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他鄉遇故知

宣威軍和歸明神武軍外出演練,秦州城裡一下子變得靜悄悄的。雖然平日兩軍不駐在城內,但軍中來來往往入城買東西,讓市面上熱鬧了許多。再加上此次徐平也帶了大量帥府的人前往,秦州城裡突然一下子就冷清了許多。

鄭主管很忙,這些日子他一直都很忙。兩軍演練回來,三司鋪子在秦州就要正式開張了。此時原來的秦州納質院裡,分門別類堆滿了各種貨物,偌大的院子裡,則正忙碌地在搭臺架。此處的鋪子格局跟內地州縣不同,不但是三司在這裡發賣貨物,院子裡還是秦州預設好的集市,周邊軍民人等都可以在這裡賣貨,漢蕃百姓可以自由買賣。

商業越集中越好,不要擔心有別的鋪子搶了你的客源,多開一家鋪子,招來的客人遠比被搶走的多。而且商業集中起來,也容易管理。

蕃漢雜處,因爲相互貿易產生的矛盾極多,讓他們在城裡到處交易,秦州州衙就要忙不過來了。而且不管官府怎麼裁處,蕃人總覺得官府向着漢人,自己吃虧,動不動就要聚衆鬧事。漢人則覺得官府怕蕃人鬧事,要自己吃悶頭虧,也同樣不滿意。處理這種事情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示之以誠,待之以公,關鍵就在一個公字上,不能和稀泥。官方越是和稀泥,雙方的猜忌越深,官方的信用就越低,是自取滅亡之道。這種事情上面不能耍小聰明,想讓漢蕃雙方猜忌爭鬥官府從中取利,是最愚蠢的。

把漢蕃之間的貿易集中到這裡,有官府認定的牙人從中牽線,並進行價格管理,把交易儘可能擺到明面上來,對漢人、蕃羌和官府都好。

在院子裡幾個固定的地方,還設有官方提供的公平稱、公平鬥、公平尺之類的度器衡器量器,用來消彌紛爭。此時天下的度量衡遠遠稱不上統一,朝廷做出很多努力,各地依然有自己習慣的地方標準。院子裡設的這些官方度量衡,同樣是以朝廷定的爲準,旁邊有秦州地方習用的作爲參照。把地方度量衡納入到朝廷統一的體系中來,做爲補充,而不是粗暴地強行廢除,纔是切實可行的做法。不然會引起混亂,不但是交易的價格混亂,很多數代流傳下來的經驗也會混亂。就是徐平前世,市斤、市尺之類的也一直通用,只不過按照法定的單位進行了取整而已,是同樣的道理。

喜慶走來走去,唱着說不上名字來的小曲,不時指點一下搭架的工人。他已經是個半大少年了,個子長起來,人也比以前更加開朗,生活中總是充滿有意思的事。

三人正在向搭好的架子上拼接木板,見到喜慶走過來,開心地道:“這不是天津橋邊三司鋪子的喜慶?當年在洛陽城裡,日常經常見你!”

喜慶看着三人,有些面善,卻想不起來他們是誰,搖了搖腦袋道:“三人哥哥也是洛陽來的?我在那裡時店裡人來人往,只是覺得你們面善,卻想不起名字來。”

一個粗豪大漢笑道:“我們只是到店裡買貨的客人,你當然想不起來。我是羅紀,這一位是樑貫成,那一位是王學齋,都是洛陽城裡三司屬下公司裡的人。最近三司抽調人來西北,我們也到了這裡。因爲大軍出去演練了,便來這裡幫忙。”

喜慶高興得點頭:“這樣一說,我有些想起你們來了。那位姓樑的哥哥好喝酒,常到我們店裡買整壇的酒回去,是了不是?”

樑貫成連連點頭:“不錯,不錯!小哥賣酒最是實誠,不似有的黑心店家,向酒裡摻水!”

喜慶笑道:“我們是三司屬下的鋪子,又不是自己生意,一向都公平買賣。對了,你們搬來西北,不是應該到鳳翔府嗎?怎麼又到秦州來?”

羅紀道:“因爲軍中缺人,特別是缺會寫會算的書手,我們便應募來了。秦州帥府和三司商量好了,我們這些人到軍中,一樣算着在公司裡做事的年資,若是有軍功,也一樣升官發賞。做滿五年,不管仗打不打完,我們還是到公司裡去,這些都一起算的。”

喜慶奇道:“參軍打仗,可是要流血死人的。你們放着公司裡好好的職事不做,怎麼到軍中還做這麼危險的事情?刀槍無眼,打仗可不是耍處!”

羅紀嘆了口氣:“打仗雖然危險,但也是個上進之階不是?軍中五年,我們回去就可以做個小主管,做得好了,說不定就能升上去。在公司裡哪裡有這個機會?不瞞小哥,我和樑貫成都是窮人家裡出身,官面上又不認識人,不來軍中,很難搏個出身。那位王學齋是當年到洛陽城裡的京東路災民,他是河南府發解的舉子,未過省試,到了軍中就做一營副指揮使,有他照料,不會有什麼大事。”

王學齋性格有些靦腆,向喜慶點頭致意。

聽說是位舉子,喜慶不由肅然起敬,向王學齋拱手問好。

西北用人,今年參軍的落第舉子不少。到了鳳翔府後,有帥府安排在那裡的軍營,先入裡面集訓三個月,表現好的直接按排到營裡做副指揮使。

這副指揮使是跟張亢和景泰兩人的職事對接,跟以前不匣務的副指揮使不同,是真正有職權的。利用這一條線,帥府實現對軍隊的掌控,不再靠各級的統兵官。統兵官專門負責軍中的訓練、行軍、作戰等等跟軍事直接相關的事務,其他一應後勤、組織、軍心等等全部交給副職。一軍領了軍令,是由正副指揮共同簽署作保,行軍作戰的時候,如果實際條件要求不按軍令行事,同樣要由兩人一起作決定,不管是功勞和責任也由兩人一起承擔。

集訓之後不符合條件的,則到軍中擔任文職,抄抄寫寫,或者到軍法司和激勸司,做些文字工作。還有一些有一技之長的,則安排到參贊軍事司和機宜司等地方,那裡授的官職比起其他地方就高了。

王學齋自小讀書,又做過難民,吃過苦,三個月集訓下來,被安排到了高大全軍中做營副指揮使。他和羅紀、樑貫成在一起生活了幾年,交情不淺,便順便帶摯兩人。

把統兵官的職權從日常事務中剝離出來,讓他們專心帶兵打仗,是徐平軍制改革的核心之一。這樣做之後,對軍隊的掌控便就不再靠統兵官,而是靠制度和組織。大量讀書認字的人被補充進軍隊,便就是來填這些制度和組織的空缺。

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97章 雪中論兵第100章 鑄錢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5章 對抗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46章 收割機第172章 農事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253章 收網第14章 賜名第83章 地形沙盤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59章 民間亂相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49章 天津曉月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30章 約定第62章 劉員外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68章 軍民魚水第81章 試探第16章 如和縣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19章 出行第203章 換相(中)第232章 狼煙第65章 離開河陰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74章 砲戰第302章 青冢第37章 三頭目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55章 解套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89章 唐龍鎮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60章 窮人當家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36章 釀酒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83章 擒獲第31章 端午(下)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02章 首告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2章 試學士院第30章 端午(中)第93章 汝州第27章 西南邊事第42章 劉小妹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2章 空調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77章 交涉第67章 猜測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87章 地方耆老第215章 妥協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99章 壞事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