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

韓岡帶着笑意說着。

一開始他的確爲了方便起見沒有給細菌和病菌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而是直接稱爲病菌。雖然之後他還是逐漸修改之前的說法,不過沒有流傳開,僅僅是蘇頌、沈括等寥寥數人知道。

在公開的信息中,微生物依然是病毒。儘管這其中是有些問題,只是由此也讓飲用開水的習慣逐漸在民間普及,故而韓岡也就聽之任之。

但現在,終於有人站出來,說韓岡弄錯了。不管細節上的對錯,能發現韓岡之前的錯誤,並推翻他此前的結論,這便是里程碑,是韓岡期待多年的收穫。

氣學決不能像其他學派,樹立起一個聖人之像,然後不敢對聖人的言論越雷池一步。這是披着儒學外衣的科學,是一門不斷推翻權威的學問,必須要踩在先人肩上向上走。

質疑,纔是氣學的根本。

章惇眼中的韓岡,語氣中有着一份很明顯的得意。就像看到了自家的子侄有了出息,自得地對外人說上一句終於成器了。

章惇暗暗感嘆,這就是器量。一人能否成大器,還是要看他的氣度。

韓岡的性格素來強硬,將橫渠傳承看得比天還重,爲了氣學與王安石鬥了不是一次兩次,最近更是把蔡京吊起來當靶子,讓世人看到膽敢攻劾氣學的下場。可是現在直接有人登門說韓岡錯了,韓岡卻高興得很。如果一切爭端止於學術,恐怕也不會有那麼多爭執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章惇很清楚,幾家學派的交鋒絕不可能侷限於學術,早就跟政治脫不開干係了。

蘇軾放下酒杯。

韓岡認錯,這可是難得一見。不是詩詞歌賦,而是在他最擅長的領域承認失敗,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這會是氣學從內部崩潰的第一塊磚嗎?會不會由此事開始,讓人覺得韓岡的觀點盡是謬論。就像他用腐草化螢和螟蛉有子二事,直接打翻了詩、禮兩部的歷代傳注一樣。

只是從韓岡的態度上看不出來,能夠很自然地在外人面前說出來,就證明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不會是在設陷阱吧?騙得人跳進去後,就拔出刀來。

蘇軾不擅長考慮這些勾心鬥角的問題,想了想就覺得煩了,直接就問道:“也就是說,那水中的八萬四千蟲就不是病毒,而是細菌嘍?”

韓岡微微皺眉:“一鉢水中到底有多少細菌,得看水質才行,要是蒸餾出的熟水,可沒那麼多。若是從河塘底舀出來的池水,千萬倍亦不止。”

“八萬四千,言其數多耳。宣徽不必如此執着於數字。”

韓岡當然知道在典籍中,八萬四千、三千之類的數字,並不是具體的數目,而僅僅是表明很多而已,但他不喜歡對數字如此粗略的態度。他一直想糾正的惡習中,這是很關鍵的一條。

“精研醫術就需要精確。什麼樣的水能用來沖洗傷口,多少比例的酒精能夠拿來消毒,都要計算事前事後的細菌數量。錯一個數字,就是多少條性命。人命關天,豈能不執著?”

“世尊之言,非關醫術,只是讓人敬畏,明白自己的罪孽……水中細菌無數,九成九無害於人。也難怪佛祖戒令喝水前要持咒一番。”

“就算九成九無害於人,但還有一分是病菌,該燒水還是得燒水。尤其是災異之後,難民聚集,要防止疫病傳播,乾淨的飲食是最重要的一條。”

如今儒門諸派,氣學、道學皆排斥佛家,新學也堅持着儒門正統,唯有蜀學,卻有將佛道兩家與儒門熔聚一爐的打算。這當然爲韓岡所不能忍。

“燒水便是殺生,殺生救己,少不了要持咒一番。”蘇軾揚着雙眉,“蘇軾聽聞宣徽平素指斥浮屠亂道,所言皆非,不知如何看待水中八萬四千蟲這一段?”

韓岡的嘴角抽搐了一下。他最是不喜歡這種說法。平白無故地佔自己的便宜,讓他很是不爽。

蘇軾這算是挑釁了。但也是事實。自從韓岡推出了病毒論之後,這段時間以來,可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跑去供奉佛祖。

這便是韓岡素來反感佛老,佛法卻能夠借其名而行的原因。爲什麼韓岡成爲了藥師王菩薩座下弟子?就是因爲佛法中的一鉢水中有八萬四千蟲,人身上有八萬四千蟲,這些本是空泛的論點,卻因韓岡得到了事實的驗證。

現如今的佛門傳法,許多時候都會拉上韓岡的名字。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地宣講氣學的成果,讓浮屠教衆竊走佔據,這就讓韓岡心頭壓了不少的火氣。

“既然子瞻相問,韓岡就明說了……”他沉吟了一下,然後道:“這麼說吧。如果現在有一人,明知水中有致病的細菌,卻不向世人透露,反而以此爲名,讓世人唸咒懺經,信他的教義,聚斂財貨土地,還不交稅賦於官府。若有今人如此行事,敢問子瞻,此人依律當如何判?”

韓岡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潤了一下喉嚨。他並不是針對蘇軾,而是針對所有臉皮老厚的佛門弟子,戳破他的謊言,讓他們明白,自己是絕對不會轉向他們的一方。

“咳……咳咳……玉昆,你這話……真是……咳咳……”

章惇差點沒給酒嗆死,滿滿一杯酒,一半灑到了外面,剩下的一半也沒能順利地灌進肚子裡。不過他根本沒在乎這麼多,韓岡用來做比喻的說法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

按韓岡這樣的說法,佛祖就是明擺着的妖人惑世。這一罪,地方官當視情節輕重給予不同的判罰,最甚者,可以引用十惡不赦中的不道一條,那時就只有四個字:決不待時——先砍了腦袋再說。

蘇軾更是一時結舌,他完全想不到佛祖說的一鉢水中有八萬四千蟲,還能從這個角度來解釋。

“釋迦牟尼幾千年前降世,刑統也管不到他頭上。韓岡乃是今人,不敢仿效,所以稍有所得公諸於世,現在看看還是不夠完備,但還算有開創之功,後人以此爲發端,遲早能夠解決其他因病菌而染上的病症。釋迦牟尼能創立佛教,傳承千載,天下萬邦,信衆無數。其論才智論見識,肯定是遠在韓岡之上。如果他不是宣揚教義,而是將他的才智用在了鑽研醫術上,又會是什麼情況?千載光陰,種痘法當早已問世,數以千萬計的幼子能得其救助,不至夭亡。甚至其他病症,傷寒、瘧疾、癆病、疽癰,這些疾病都能有治療的手段。”

韓岡滔滔不絕,蘇軾愣了好一陣,才反應過來:“佛祖既已傳法度苦厄衆生,也無須再留醫術以救人。”

“那日後子瞻生病,去相國寺找個和尚來念上一卷佛經就行了?不知治頭疼的是法華經還是華嚴經?”

“餓則吃,病則醫,等死了,就找和尚唸經。天地自有其理,當順天應人。”

“既然天地自有其理,我等只需順天應人,又何須求神拜佛。有他沒他,不都一樣?”

韓岡不信鬼神,縱然他無法解釋自己爲何會來到這裡,但他相信,必然會有一個合理的原因,只是現階段還沒有總結和研究的條件,絕不會託付於無法探明的神秘。

科學,本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不斷追求對未知世界的認識,而不是心安理得的把世界萬物的根本,安置在超自然的東西上,從此不再去根究。

章惇苦心舉辦的私宴,在不斷的爭論和調解之中勉強進行着,最後終於到了結束的時候。章惇心身俱疲,沒有了挽留客人的力氣。

韓岡、蘇軾先後告辭,章惇靠在書房中躺椅上,只能苦笑。今天酒沒喝多少,菜沒吃多少,口水則費了許多。

“韓三舌辯過人,識見廣博,暴得重名非是無因。不過,我可不會跟他喝第二次酒。”蘇軾離開時這樣對章惇說道。

蘇軾喜歡談天說地,而韓岡又以淵博著稱,只要坐在一起,應該能夠談得來。

蘇軾雖然疏狂,卻不是看不懂人情的人,不會當着韓岡的面,議論詩賦。韓岡器量恢廓,些許冒犯也會一笑了之。誰知韓岡器量雖大,可就是太過較真了,把蘇軾都帶得只顧爭辯,全然忘了喝酒。這一回,算是做了白工。

道不同,不相爲謀。這句話說得真是好,韓岡和蘇軾這輩子是不能合得來了。論事論人都差得太大,隔閡之深,如海一般了。

不過這一回自己算是盡了力,心中再無愧疚。日後兩邊再有什麼齟齬,也不關他的事了。

章惇再一嘆,免得麻煩……免得麻煩。

韓岡先一步從章家告辭,很快便回到了家中。

周南伺候着更衣,又端了茶上來,笑問道:“官人在章樞密家跟蘇舍人說了什麼?可有作詩詞?”

韓岡搖搖頭,放棄一般地長舒一口氣,“道不同,難共語……幸好不會有第二次了。”

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三)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