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窮齊之說說秦,謂秦王曰:‘燕、趙破宋肥齊尊齊而爲之下者,燕、趙非利之也。弗剎而勢爲之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趙。令涇陽君若高陵君先於燕、趙①,秦有變,因以爲質,則燕、趙信秦矣。秦爲西帝,趙爲中帝,燕爲北帝,立爲三帝而以令諸侯。韓、魏不聽,則秦伐之;齊不聽,則燕、趙伐之,天下熟敢不聽?天下服聽,因驅韓、魏以攻齊,曰,必反宋地而歸楚之淮北。夫反宋地,歸楚之淮北,燕、趙之所同利也。並立三帝,燕、趙之所同願也。夫實得所利,名得所願,則燕、趙之棄齊也,猶釋弊⑨。今王之不收燕、趙,則齊伯必成矣。諸侯戴齊而王獨弗從也,是國伐也。諸侯戴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王不收燕、趙,名卑而國危;王收燕、趙,名尊而國寧。夫去尊寧而就卑危,知者不爲也。’秦王聞若說也⑩,必如刺心,然則王何不務使知士以若此言說秦?秦伐齊必矣。夫取秦,上交也;伐齊,正利也。尊上交,務正利,聖王之事也。”
燕昭王善其書,曰:“先人曾有德蘇氏,子之之亂,而蘇氏去燕。燕欲報仇於齊,非蘇氏莫可。”乃召蘇氏,復善待之。與謀伐齊,竟破齊,閔王出走。
[註釋]
①若:猶言或。②弊(xǐ徒):破草鞋。,草鞋。③若:猶言此。
[譯文]
“既然這樣,大王何不派一個平民百姓,前去遊說秦國,目的是讓齊國陷入困境,就對秦王說:‘燕、趙兩國要攻下宋國拓展齊國領土並尊重齊國,甘願屈居齊國之下,這對燕、趙兩國並沒有好處。假如得不到好處,而受到客觀形勢的硬是去這麼做,這是爲什麼呢?是因爲不相信秦王。如今大王爲什麼不派可以讓燕、趙兩國信賴的人去聯合燕國、趙國。讓涇陽君或高陵君先去燕、趙兩國,秦國如有變故,就拿他們做人質,那樣燕、趙兩國就會信任秦國了。秦王做西帝、趙王做中帝、燕王做北帝,並立三帝來統領天下諸侯。韓、魏兩國如果不聽從,秦國就攻打它們;齊國不聽從,燕、趙兩國就攻打它,天下人誰敢不聽從?天下諸侯服從了,再驅使韓、魏兩國攻打齊國,對齊國說,必須歸還宋國土地及楚國的淮北。歸還宋國土地,歸還楚國的淮北,這對燕、趙兩國也有好處。並立三帝,是燕、趙兩國共同的願望。實際上獲得利益,名義上滿足願望,燕、趙兩國背棄齊國,就像扔掉破草鞋一樣容易。現在大王如果不聯合燕、趙兩國,那麼齊王稱霸的事就一定能達成。諸侯們擁戴齊王而大王卻不順從,這就會遭受戰禍。諸侯們擁戴齊王,大王也跟從他們,這就使大王名聲貶低。大王如果不聯合燕、趙兩國,就會使名聲貶低,國家也陷入困境:大王如果聯合燕、趙兩國,就會使名聲尊貴,國家安寧。拋棄名聲的尊貴和國家的安寧,去追求名聲的貶低和國家的危險,聰明人可不這樣做。’秦王聽了這話,一定心亂如麻,那麼大王何不趕快派一位有才能的人用這樣的說法遊說秦國呢?秦國必然會攻打齊國。一旦得到與秦國的聯合,這是上等的邦交;攻打齊國,會得到真正的利益。尊重上等的邦交,追求真正的利益,這是聖王治國的方略。”
燕昭王認爲蘇代的信情真意切,說:“先父曾經對蘇代有恩,由於子之的禍亂,蘇代才離開燕國。燕國要報仇雪恨,前去對付齊國,必須有蘇代輔助不可。”於是召來蘇代,重新善待他。燕昭王同蘇代謀劃攻打齊國,終於攻破了齊國,齊閔王被破出逃。
蘇代謂燕昭王
[原文]
蘇代謂燕昭王曰:“今有人於此,孝如曾參、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鮑焦、史①,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對曰:“足下以爲足,則臣不事足下矣。臣且縫無爲之事,歸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織而衣之。”王曰:“何故也?”對曰:“孝如曾參、孝己,則不過養其親耳。信如尾生高,則不過不欺入耳。廉如鮑焦、史,則不過不竊人之財耳。今臣爲進取者也。臣以爲廉不與身俱達②,義不與生俱立。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
王曰:“自憂不足乎③?”對曰:“以自憂爲足,則秦不出殽塞,齊不出營丘,楚不出疏章④。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憂故也。若自憂而足,則臣亦之周負籠耳⑤,何爲煩大王之廷耶?昔者楚取章武,諸侯北面而朝。秦取西山⑥,諸侯西面而朝。曩者,使燕毋去周室之上⑦,則諸侯不爲別駕而朝矣。臣聞之,善爲事者,先量其國之大小,而揆⑧其兵之強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爲事者,不先量其國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強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東向伐齊之心,而愚臣知之。”
[註釋]
①鮑焦:周代隱士。史鰍(qiū秋);春秋時衛國人,字子魚,又稱史魚。②達:顯貴。③憂,通“優”。④疏章:水名,即沮章河,流經湖北省,在江陵入長江。⑤之周負籠:猶言回到周地老家種地。籠,裝土的工具。⑥西山:山名,在河南洛陽市附近。⑦周室之上:指周朝的上地。⑧揆(kuǐ跬):揣度,度量。
[譯文]
蘇代對燕昭王說:“現在假若有這樣一個人,能像曾參、孝己那樣孝順,像尾生高那樣守信,像鮑焦、史鰍那樣廉潔,兼有這三種品行來事奉大王,怎麼樣?”燕昭王說:“如此就夠了。”蘇代回答說:“您認爲這樣就夠了,那麼我就不會事奉您了。我就不可能有所作爲,就會歸隱到周朝的土地上,親自耕種吃飯,親自織布穿衣。”燕昭王說:“這是什麼原因暱?”蘇代回答說:“像曾參、孝己那樣孝順,那也不過是奉養雙親而已。像尾生高那樣守信,那也不過是不欺騙別人而已。像鮑焦、史鰍那樣廉潔,那也不過是不偷別人的錢財而已。現在我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人。我認爲廉潔不會同自身一道顯貴,信義不會同生命一起存在。仁義,不過是自我完善的法則,不是追求進取的手段。”
燕昭王說:“自我完善還不夠嗎?”蘇代回答說:“如果覺得自我完善就夠了,那麼秦國就不會從殽山的邊塞派兵,齊國就不會從營丘出兵,楚國也不會打發軍隊出沮章河。三王交替,五霸輪換執政,都是因爲不拘泥於自我完善的緣故。假如僅是自我完善就夠了,那麼我也就回到周地的家鄉去種地了,何必還在這裡騷擾大王呢?過去,楚國攻取章武,謗侯們到北面去朝拜。秦國攻佔西山,諸侯們到西面去朝拜。當初,如果不讓燕隊從周朝的上地撤軍,那麼諸侯們就不會調轉車輛去朝拜別國了。我聽說,善於處理國事的人,先充分估計一下自己國家的大小,再考慮一下自己兵力的強弱,因此才能可以功成名就。不善於處理政事的人,不能夠先充分估量自己國家的大小,也不去考慮自己兵力的強弱,所以不能功成名就。現在大王有向東攻打齊國的打算,我知道此事。”
[原文]
王曰:“子何以知之?”對曰:“矜戟砥①劍,登丘東向而嘆,是以愚臣知之。今夫烏獲②舉千鈞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燕王曰:“善。吾請拜子爲上卿,奉子車百乘,予以此爲寡人東遊於齊,何如?”對曰:“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牀之孫③,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見罪於左右。”
王曰:“安有爲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對曰:“臣請爲王譬。昔周之上地嘗有之。其丈夫宦④三年不歸,其妻愛⑤人。其所愛者曰:‘子之丈夫來,則且奈何乎?’其妻曰:‘勿憂也,吾已爲藥酒而待其來矣。’已而,其丈夫果來,於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慮曰:‘吾以此飲吾主父,則殺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則逐吾主母。與殺吾主父、逐吾主母者③,寧佯躓而覆之。’於是因佯僵而僕之。其妻曰:‘爲子之遠行來之,敖爲美酒,今妾奉而僕之。’其丈夫不知,縛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爲足下使於齊,恐忠信不諭於左右也。臣聞之曰:萬乘之主,不制於人臣。十乘之家,不制於衆人。匹夫徒步之士,不制於妻妾。而又況於當世之賢主乎?臣請行矣,願足下之無制於羣臣也。”
[註釋]
①砥:磨刀石,此指磨劍。②烏獲:人名,齊武王時的勇士。③負牀之補:猶言靠牀而站,不會走路的孫子。④宦:做官。⑤愛:猶言私通。
[譯文]
燕昭王說:“您是怎麼知道的。”蘇代回答說:“您經常手持長戟或磨礪寶劍,登上山丘向東嘆息,因此我就知道了。即使現在有烏獲這樣的力士,能舉起千鈞的重量,年齡到了八十歲也要人攙扶。因此齊國雖然是強國,但由於在西面圖謀宋國,因而勞師動衆,在南面圖謀楚國,因而軍隊疲乏,那麼齊隊就可以被擊敗,齊國的河間也可以被攻取。”燕昭王說:“太好了。請允許我拜您爲上卿,送給您百輛馬車,您按照這種說法替我到東面的齊國去離間遊說,怎麼樣?”蘇代說:“您這是由於偏愛我的緣故才賞賜我,那麼何不賞賜您的愛子及各位舅父、叔父、那些靠牀而立還不會走路的孫子呢?他們得不到這些,卻把這些賞賜給無能的我,爲什麼?大王覺得,我是怎樣一種人呢?現在我之所以事奉您,是爲盡忠守信。我擔心因爲盡忠守信的緣故,被大王左右的大臣怪罪。”
燕昭王說:“哪有做人臣的竭盡全力爲君王辦事,反而獲罪的呢?”蘇代回答說;“我請求爲大臣打個比方。過去,周朝的上地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丈夫在外做官三年不歸,他的妻子與別人有了姦情。這個與妻子有姦情的人說:‘你的丈夫要回來了,那該怎麼辦呢?’他的妻予說:‘不要擔心,我已經準備了毒酒,就等他回來呢。’不久,她的丈夫果然回來了,於是她讓侍妾端着毒酒給丈夫送去。侍妾察覺的這件事,走到半路就不走了,自己考慮:‘如果我把這毒酒給男主人喝,男主人必死無疑;如果我把這件事告訴我的男主人,女主人就會被驅逐。與其殺死男主人、趕走女主人,我寧可假裝跌倒弄翻酒杯。’於是就假裝跌倒弄灑藥了毒酒。他的妻子說:‘爲您遠行歸來,所以準備了美酒,現在侍妾端酒跌倒灑掉了。’她的丈夫不知其中的緣由,就綁起侍妾鞭打。所以侍妾被鞭打的原因,就是爲了盡忠守信。現在我爲您到齊國出使,我擔心我盡忠守信,卻不被大王的身邊大臣的所理解。我聽說:擁有方輛兵車的大王,不受臣子的挾制。有十輛馬車的家長,不受衆人的左右。一般無車可乘的士人,不受妻妾的限制。更何況是當代賢明的大王呢?我請求出發了,希望您不要受羣臣的挾制。”
燕王謂蘇代
[原文]
燕王謂蘇代曰:“寡人甚不喜①者言也。”蘇代對曰:“周地賤媒②,爲其兩譽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不自爲取妻。且夫處女無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③,弊④而不售⑤。順而無敗,售而不弊者,唯媒而已矣。且事非權不立,非勢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善矣。”
[註釋]
①:音池(chí)。②賤媒:以媒爲賤。③衒:通炫。④弊:通敝。⑤售:售出。意謂出嫁。
[譯文]
燕王對蘇代說:“我很不願意與浮誇的人交談。”蘇代回答說:“周地輕視媒人,認爲她在兩方都說好話。媒人到男家說女子長得如何好看,到女家又說男的是多麼富有。然而周地的風俗沒有自行娶妻的習慣。加之年輕的女子如果沒有媒人介紹,即使老了還是嫁不出去;不要媒人去展示自己,即使說破了嘴也嫁不出。如果順應風俗就不可能壞事,若想嫁出去又不費吹灰之力,只有靠媒人了。再說搞政治不靠權術也不能成功,不靠勢力不能建功。因此讓人坐享成功的,只有說大話罷了。”燕王說:“說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