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只能遊擊作戰,只能擄掠度日,可想而知生存壓力之大,處境之惡劣。
此番整軍,李風雲把自己的嫡系人馬全部集中在一起,讓聯盟內部各大派系各掌一路大軍,如此“涇渭分明”的格局,雖然符合聯盟的合作原則,給了豪帥們最大的自主權,兌現了“共享聯盟權利”之承諾,但嚴重削弱了李風雲和大總管府對聯盟的全面控制,聯盟因此變得更爲鬆散,權力不能集中,也做不到令行禁止,而這顯然不利於聯盟應對接下來的變幻莫測的複雜局勢。
然而,李風雲只能在集中權力和維持聯盟之間做出一個選擇,他若繼續集中權力於一身,聯盟就難以維持,反之,他若想長久維持聯盟,就必須與豪帥們共享聯盟的權力和財富。
雖然河北義軍和齊魯義軍在生死時刻都選擇了加入聯盟,聯盟在他們眼裡實力強悍,是一棵足以爲他們遮風擋雨的大樹,所以在加入之前,爲了最大程度的維護自身利益,無不想方設法與李風雲討價還價,但如今進入聯盟了,環境改變了,心態也改變了,再站在這顆“大樹”底下近距離的觀察,他們才驀然發現,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此刻聯盟已陷入步履維艱、難以爲繼之困境,而緩解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西進中原,就是去劫掠通濟渠,而通濟渠就在東都的眼皮底下,聯盟此舉無異於“虎口奪食”,風險之大難以想像。也正因爲如此,豪帥們就愈發珍惜自己的利益,鍋裡已經撈不到了,當然要把手裡的抓緊了,若手裡的也失去了,豈不是雞飛蛋打一場空?
十六日下午,李風雲與聯盟軍政高層擬製了西進中原的具體部署。
李風雲率內府虎賁、風雲和驃騎三軍,以及中路總管府的五個軍,爲西進選鋒,第一攻擊目標爲通濟渠。
霍小漢率領右路總管府隨後跟進,沿着選鋒軍的左側翼攻擊前進。
左路總管王薄以最快速度完成聯盟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和二十二軍的整編後,即刻西進,沿着選鋒軍的右側翼攻擊前進。
前路總管郝孝德和後路總管孫宣雅在完成軍隊的整編後,隨即西進,郝孝德率軍尾隨於霍小漢之後,孫宣雅則率軍尾隨於王薄之後。
陳瑞領大總管府暫時駐紮於亢父城,待所有善後事務了結後,便迅速西進與主力大軍會合。大總管府的護衛之責,則由驍騎軍總管韓壽全權負責。
十六日夜,李風雲離開總營,一路風馳電摯,急赴金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