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

“總理高麗內外事?!”

不僅僅是向皇后,就連韓絳、蔡確都驚訝出聲。

這個職位從來沒聽說過,但不用多想也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內外事都歸了這名大臣管,這不就是有實無名的高麗王嗎?

蔡確考慮過一貫愛別出心裁的韓岡會怎麼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但他決然想不到韓岡竟然會起意派一個高麗王過去。

“總理軍國事、平章軍國事、處分軍國事都可以,顧問、輔政也沒問題,只要權限相同,什麼名義都無所謂。”

韓岡這番話更加直白了,就是要將高麗王變成傀儡,牢牢掌握住高麗朝政,將高麗小朝廷握在手中。

有了派出去的使臣管治高麗朝廷,高麗王到底是誰、是什麼樣的人都無關緊要了。就是三歲孩童,百歲人瑞,瘋子、傻子、智士、勇士、明君、昏王,都影響不了高麗的朝政。

讓高麗能夠遵循大宋的需求行事,這就是總理高麗內外事的工作。

終於等到了韓岡出言相助,章惇精神陡然一振,縱然他前面支持另立新君,而韓岡則說留着王勳更好一點,但韓岡的本意還是在保住楊從先,並推動大宋更深一步地參與到高麗、乃至東海的變局中。雖說高麗總理的人選,必然會轉到東府手中,但這一次本就要出血,東海這塊雞肋,丟掉也就丟掉了。

“若能讓高麗君臣接受中國使臣總理高麗內外事,勝過另立新君。”章惇毫不猶豫地否定掉了自己之前說過的話,“如此一來,也不會有損君臣綱常。此乃兩全之策。”

蔡確聽韓岡的意思,以及章惇的描述,就是將高麗從外藩變成內藩,直接變成如東漢郡國那樣由朝廷控制的藩國。這當然是好事,不過這麼做的麻煩也不會少。

“高麗君臣豈會甘心?!”

他看着韓岡,期待韓岡給他一個讓人滿意的回答。

但出言反駁的是章惇:“漢時分封諸王,設國相以掌國政,設中尉以掌軍事。而藩國國相、中尉,皆是朝廷任命。正所謂‘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那時候的諸侯王,不知甘不甘心?”

蔡確怫然不悅:“高麗豈能與劉姓諸王等同?”

章惇立刻反問:“受朝廷的冊封,拿朝廷的錢糧,還要朝廷爲其撐腰,難道朝廷還管不得?!”

蔡確則道:“論理,朝廷當然管得了。但論人情,卻不能這麼做。朝廷能派一總理,卻不能派去一個高麗朝廷。事情都要高麗羣臣去處置,又怎可能不去考慮他們的想法?”

曾布也緊跟着接了上去:“王勳依然還在位,縱然不得人心,但只要他還是高麗王,高麗諸臣哪個能安心地繼續做事,就不怕日後高麗光復,其重掌大政後來個秋後算賬?”

向皇后眉頭越皺越緊。

東西兩府的立場完全反過來了。前面蔡確和曾布還反對另立新君,現在就要考慮高麗羣臣的立場了,難道現在就不是亂臣賊子了?

“蔡卿,曾卿,這高麗諸臣的奏請到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當然不能答應!”兩人異口同聲。

向皇后當即翻了臉:“這又不成,那有不成,到底該怎麼做!?依蔡卿、曾卿方纔之言,高麗諸臣既然已經遞了奏表,便再無退步的餘地,除非朝廷應允他們的請求,否則如何能夠安心做事?”

蔡確無視太上皇后的憤怒,恭聲道:“殿下明鑑。高麗羣臣欲廢王勳,改立新君,其理由不過是不求復國,但如此主張,又違背綱常。兩難之下,若不能擇其一,就只能從朝廷中選派良臣,去配合高麗恢復國土,而王勳,便留他在後宮。這的確是良策,但章惇稱此乃兩全之法,臣卻不能苟同。必須考慮得更周全一點,以免局勢更加敗壞。”

曾布也跟着說道:“正如蔡相公所言,楊從先在高麗,不能阻臣子犯上,如今高麗君臣已如寇仇,遣一人總理高麗軍國事,是不得已而爲之,如何將事情做好,免得再生事端,這是朝廷必須要考慮清楚的一件事。”

“殿下,今日之事,楊從先雖有過,但也不無微功。若是沒有楊從先在耽羅鎮守,還不知會被金悌之輩弄出什麼結果?高麗東夷,不識禮儀,弒君之事不是做不出來。”

曾布嘴動了動,卻沒出聲,不過嘴角卻向外撇開。

韓岡當然知道這番說辭實在牽強,要不是章惇已經順水推舟,聲明放棄了對東海局勢上的控制權,蔡確、曾布現在就能翻臉。

“不過楊從先位卑,又是武將,見識不足,凡事又不能自專,必須上請,所以若是有一文臣總理高麗事務,決不至於落到現在的局面。至於怎麼調節或彌補高麗君臣之間的嫌隙,這是日後要考慮,並非當務之急。”

蔡確沉着臉:“那什麼纔是當務之急?”

“耽羅。大宋遠而遼國近。如今高麗新亡不久,積威猶在,又有王師駐紮島上,故而耽羅國主不敢叛離。但時日一久,耽羅國必然會起異心。”韓岡頓了一下,又道:“縱然耽羅國能一直效順中國、高麗,高麗君臣恐怕也不會甘心於食客的身份,鳩佔鵲巢也只是時間問題。同時還有日本,遼人既然犯其疆界,中國便不能坐視,日本遠離中土,朝廷策應不及,有大臣於外聯絡、主持,則能更快地應對變化。”

韓岡話出口,還想說話的曾布就停下了。

這一回遼國對日本的侵略,使得朝中都開始擔心起日後大宋海疆的安危。在大宋君臣的心目中,日本離中國很遠,在太宗時來訪中國的倭國僧人口中,是“望落日而西行,十萬裡之波濤難盡”。但有了佔據高麗的遼國渡海入寇,感覺就好像一下被拉近了許多,必須加以重視。

韓岡看看蔡確、曾布,暗暗一嘆,這氣焰好歹是壓下去了。不過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東海戰略的控制權轉到東府的手中。這個高麗總理大臣就是送出去的好處。

從崇政殿出來,韓岡和章惇故意慢了兩步,在後面低聲交換着自己的憤怒。

章惇一出殿門,臉色就變了,色做鐵青,恨恨地低聲道:“楊從先好大的膽子!”

“他還是膽子小了。再大點,直接就將王勳給弄死了,省了多少麻煩?”

“小奸小惡,不成氣候。”

“若是大奸大惡,可就容不了他了。”

正是因爲現在是高麗羣臣上書請求廢王勳之位,所以章惇和韓岡才能確定整件事必然是楊從先挑起來的。

如果是高麗大臣——比如金悌——來主導政變,他們完全可以一杯毒酒解決所有事,然後報一個病亡。只要大宋還要用他們牽制遼國,就不可能治他們的罪。完全不需要千里迢迢送信來請求朝廷許可。

而現在的情況,只有楊從先在其中佔着重要、甚至主導的位置,所以王勳才能保住性命。弒君一事,日後如果拆穿了,就算沾點邊,再有功勞,性命都保不住。暗殺高麗王,與串通逼宮的性質完全不同,日後真相曝出來,全家都要上刑場。而僅僅是逼王勳退位,則很容易推脫乾淨,不至於有大礙。

這是明擺着的事。之前韓岡在殿上的發言,也只能繞一繞向皇后,哪位宰輔不是心明眼亮,只是礙於韓岡,沒有給拆穿。

章惇恨聲道:“先再用他一陣,等有了合適的人選,就把他給換掉。”

“但高麗總理這個位置,得選派得力之人,否則整個東海都要亂了。”

在軍事上能讓人信任的文官並不多。地位不能低,又要有足夠的軍事和政治經驗,能夠擔負起東海大局,同時還要甘願去高麗,幾條線一劃,剩下的選擇就寥寥無幾。

“最合適的其實是黃裳。”

韓岡搖頭:“安厚卿難道會比他差了嗎?”

章惇手底下不會沒有人,還在河東的章楶就是一個絕佳的人選,但蔡確怎麼可能會同意章惇的人去主持東海。黃裳的情況好些,如果韓岡大力推薦他的話,蔡確的確有可能鬆口,但在黃裳拿到制舉資格之前,韓岡並不願意放他出京。

“安燾從未領軍。而且翰林學士對高麗來說也太破格了。侍制以上的重臣,有幾人願意長留高麗?”

韓岡想了一下,搖搖頭,“讓蔡相公操心吧。”

聽到韓岡提蔡確,章惇臉色更陰沉了幾分,不過隨即就是一聲長嘆,搖了搖頭,“罷了,就讓蔡持正去操心好了。”

高麗太上皇說着是好聽,可高麗朝廷現在都還寄人籬下,土地、人口,還不如一個鄉,除非有雄心壯志,想立功域外,否則誰願意好端端的國內不待,跑去跟島夷打交道。

韓岡、章惇落在後面,與前面的宰執漸漸離得遠了,不過走下了廊道轉向文德門的時候,卻見前面韓絳、蔡確停住了腳。緊隨在後的曾布、張璪幾位,也都停了下來。

幾名宰輔站在青石板上,同時擡頭向東面的天空望過去,不知在看些什麼。

韓岡與章惇相互看看,眼中都泛着疑色,隨即快步趕上,一同下了臺階,走出長廊,然後向同一個方向望過去。

一道濃黑色的煙柱,越過了高聳的宮牆,直透雲霄。

“又是哪裡燒起來了?”

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下)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五)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