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一眨眼間,又是三天過去了,堪堪就要到大朝的日子了,可內廷裡卻依舊不曾有個準信出來,滿朝文武自不免都有些憂心不已,尤其是那些已然上了保本的朝臣們,更是急得有若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惶惶然不可終日,既盼着遴選結果的詔書出來,又怕結果出來,無他,若是捧對了人,那就平白得了從龍之功,可若是捧錯了人,那後果可就不那麼美妙了,就算目下沒事,萬一儲君要是記在心中,將來登基之後,應景兒便是一條大罪,自由不得諸般臣工們不爲之患得患失的,往*等宰輔們家中勤跑的朝臣們自也就不免更多了些,弄得一衆宰輔們也因之難得個安生。
要說不煩心,自然是不可能之事,別看*每日裡都是一派從容淡定的模樣,可實際上麼,心下里也是頗爲的忐忑,道理很簡單,在這麼個時代,聖意就是天意,而天意麼,終究是難測的,哪怕明知太宗對自個兒所獻的賽馬之策其實頗爲的欣賞,奈何朝中的變數實在是太多了些,*可不敢保證太宗是否真會下此決斷。
“皇上駕到!”
明日便要到朝時了,照例,衆宰輔們便須得提前一天到兩儀殿議事,將近來之國事做一總結,統一下認識,以確保大朝時不會出甚大的岔子,此乃慣例也,衆宰輔們自是不會缺席,一大早地便全都到了兩儀殿中,然則衆人顯然都沒有交談的興致,也就只是靜靜地分兩邊站立着,直到後殿處傳來了聲尖細的喝道,衆宰輔們這才趕忙從旁閃將出來,做好了迎駕之準備。
“臣等叩見陛下!”
宦官的喝道聲未落,就見太宗已是緩步從後殿行了出來,衆宰輔們見狀,自是不敢怠慢了去,趕忙齊齊大禮參拜不迭。
“衆愛卿平身。”
儘管太子造反的事兒都已是過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可太宗明顯還不曾從連番的打擊中回過神來,精氣神明顯不如往年了,叫起的聲音雖尚算是平和,只是內裡卻明顯透着股濃濃的倦意。
“謝陛下隆恩。”
太宗臉上的倦意與疲憊是如此之明顯,衆宰輔們自不會看不出來,只是這當口上,卻也無人敢有甚失禮之處,也就只是照着朝規謝恩了事。
“明日便要大朝了,卿等對東宮之選可都有甚章程否?”
太宗心緒不甚佳,自是懶得說那些無甚營養的寒暄話語,卜一落了座,開宗明義地便直奔了主題。
“陛下明鑑,老臣這幾日家中可謂是客滿爲患,無數人等都在問老臣此事究竟是怎個章程,足可見人心已亂至不可交加之地步,此際若再多遷延,卻恐朝綱有礙矣,故,老臣懇請陛下儘快下詔,明定東宮人選,以安天下人之心。”
太宗話音剛落,蕭瑀頭一個便忍不住冒出了頭來,滿臉焦慮地便扯了一大通。
“明定人選?朕倒是想明定,然,終歸有個章程罷?若是再出現似乾兒這等造次之徒,朕又該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嗯?”
蕭瑀一向冷面冷心,在朝臣中人緣極差,他的府上都賓客盈門了,足可見其餘宰輔之家又會是怎個盛況,一念及此,太宗不禁爲之莞爾,不過麼,卻並未給蕭瑀一個肯定的答覆,而是接連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來,當即便砸得蕭瑀頭暈目眩不已。
“陛下,自古以來,立儲便有一定之規,我朝更是明定程序,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今,諸嫡既已皆不立,自該是立諸皇子中最長者,臣願保薦吳王殿下爲儲君之選!”
蕭瑀就是個認死理之人,儘管答不出太宗那些尖刻的問題,可他卻是不管不顧地堅持要保舉李恪。
“時文這話就有失偏頗了,古來立儲還有立賢這麼一說麼,今,爲避免所立不當,還是須得慎重再慎重纔是。”
這一見蕭瑀死活要保李恪,長孫無忌可就看不下去了,也不等太宗有所表示,便已是笑呵呵地從旁打岔了一句道。
“司徒大人既言立賢,那也無妨,吳王殿下治益州、安州、宋州皆能選賢任能,所到處,百姓無不交口稱讚,此便是賢,故,無論立長立賢,那都該立吳王殿下才是正理!”
蕭瑀牛脾氣一起,哪管此乃御前之地,怒視着長孫無忌,話趕話地便定了其一番。
“時文此言差矣,若論賢,越王殿下與紀王殿下皆絲毫不差,前者餘相州,後者於襄州,皆是大治也,似並不比吳王殿下有差罷?”
高士廉任右僕射多年,往常少有在廷議時發話的,可自打上回跟長孫無忌聯手保李泰不成後,也已是感受到了變天之寒,自是不敢再保持原先那等超然之做派,此際見蕭瑀氣焰囂張,立馬便忍不住站了出來,力挺了長孫無忌一把。
“高大人此言何意?莫非是要廢長立幼麼?當真豈有此理!”
眼瞅着高士廉與長孫無忌聯手夾擊自己,蕭瑀的臉色立馬便難看到了極點,冷着聲便呵斥了一嗓子。
“夠了,爾等如此爭執不休,視朕爲何物,嗯?”
儘管早知道一旦提出立儲這麼個問題來,衆宰輔們一準會爭得個面紅耳赤,可真見着了這一幕,太宗還是不免爲之心煩不已,眼見幾名宰輔吵翻了天,太宗可就有些忍不住了,冷着聲便喝問了起來。
“陛下息怒,臣等失禮了。”
太宗這麼一怒,衆宰輔們自是不敢再對噴個不休,趕忙齊齊躬身告罪不已。
“嘿,子明曾跟朕說過,衆口難調,朕本不信,今見衆愛卿這般爭執,朕倒是想不信,奈何,奈何。”
太宗這幾日一直不曾就東宮人選表態,甚至連提都不曾提過一句,可心中其實卻是一直在惦記着此事,也不知將*所言的方略咀嚼過多少回了的,越想越是覺得有道理,只是真要實行麼,太宗還是有所顧慮的,這顧慮不在於方略本身的對錯,而在於羣臣們的反應,正因爲此,他纔想着在大朝前將衆宰輔們都招了來,好生統一認識一番,也好應對朝臣們的不解與詰難,卻不曾想議事纔剛開始呢,幾位宰輔們便已是爭吵得鬧翻了天,當真令太宗實在是有些傷腦筋。
……
面對着太宗這等感慨,衆宰輔們一時間都不知該如何接口才是了的,只是默然間,眼神卻是不自覺地全都瞟向了*,試圖從*的臉上看出些蹊蹺,可惜麼,這等願景是註定實現不了的,沒旁的,概因*的臉色始終平靜一如往昔,根本就看不出有絲毫的變化。
“罷了,不說這個了,朕今日叫爾等一起來,爲的便是要定下立儲之章程,爾等若是還要說那些老套話語,那就不必再扯了,所謂立長立賢之爭,皆是表面文章耳,爲我大唐之千秋基業,當須得有一章程能確保社稷將士不致所託非人,卿等若是對此有高論的,且就說來與朕聽聽好了。”
太宗雖是不耐衆宰輔們的爭執,卻也不曾再多言呵斥,而是大度地一擺手,便將此事揭了過去,話鋒一轉已是提出了個要求。
果然!
太宗此言一出,諸般宰輔們當即便傻了眼,根本就不知該從何說起纔是,唯有*卻是心下了然無比——太宗這是確定要行賽馬之道了,而這,正是*所樂見之事,倒不是因着此主意是其所出,而是此策若是能貫徹下去,大唐將再不致於有似不久前那等慘烈的奪嫡之爭,而一旦因即將東征而被迫停頓下來的軍事革新事宜能得以恢復,大唐社稷的基礎將穩固無比,再將官制上的一些漏洞堵上,基本就可以保證避免前世那一時空的藩鎮之亂的出現,至於李恪能否在這場賽馬中勝出麼,*卻是從來不曾擔憂過絲毫,無他,概因李恪的出色遠不是越、紀二王所能比擬得了的,再加上還有着他*從旁襄助,這等情況下,若是李恪還會輸了去,那隻能說李恪自己太不爭氣了的。
“陛下,臣等魯頓,還請陛下示下章程。”
太宗既是點明瞭不許說那些老套話語,衆宰輔們可就真抓瞎了,沒旁的,概因他們所知道的立儲法子都是故舊書堆裡翻出來的那麼點破事兒,論起古制來,自是一個個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可真要衆人創新的話,那就全都沒了轍,一個個皺眉苦思了許久,還是無人敢站出來言事,末了,還是房玄齡知機,見太宗始終含笑不語,趕忙便從旁站了出來,恭謹萬分地請示了一句道。
“嗯,子明跟朕說相馬不如賽馬,朕深以爲然焉,自古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相馬之道,懂者稀也,難有推而廣之之可能,至於賽馬麼,無論好馬劣馬,都是馬,賽上一番,想必也就能知真僞了,衆愛卿以爲如何哉?”
密詔傳位之事太過聳人聽聞了些,縱使太宗已是有意實行,卻也不敢一上來便露真章,而是先行將賽馬之道搬了出來,本着的便是先易後難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