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

雖然心裡有些彆扭,徐平還是大禮參拜。自來這個世界,除了自己的父母,徐平還真是不習慣給其他人行大禮,哪怕這個人是皇上。

皇上明顯比徐平壓得住場面,沉聲道過“平身”,對遠處的小黃門道:“御史遠來辛苦,賜座!”

徐平一愣,忙道:“微臣官職卑微,陛下面前哪裡有坐的地方?”

案几後的皇帝笑吟吟地道:“你不比別人,當年殿上唱名,天現瑞光,張相公就說你是上天賜給我朝的能臣。嶺南六年,你政績無數,又有破升龍府,擒交趾君臣的大功,可見張相公有先見之明。”

說到這裡,皇帝把身子向前傾了傾,看着徐平道:“再者,你也不是外人。當年國舅遭難,全靠你父子照拂,才遇難呈祥,有了今日。你與國舅是通家之誼,與我怎麼是外人呢?就當我們朋友相見,不必拘禮。”

皇帝說這樣的話,徐平還能說什麼呢?他本就是個不大習慣這個年代禮儀的人。記得歷史上這位小皇帝逝後廟號仁宗,這個世界有自己攪和進來,也不知道以後的廟號還會不會是這個“仁”字,想來多半不會再是了。

小黃門很快搬了個杌子過來,放在徐平身後。

這是宰執大臣纔有的待遇,搬來了徐平不好不坐,只好虛坐了。至於宰執慣常還有的茶湯徐平就沒份了,只是乾坐着。

皇帝趙禎見徐平坐在下面拘束不安,笑着道:“在嶺南你爲國立有大功,今日便殿相見,朕不袍不冠,不是個見功臣的樣子。不過卿非別人可比,這些虛禮不必往心裡去。”

徐平忙道不敢。

自上午從垂拱殿退朝後,皇上會換下朝服。便殿裡召對,只是常服襆頭,禮儀上也不那麼講究,顯得隨便許多。徐平功臣還京,不說百官迎出城外,爲顯鄭重,皇上也應該在前殿相見,百官面前褒獎才顯恩禮。

不過說到底徐平的處理結果是劉太后在世時定的,此時因爲右司諫范仲淹上言,朝中上下不許再言太后當政時的得失,低調處理徐平回京也是爲太后掩過。

趙禎道:“自上次入奏,你在交趾那裡破了升龍府,擒了怙惡不悛的李佛瑪,滅了交趾這一禍患,我就常想聽你親自講一講,這一仗到底是如何打得。本朝立國已來,自天下一統,此種大勝可是不多。”

徐平躬身道:“說來勝得也是僥倖。”

見皇上一直看着自己,只好把當時跟交趾交戰的過程講了一遍。從爲了平廣源州,開拓諒州門州,到交趾進犯,一直講到自己帶兵入升龍府,擒交趾君臣,及後續處置。

一直侍立一旁的石全彬此時插話:“小的當時正適逢其會,諒州與交趾一戰,徐平御史指揮得當,打得甚是精彩。”

“不錯,當時你回來,曾在這崇政殿裡演示那一戰。雖然只是粗具意思,遠顯不出戰場上我大宋軍兵的威風,御史的匠心獨運,倒也能看出一二。”

按常規君臣面談,內侍是要屏退的,就連護衛的武士也只能遠遠看着,防止談話內容外泄。這是極忌諱的事,因爲面談時只有君臣兩人,一旦內容泄露出去,召對的大臣就會受到君主的猜忌甚至責罰。不過石全彬當年曾經親歷戰事,此次特許他站在一旁,參加徐平和皇上的談話。

說了半天,徐平一直感到彆扭的心情終於慢慢平緩起來,說話也有了條理。

趙禎又問起了徐平在邕州的施政,從初到邕州爲通判問起,到建蔗糖務,到在邕州地區行括丁法,問得極爲詳細。

這纔是今天面談的真正內容,通過徐平的回答,結合平時上的奏章,加上其他方法得來的信息,對徐平的施政能力有一個綜合的評價。再是親近的大臣,也不可能天天沒事就與皇上閒談,皇上對臣僚施政能力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出任時的陛辭和回京時的入對。這個印象極爲重要,所謂的入對稱旨,可以立即升遷。

要說政績,徐平最得意的還是兩項,一是建蔗糖務,再一個是行括丁法,至於平廣源州破交趾還在其次。一是這兩項是他的本職,再一個這兩項政績才真正是對邕州地區改天換地,立下了根基,遺澤後世。

趙禎聽得很認真,與自己見徐平前覽過的奏章和那時形成的印象比較,對徐平的具體施政能力,適合做什麼事情大致有個評價。

自太后在時,派石全彬去南海買珍珠,便就由他帶回了一些蔗糖務的資料。那些圖啊表的,鉅細無遺的數據曾給趙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聽徐平親自的解釋,原來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便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徐平推行這些措施的時候,便注意與此時的行政制度相結合,只是對現有制度的補充,而並不是另起爐竈。所以外人看來,雖然覺得有些不和諧,覺得徐平異想天開,但並不會認爲是胡鬧,甚至的時候還會會心一笑。

君臣一問一答,談完徐平在邕州的施政,竟然用了近一個時辰。皇上召對都是有時間限制的,徐平已經超時,其他一些小節只好略過。

趙禎探着身子對徐平道:“我已知會學士院,過幾****入院試館閣。天聖五年一榜進士,除了王堯臣和趙概,尚沒有入館的。此次你們在外地兩任時間已到,大臣作保,你和韓琦等人入院考試,切莫懈怠了。”

徐平謝恩,偷眼看了皇上一眼,欲言又止。

趙禎看見,問徐平:“怎麼,有什麼話直說就是。你我雖分屬君臣,有國舅在,關係自是與別人不同,儘管不要拘束。”

徐平謹慎地開口:“微臣路上也想過,依着我的性子,只怕做不來館閣詞臣。入了館閣,如果做不好事,怕陛下顏面不好看。”

趙禎笑道:“原來是爲了這個。無妨,只要你過了學士院試,未必真入館閣校勘,做個貼職也可以。館閣是國朝蓄材之地,你是我的天選之臣,豈能不入?”

徐平謝恩,出了口氣。前世沒什麼出頭的機會,沒事便在站裡的圖書館裡泡着,沒道理到了這個世界還過那種日子。館閣詞臣,講的是文學才氣,可不僅僅是修書讀書,還要經常做應制詩應制文什麼的,同僚也有詩社集會,那種生活對別的讀書人是夢寐以求的日子,對自己卻着實是一種折磨。

看着徐平的樣子,趙禎笑笑:“我聽說,你在回京之前,一直託親朋故舊謀三司的職事,可有此事?”

徐平一臉窘迫,卻是不好回答。

皇上面前,怎麼說自己謀職鑽營?這不是胡鬧嗎!再者說了,進來之前,給中書的供狀上可是寫得明白,不得希圖恩賞。那可是白紙黑字,自己簽名畫押的。

至於趙禎聽說倒不奇怪,有皇城司,有閤門司,都或多或少兼着刺探外朝消息的任務。徐平在嶺南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回京自然會讓他們加倍留意。

看着徐平的樣子,趙禎暗自得意,對徐平道:“如果這次你過了學士院試,便讓你到三司去做個職事吧。鹽鐵判官一直缺人,未得合適人選。三司那裡報上來的人,你幾次都是第一個。只是嶺南事多,一直沒調你回來罷了。”

徐平大喜過望,他想這個差事不是一天兩天了,皇上口裡說出來,那就成了八九分了。此時的三司使仍然是程琳,鹽鐵副使爲兵部郎中任布,只有一名鹽鐵判官許申,徐平夫論各方面都剛好合適。

看徐平高興的樣子,趙禎嘆了口氣:“你在邕州政績卓越,平廣源州破交趾又爲國家立有大功,本當重用。不過太后新去,不好過於更張,你且暫時忍耐。用心政事,日後必有大用,不要急於一時。”

得到鹽鐵判官的職事徐平已是心滿意足,在政治上他又沒有什麼野心,京城裡有份過去的工作,順便能夠照應家裡,已是覺得滿滿的幸福。

外面守着的閤門司的人已多次催促守門的小黃門,徐平入對的時間已經超時,再拖下去,後面的班次就只好取消了。這種事情雖然能夠顯示出徐平得皇上恩寵,但也容易得罪同僚。人家不知費了多少心力等了多少時間纔有跟皇上見一面的機會,生生被徐平擠掉心裡哪會沒有怨氣。

徐平依然行大禮,向皇上趙禎告退。

走到殿門,只見外面太陽已經掛在西天上,泛着暖暖的紅色,不知不覺已到傍晚。

徐平覺得有點失落,對這次跟皇上的見面有點失望,就像兩個木頭人一樣,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擺佈着。這種程序大於內容的見面,徐平從心裡覺得不喜歡。

趙禎看着徐平的背影,心裡也是一樣的想法。自小劉太后管得嚴,教育得也好,怎麼做一個好皇帝幾乎已經成了他的本能。一面臨正事,就不由自主地被這種本能支配,按照一個好皇學的標準去行事,去說話。但在內心裡,卻不由對這種生活有點厭倦,所以面對徐平這個特殊的臣子,因爲李用和跟自己又有特殊的關係,趙禎也想隨性一點。但這種制度性的場合,他卻隨不了自己的性子,皇帝不僅是一個人,也是一種象徵。

很多時候,皇帝這種象徵的意義,甚至遠超過了一個人的意義。

第253章 收網第49章 串連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27章 大捷第142章 審問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55章 合作社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88章 分岐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91章 災年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62章 這有何難?第43章 重逢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5章 歲除第19章 出行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19章 審問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34章 亂局第11章 潑皮第13章 折支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304章 話從前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73章 夜對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08章 老花鏡第104章 多賣酒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93章 新格局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44章 增兵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3章 蠻人第64章 金光頂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44章 僵局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58章 桃花運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46章 泉布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70章 震懾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310章 死局第53章 炭價風波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1章 回莊第96章 貴客盈門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52章 糾纏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99章 搞事情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52章 童七郎第57章 原則第49章 串連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36章 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