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

“乾健坤順,二氣合而萬物通;君明臣良,一德同而百度正……”

夜色下的宮掖,森森如晦。外廷中的一棟棟殿閣,彷彿一隻只怪獸蜷伏在黑暗中,僅有點點微光於其中亮起,勉強多了一點人氣。

只有今夜的內東門小殿,此時是亮如白晝。數以百計的班直護衛將小殿內外護住,圍得水泄不通。

天子的御駕就在此處。

每逢大拜除,學士院鎖院,而天子也會駕臨內東門小殿。每每到了這個時候,東京城中文武官員都會將目光投向這座禁中略偏東向、緊鄰學士院玉堂的小殿中。屏神靜氣,等待着從裡面傳出來的聲音。

章惇已經從小几旁站了起來,草擬的詔令文稿拿在手中,朗聲誦於天子。視一榜進士如探囊取物,章惇的才名不在歷科狀元之下,只是開頭的兩句,就讓趙頊輕輕點了點頭。

……眷予元老,時乃真儒。若礪與舟,世莫先於汝作;有哀及繡,人佇久於公歸……

“想不到王介甫當真要回來了。”

馮京今天沒有上殿,但他作爲宰相,耳目還是足夠的靈通。升任宰相的半年多,讓他的權勢又擴大了許多。這對於他總掌朝政是好事,但王安石回來後,情況卻要反過來了——王安石能容他做參知政事,卻不會容他做宰相。

“誰讓他招了個好女婿!想不到韓岡還有這個手段。”

蔡確他昨天的確是向韓岡通報了消息,可那只是爲了結個善緣,省得日後難看。卻沒有想到韓岡竟然直接就把王安石舉了上來。他不是要將張載請進京城來嗎?怎麼就敢打起讓王安石復相的主意。以王安石的倔脾氣,就算受了韓岡如許大的人情,也別想他會點頭讓關學在京中傳播。

“不是韓岡,是韓絳!”韓岡算什麼,沒有韓絳自請留對,趙頊即便想要起用王安石,也決不會這麼快的下定決心。

“都是姓韓的。”蔡確笑嘆了一聲,從眼下的情況看,日後朝堂上絕不會少了韓姓的宰輔,“不過韓稚圭自開春後就重病臥牀,已經快不行了。昨天相州那邊就來了人,看樣子拖不了多久了。文寬夫、富彥國、曾明仲也都老了,說不準什麼時候就配饗宗廟。等他們一去,王介甫可就是元老了。”

馮京緊緊抿起嘴,沉默了下去。王安石能成爲元老,不知他馮京日後能不能成爲一言一行都能牽動朝局的元老重臣?

……越升冢席之崇,播告路朝之聽: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大學士、特進、行吏部尚書、知江寧府、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食邑四千六百戶、食實封一千兩百戶、王安石信厚而簡重,敦大而高明。潛於神心,馳天人之極摯;尊厥德性,溯道義之深源……

“御駕已臨內東門小殿,肯定是大拜除了。”韓岡在二更天的時候也得到了消息,此前的猜測終於得到了確認,他的岳父當是要復相了,“今天不知會有多少人睡不着覺。”

王旖肯定是睡不着覺中的一個,雙眉依然輕蹙:“會不會是別人?”

“吳充?呂惠卿?都不可能啊!”韓岡笑道:“韓絳留對難道是爲了推薦他們兩個嗎?天子對岳父一向信重。若是尋常時候,也許會不覺得。但到了朝局僵持不下的時候,這個信任的用處就出來了。”

元老重臣的價值就在這裡,一任宰輔的資歷能讓一名官員成爲朝廷柱石,越是局勢動盪的時候,他們受到的期待也就越大。

王旖點頭,勉強地笑了一笑。畢竟還是至親,韓岡說得再是信心十足,王旖也照樣要擔上一份心。尤其是王旁,他可是被牽連進了謀反案中。

“明日去宣德門外,看了榜文便知端的。只要天子有意讓岳父復相,就絕不會允許有人動仲元一根寒毛!”

……延登捷才,裨參魁柄。傅經以謀王體,考古而起治功。訓齊多方,新美萬事。而則許國,予惟知人。讒波稽天,孰斧斨之敢鈌;忠氣貫日,雖金石而自開……

兩部經傳新義的改稿就堆在書桌上,呂惠卿昨天本準備着今晚就將最後的修改給潤色一番,但他現在卻無心動筆。呂升卿、呂和卿也都在書房中,只有在外任官的呂溫卿不在。

等了半天,不見呂惠卿開口,呂和卿忍不住提起話頭:“王安石又要回來了,朝堂上的局面又要有一個大變動。”

“無妨。”呂惠卿似乎並沒有感染到兩個弟弟心中的焦躁,輕笑道:“介甫相公回來後,正好可以將手實法推行下去——已經耽擱得太久了。”

呂升卿哪裡會信,手實法已經連實施的細則都編定好了,可王安石回來之後,難道還會推行嗎?就算推行了,也不會再是他兄長的功勞,而是王安石的。

“都是韓絳,竟然自請留對!”呂升卿狠狠地說着。

“是韓岡!沒有韓玉昆,事情可不會這麼順利。介甫相公挑的這個女婿,可是挑得再合適不過了。”呂惠卿爲之更正,笑意盈盈,對韓岡讚賞有加,只是眼中,卻難掩刻骨的憎恨。

……向厭機衡之繁,出宣屏翰之寄,遽週歲歷,殊拂師瞻……

近日朝局的嬗變,可以說給了趙頊一個教訓。異論相攪如果操作不好,就是干擾到朝政施行的黨爭。一邊倒不行,但兩邊勢均力敵,也同樣是個災難。

對比起眼前的現實,趙頊還是懷念過去的歲,每每回想起王安石主持朝政的時候,雖然反對聲始終不絕於耳,但朝局總能穩定下來。有着王安石做主心骨,任何的問題都能解決。而不是像現在,朝堂上一團亂,兩派互相攻擊,卻沒有一個能將對方壓制。——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人總是習慣性地美化過去,總會覺得過去比較好。

擡手摸了一下嘴角的燎泡,趙頊忽然發現,在決定了將王安石重新請回朝堂之後,突然間就感覺不到疼痛了。

“果然還是將王安石調回來省心。”

……宜還冠於宰司,以大釐於邦採,兼華上館,衍食本封。載更功號之隆,用侈臺符之峻……

章惇慶幸自己站對了位置,要不然等王安石回來後,他肯定是要靠邊站了。

只是他到現在還不清楚,韓絳和韓岡事先有沒有串通過,要不然爲什麼這麼重大的決定,韓絳竟然只在殿上就做了出來,而且還選擇了惹人議論的自請留對。

回去後要問一問韓玉昆,就不知道他會不會說實話。

幾句話就讓天子動心,再有了當朝宰輔的支持,輕而易舉地就改變了眼前的僵局。章惇不覺得韓岡在這方面的才智超過自己多少,卻很佩服他的決斷,毫無顧忌地擡了那尊大佛出來,一下就鎮壓住了朝堂。

風向要變了。

……於戲!制天下之動,爾惟樞柅;通天下之志,爾惟蓍龜。系國重輕於乃身,驅民仁壽於當代。往服朕命,圖成厥終……

韓絳今天是破釜沉舟,既然馮京、呂惠卿讓自己在政事堂中只能做個押班、蓋印的閒差,還不如干脆讓王安石回來。一拍兩散,大家都別玩。

不論最後能不能,王安石都要領自己的人情。而前面他舉薦自己兩次爲相的人情,也算是還了大半。

韓絳冷笑,將銀質的酒杯捏得格格作響,半年多來積攢的怨氣絕對不淺。原本他是躊躇滿志,想有一番作爲,卻沒想到就這麼一事無成地度過去了。

沒說的,韓絳從來都不是好脾性的人,這份怨恨,他會十倍還之。

……可特授依前行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兼譯經潤文使……

宰相兼任譯經潤文使是唐時傳下來的規矩,如今的首相——昭文相——都會兼任此職。

章惇是第一次爲天子撰寫拜相大詔,但他作爲翰林學士,該知道的規矩也都加以瞭解過了。過去的詔令都是要編纂成冊,章惇在擔任知制誥之後,不知翻閱了多少遍。不但可以熟悉朝廷故事,在撰寫詔令的時候也不會有所錯漏——免得貽人笑柄,甚至因此而被降罪。

“等等。”趙頊打斷章惇的誦讀,“別忘了,要加食邑一千戶。”

“臣已遵諭旨,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

宰臣、親王、樞密使每次加食邑,都是一千戶,而實封則率爲四百戶。

“嗯。”趙頊點了點頭,章惇這位新科翰林對朝廷故事的熟悉,讓他很是滿意,“另外再改賜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功臣。”

“惟命。”

宰相的功臣封號基本上都少不了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八個字,韓絳、馮京身上都有,章惇其實也已經寫上去了。而加食邑、加實封的事,一開始趙頊也吩咐過了。要不然章惇前面也不會寫上“衍食本封”“更功號之隆”幾個字。

將草稿誦讀了一遍,又交給李舜舉呈於御覽。待天子點頭認可,章惇便展開白麻紙,端端正正地謄寫起來,旁邊的小黃門專心致志地幫着磨墨。

一筆一畫,召喚王安石入京爲相的詔書,一行行的在紙面上顯現出來。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四)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