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

bookmark

拜訪過王珪和蘇頌,沒有什麼事要做的韓岡,就變得十分的清閒。

其實算一下時間,等自己捱到了時間點去羣牧司報到,離着在京的各大衙門鎖印放年假,也就七八天了。

都進入臘月了,韓岡暫時不想出門訪友。上門的人就夠多了,想要他回書安胎的更多,看着厚厚一疊短箋,他的牙都疼起來了。

就帶着人,在自己的新居里轉悠着。而開封府的戶曹參軍桓修仁正好來辦交接,便一邊爲韓岡做介紹,一邊一同在佔地十幾畝的前高平侯府中逛了起來。

繞過石灰斑駁的照壁,出現在面前的正堂高達近三丈,左右八個開間,前廳中六根巨柱都有一人粗細,樑柱間的繪飾雖然也同樣是斑駁脫落,但只從殘留下來的圖案上看,肯定是出自名家之手。不是宗室戚里,也難有這樣的規模。

“高平侯府源自秦康惠王,太平興國八年修建,在天聖二年被焚,四年重修過。重修之後,前後十一楹,一百零六間,十四半間、二十一含、廈十七、過路一百二十九、披四、挾二十二、龜頭總計十五所。雖然比不上咸宜坊、常樂坊,但在京城中也算是排在前面的大宅院,開封府的官產中,這樣的宅院也不過三十一處,只比宰執官們的宅子小些。至於更大的宅院,就不是官產了,而是皇產了。”

桓修仁對自己管理的數字如數家珍,韓岡眼中閃過一陣驚異,他當年擔任開封府界提點,這一位還沒有調來任職,他接觸過的開封府中的屬僚,沒一個有他的水平。

跨過中門,進入內院,一下就變了形制。左右廂向內縮進,讓內院的正院顯得十分狹促。

桓修仁向韓岡道:“原本宅院中沒有這麼多間房,就是重修後,也只有八十一間。不過在皇佑年間高平侯府分家,連整間宅院全給分了,東西跨院和後花園都分給了各房居住,所以另外有所增築,直至如今的規模。”

原來如此。韓岡看着院中的建築,“難怪新舊不一。”

高平侯家家大業大,分家後人口更多,不過以韓家的人口卻用不到這麼多房子。除非能把鞏州的莊子一起搬來,不然能有一半空屋。

在後花園的入口,有一座小院,應當是老主人閒居之所,屋舍用料考究,甚至比起正堂都要強上幾分,掛了個退思堂的匾額,也是韓岡這般猜測的原因。

韓岡挺喜歡這個名字,出自左傳,“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而且落款還是蔡襄。千年之後,是讓人打破頭的寶貝,遂讓人取下來送去重新上漆塗金。

桓修仁湊着趣說着:“當年蔡君謨以書、茶二事聞名京中,開封內外,不少地方都能看到他的墨寶。”

而位於後花園內的一座小樓、一座獨院,分別名爲小瓊樓、聽雨閣,這就有些惡俗了。韓岡看了看,倒是有心摘下來當劈柴燒。

後花園中,一個坑接一個坑,宛如月球表面。如果時人能有高倍率的望遠鏡,應當能與韓岡有同樣的感慨。不過有一件事讓韓岡很奇怪,不知爲什麼,顯微鏡都有了,望遠鏡卻到現在沒有出現,不知是有人發明了之後藏私,還是這層窗戶紙太嚴實。但韓岡沒打算去捅破,應該是遲早的事。

“高平侯家的花木很是有名,不過幾十本名花名木在搬家時就挖走了。”桓修仁向着神飛天外的韓岡解釋着。

韓岡低頭,一個一丈大小的深坑就在眼前,裡面還積了半坑水。擡頭看看桓修仁,這是哪種的花木?百年老樹嗎?

桓修仁想了半天,才說道:“應該是爲了窖金。可能是過去高平侯府有錢時埋進去的,搬家時不得不重新挖出來。”

說得沒把握,韓岡也沒放在心上。望了一圈前高平侯府破敗的後花園,他就搖頭笑了笑,不單是後花園的問題。

韓家的新居沒有人居住的時間不過一年,將雜草雜木都清除乾淨後,看起來也就勉強能住人了。不過許多地方,甚至正屋中廳向院庭突出的龜頭——很早以前,韓岡爲這個名字笑過,在後世應該叫抱廈的小間——連天花上的承塵,都給泡爛了。

韓岡和桓修仁兩人從前到後繞了一圈,用去了近一個時辰的時間,有問題的地方發現了許多。

在韓岡看來,整間宅院裡裡外外都應該整修一下,否則不定什麼時候,一陣風吹來,就能吹倒幾間房。不過這間宅院屬於官產,要整修也該房東來。

韓岡沒指望開封府能幫他將整間宅子全都修上一遍,但好歹將朽爛的木料給換了,這也是房東的責任。

可惜桓修仁卻搖頭:“龍圖,道理是這麼說,但實話說出來不怕龍圖你生氣,除了桐油、青瓦以及瓦當以外,府中沒有其他材料可以提供。而且這三樣都要,但實際上還是要花錢來買,府衙裡也不會這筆錢負責。依府中的慣例,只要能住人,就是椽子都爛光了,也不會主動去整修。”

韓岡很意外:“記得我過去住在京城時,也是租了官產,怎麼沒聽說這回事?”

“龍圖,那裡的一片可都是新宅,建起來才十年不到,哪裡是這間五十年的宅子可比?”桓修仁叫苦道:“雖然下官當時還沒有調來京畿,但龍圖能在那裡得到一件宅子,說起來,當是龍圖就已經有了赫赫聲名,所以衙中不敢相欺。”

韓岡聽了倒也罷了,不打算爲難人。將交接辦好,讓人送了桓修仁出去,緊跟着就來了一名訪客,竟是童貫。

“龍圖,天子在崇政殿有召,請龍圖即刻入宮。”

韓岡領了口諭,心中卻滿是疑惑,弄不清楚天子怎麼這麼急,竟讓他去崇政殿。他纔剛剛打定主意,對朝堂上的政事不去多費心神,做個合格的旁觀者。想不到轉過臉來,天子就讓他去崇政殿,應當不是任實職,但肯定有事要諮詢他。

但凡中使,沒有不擅長察言觀色的,童貫哪裡不知這是與韓岡結深善緣的良機,低聲道:“是軌道的事。方城軌道成果斐然,官家心中歡喜。”

韓岡心中有了底,換了一身乾淨的公服,便出了門,與童貫一起往宮中去。

崇政殿中,除了正在被御史彈劾的呂公著和章惇,宰輔們現在都在。趙頊投過來的眼神中,沒了前些天的冷淡。

待韓岡行過禮,趙頊就連聲說着:“韓卿可知道方城軌道這個月收取的運費是多少?”

韓岡當然知道,但不方便說,“還請陛下示下。”

只見趙頊興奮得兩眼發光:“收入兩萬四千一百餘貫,除去人工、牲畜食料以及修補損耗,淨入整整兩萬貫!此皆是韓卿之力!”

爲了區區兩萬貫,至於嗎?

當然是沒問題的。

因爲趙頊看到不僅僅是一個方城山。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趙頊做了多年的皇帝,一早就知道錢的重要性。經過了王安石的多年薰陶,趙頊並不在乎當着儒臣的面,談論收入、財計之類的話題,不怕丟面子。

他在景福殿庫以八句四言詩爲分庫庫名,“五季失國,玁狁孔熾。藝祖造邦,思有懲艾。爰設內府,基以募士。曾孫保之,敢忘厥志”,當作撲滿用來積攢軍費,多一分錢,就離勝利更近一分。

呂惠卿接口:“方城軌道在綱運結束之後,才轉爲民間使用。這纔過去一個月,就淨入兩萬貫,而且還是剛開通不久,沒有什麼名氣。到了明年,當有三十萬貫到四十萬貫,五十萬貫也是可能的。”

去年全國的商稅收入也不過一千萬貫,其中東京都商稅院是四十萬貫,預計明年的收入不會比去年增加到哪裡,而區區方城軌道,就基本上能與東京一城的商稅持平,相當於天下商稅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到二十五分之一。

“而且方城山中的軌道纔不過六十里路!”趙頊激動地補充。

“陛下。”韓岡看不下去了,潑起了冷水,“時值年終,行旅商人往來衆多,是一年中的特例。若要計算全年收入的話,不當以其爲本。”

“韓卿有所不知,方城軌道客運收入倒是不多,但貨運營收甚多。等到了明年開春,只會比冬月臘月的收入更多。”趙頊說話的口氣像個二道販子,宣揚着自己手上的貨物。

呂惠卿說道:“用渠道,只能收個百分之二的過稅,山南、山北各收一次,也不過百分之四。但利用軌道,不但能收過稅,而且還能收運費。同時在船隻向有軌馬車的轉運過程中,查稅也能變得很方便,不怕有人夾帶隱瞞。”

“雖然貨運收起來多了點,而且沒了夾帶,但總體算來,還是要比從揚州繞道汴河的那一段要省錢。”元絳也跟着道,“其實,能做到這一點的就夠了。”

這是典型的雙贏。

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五)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下)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