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父母妻小

出了東華門,高大全牽了馬過來。徐平翻身上馬,與高大全一起向城南行去。

此時太陽將落未落,用一種迷離的火紅色塗抹着開封城。街上擁擠的人羣,兩旁各色的店鋪,在這迷離的光彩裡別有一種風味。

徐平歸心似箭,卻被人羣阻住只能緩緩而行,愈發心如油煎。

六年未回,開封城裡並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些風景,還是那些人。路邊店鋪裡哪怕是一塊幌子,都骨子裡透着奢華,路上的行人哪怕舊衣舊衫,也顯得滿足和悠閒。

這是隻有開封城裡纔有的風景,哪怕其他地方有更加繁華,卻再也沒這份氣度。

然而徐平的眼裡,這風景這人,都顯得既熟悉又陌生。六年裡他已經習慣了窮鄉僻壤,已經習慣了把破落地方建成富庶之鄉。邕州雖偏遠,徐平在那裡卻是一言九鼎。開封雖好,徐平在這裡卻只是一個小角色,哪怕官職一再破格提升,依然還是個小角色。

適應這種角色的轉換,恐怕非一朝一夕。從大權獨攬,到謹小慎微看人眼色行事,徐平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路上見過的丁謂和胡旦兩人,提醒着徐平官場的風險。論才學,徐平遠不如胡旦,論權謀和手段,丁謂也是一時人傑,但如今兩人卻被遺忘在世界的角落。

早起,上班,下班,回家享天倫之樂,但願開封城裡是這種生活吧。

沿馬行街,上御街,一直到汴河岸邊,這一路上衙署衆多,徐平的一身官服並不如何顯眼。過了州橋,官員就少見了,路邊的人不免指指點點。

“這不是光化坊徐官人家裡的大郎?從嶺南迴來了嗎?”

有人認出徐平,高聲喊道。當年徐平高中,着實給周圍鄰居長臉,很多人那個時候就記住了這少年。這幾年徐平雖然不在家,徐正卻隔幾年升一階,竟也升進了朝官序列,在這平民聚居的地方,正是人們閒時談論的富貴人家。

認出徐平,一路上就不斷有人打招呼,還有人試着邀請徐平到家吃酒。

徐平臉上掛着笑容,不斷地拱手跟打招呼的路人回禮。雖然他不認識這些人,卻知道這些人是他的鄰居,是與他們家守望相住的人家。

徐家並不靠近汴河邊的大路,走不多遠,就折進了小巷子裡。跟在徐平身後的閒漢孩童更多了,不住地唱着讚詞,恭賀徐家大郎高升回家。

拐進自家門前的小巷子,那種熟悉的感覺一下撲面而來,徐平竟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數年離鄉,再是做過多少大事,竟還是放不下這小小庭院。

提前回來的孫七郎和劉小乙站在巷口,見到徐平和高大全便跑着上來行禮,劉小乙牽着徐平的馬,孫七郎陪着高大全,向徐家宅院行去。

徐昌站在門口,指揮着兩個小廝挑着一大掛鞭炮,巴巴地蹺腳望着。一看見徐平幾個人轉進巷子裡,便急忙吩咐着點燃鞭炮。

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混合着人們的鬨鬧聲,黑煙在嫣紅的霞光裡飄蕩,頑皮的孩童蹦蹦跳跳唱着兒歌,徐家門前一時熱鬧無比。

小廝擡着盛滿銅錢的籮筐,徐昌大把大把的銅錢撒出去,閒漢和孩童鬨笑着去搶,一切都仿如當年徐平東華門唱名回家時的樣子。

穿過混亂的人羣,徐平進了自家院門,吸了口氣,整了整衣冠,向正房走去。

徐平正夫婦坐在正中,林素娘站在一邊,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靠在張三孃的腿邊,好奇地看着從門外進來的徐平。

徐平快步上前,向徐正夫婦行禮:“父母大人身體安好。孩兒多年在外,不能身前盡孝,非人子本分,心中愧疚!”

徐正板着臉道:“忠孝不兩全,你安心爲朝廷做事,爹孃就已心安。”

張三娘眼淚就已忍不住流下來,對徐平招手:“過來,讓我看看這幾年你變了沒有,胖了還是瘦了。可憐,這一轉眼就是六年沒見面!”

徐平上前,張三娘拉着徐平的手上上下下看個不停,一邊不停地抹眼淚。

身前的女兒盼盼緊緊抓住張三孃的手,一雙大眼睛不住地好奇看徐平,抿着嘴,也不知心裡想些什麼。

徐平看看女兒,盼盼見到這陌生男人看自己,就緊緊靠到張三孃的身邊。

徐平無奈,轉頭看看站在一邊的林素娘,苦笑着搖搖頭。

林素娘抿着嘴角笑笑,促狹地看着徐平,也不說話。

徐正見張三娘拉着徐平再不放手,重重咳嗽了一聲:“孩兒遠方歸來,你這樣拉着不放成什麼體統!如今他也大了,不再是小時候,爲人夫爲人父,不只是你的兒子!”

張三娘聽了抹了抹眼淚,方纔把徐平放開,拉着他的手,又拉過盼盼來,指着徐平對盼盼道:“這是你阿爹,快叫阿爹。”

盼盼看着徐平,歪了歪腦袋,嘴巴幾次要張都沒有張開,不知想起什麼,“噗嗤”笑了一聲,鑽進了張三娘懷裡。

張三娘無奈地搖頭:“這丫頭,平時挺愛叫人的,嘴巴又甜,怎麼見了自己阿爹反倒害起羞來!”

盼盼看着徐平,笑得眼睛彎成了兩個月牙,就是不開口。

徐平從身上摸出一對象牙雕的小玩偶,在盼盼面前晃了晃:“這是阿爹從很遠很遠的地方給你帶來的禮物,喜不喜歡?”

盼盼點點頭,卻不說話,擡頭去看張三娘。

張三娘嘆了口氣,她是疼盼盼習慣了的,孫女長這麼大就沒對她說個不字,從徐平手裡接過玩偶,塞到盼盼手裡,口中道:“小孩子,難免認生,過幾天自然熟了。”

林素娘在一邊看着,只是捂着嘴笑。

徐平無奈,看着女兒搖了搖頭,再向父母行過了禮,退到林素娘身邊。

林素娘看了看身邊徐平,甜甜地笑了笑。

六年不見,林素娘終於褪去了走時還有的小丫頭的稚氣,身子徹底長成,儀態也雍容華貴了許多,平添了許多女人味。

這是自己的妻子,徐平六年沒跟女人親近過,看着她的樣子,不由心中一蕩。

第27章 辨司馬光第89章 魑魅魍魎第45章 白砂糖第188章 開戰第56章 錢入戶等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29章 重貶第52章 酒鬼亭第84章 南線北線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78章 入甕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71章 戰場第25章 官場浮沉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0章 早朝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46章 泉布第68章 交易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239章 馬帥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68章 交易第192章 鑿齒蠻第87章 我們投降第78章 提攜第51章 大案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42章 酒名第25章 官身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03章 換相(中)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69章 姚黃魏紫第308章 怪物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68章 冬日牡丹第82章 祭奠續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5章 公路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17章 追獵第71章 意外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40章 從前第119章夜戰第72章 魚水第8章 雪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87章 頭重腳輕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19章夜戰第188章 開戰第35章 申峒第133章 矛盾第57章 夜戰(上)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34章 期集第218章 銀行(下)第98章 破上思寨第83章 以打促和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319章 使節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5章 報恩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