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娛樂與學習

覺得無所事事,正說明對自己該做的事情不瞭解,不是沒有事情讓你去做,而是你還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景泰進士出身,原來是鎮戎軍通判,因爲在前線地區認定了党項元昊必叛,自請由文轉武。轉爲武職日子並不長,還在一心學着瞭解禁軍的運作,好爲後邊做統兵官做準備,沒想到卻被安排了這樣一份職事,不免茫然無措。

這是人之常情,不理解不會做沒關係,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很快就會成長起來。鎮戎軍是涇原路的前線,正面對党項沿葫蘆川南下攻宋的路口,治下又跟秦州一樣蕃部衆多。景泰在那裡做過一任通判,對邊疆事務不陌生,應該能夠很快適應新角色。

安排了軍中的事務,徐平臉色和緩下來,賬中的氣氛也變得輕鬆。

看了看李璋,徐平道:“今天帶李機宜一起來,還有一件事要跟你們商量。現在從鳳翔府到秦州運送物資錢糧,多是走渭河沿岸。那裡雖說整修過道路,能走大車,實際上因爲山路陡峭,平地的馬車到了那裡要三匹馬拉,還要把車上的貨物卸掉將近一半,通行多有不便。說是用馬車,實際跟用驢馬來馱也差不多了。你們的駐地近清水河,清水河與隴州的汧水同發源於小隴山,兩河源頭相隔極近,恰有一處穀道相通。這一條連結關中和隴右的道路,自秦漢至隋唐,一直都是朝廷達隴西的主道,稱爲關隴大道。晚唐五代離亂,這一條道路也荒廢了,雖然現在還有人行,不過比起前代冷清多了。本朝原來在秦州的駐泊禁軍,錢糧一向都是由秦州本地供應,並不依賴外運。縱有些少錢物運到秦州,也主要是靠人背馬馱,沿着渭河谷地運來。現在秦州有大軍駐紮,要想保證用度不缺,與關中特別鳳翔府的聯繫不可或缺,這一條關隴大道就要重新開闢出來。你們軍中派些人手,隨着李機宜去勘查一番,看看這條道路現在情況。如果要整修得能通大車,需要多少人工,多少時間,多少錢物,一一報到帥府。侯到秋後,秦州徵募人工,進行整修。”

衆人應諾,景泰道:“下官以前在鎮戎軍,對當地地理略知一二。從關中到隴右,這一條關隴大道是最近便的路途,雖有荒廢,但道路的基礎還在,比整修渭河谷地的道路簡便得多。惟一不便的,前朝的關隴大道,是過定邊寨、弓馬寨之後,繼續西行,到隴城寨再西行到瓦亭川,沿瓦亭川過長山寨之後入秦州。現在隴城寨以西都是蕃落,西行的道路多有不便,如今要走這條路,當從弓馬寨沿清水河南行,過清水、太平監入隴城。這條路雖然比不了西行大道寬闊平坦,但勝在沒有蕃羌,沿路都是漢人,太平得多。”

徐平想了想,點頭道:“如果能走清水河自然是好,我們初到秦州,不好驚動蕃落。但清水河谷地好不好整修,還要實地看過才行。隴城寨那個地方,三國可是大大有名。諸葛丞相初出祁山,第一次北伐,諸事順遂,已經佔據了隴西之地,只要關住了關隴大道,則從此隴右就歸蜀國所有。可惜所託非人,他派去守關隴大道的,是名實不符的馬稷,最終要道失守,蜀軍不得不退出隴西。隴城寨,就是三國時的街亭,只要守住那裡,則從此魏軍對隴西無可奈何。由此可以看出,最少在漢末三國之時,除了關隴大道,縱然關中還有路進隴西,也行不了大軍。當然,路嗎,走的人多了就是路了。如今時移世易,以前沒有的路,後人也都開拓了出來,加之地理變遷,現在到底是不同於漢末了。道路如何修,還是現場勘探過了纔好決定,現在紙上談兵,終究做不得數。”

從鳳翔府到秦州,這一帶就是三國時諸葛亮北伐的古戰場,千年之後,彷彿猶能聽到當年的兵戈聲。蜀、魏兵馬在這一帶縱橫馳騁,留下了無數的故事和傳說。

秦州城南邊,在西漢水源頭設有天水縣。天水縣沿着西漢水走不多遠是鹽官鎮,那裡附近就是祁山。諸葛亮北伐出祁山,就是沿着西漢水走祁山古道,進入隴右之地。佔領隴右,只要關上了關隴大道,則此處就爲蜀國所有,進可以窺關中,退可以自守。

韓綜整修的由川入秦州的道路,便是這條祁山古道,沿途主要是利用西漢水的水運便利。當年諸葛亮北伐,每每從這裡出兵,就是因爲水運可以保障物資運輸。雖然蜀軍是遠道而來,卻賴水運之利,並不畏懼跟魏軍相持。而其他的出川道路,很難保障大軍跟魏軍對峙,必須速戰速決。兵少將寡的蜀漢,想對魏軍速戰速決,就過於冒險了。

西漢水,顧名思義,曾經是漢水的一部分,漢時興州大地震,把水道阻斷,從此成爲嘉陵江的支流。沿着這一條水道,可以把川蜀跟隴西聯結起來,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道。

不過,由於特殊的水文地質條件,這條水路要等到秋冬纔好大規模運物資,遠水解不了近渴,徐平現在迫切需要一條聯結鳳翔府的道路。再者,秦鳳路的工商業基地設在鳳翔府,兩地的聯繫不可中斷,關隴大道的戰略價值就顯更了出來。

說到這裡,徐平突然心血來潮,對景泰道:“去年在京城,三司屬下的伎藝人,曾經重編了《說三分》一套長篇說話,甚是受到歡迎。那些說話藝人,有不少隨着大軍來到了秦州,不妨讓他們在軍說這一篇說話,讓軍中將士閒時有個娛樂,聊解思鄉之情。再一個按着說三分裡的故事,讓將士們瞭解一下這一帶的地理,豈不是一舉兩得?譬如剛纔說起隴城寨,那裡是三國街亭,正好對上失街亭這一篇。天水縣以南,是祁山故道出口,讓將士們知道爲什麼蜀漢北伐要出祁山。伏羌寨以北,是蜀大將軍姜維出生之地,就知道爲什麼諸葛丞相是在這裡收姜維。如此種種,不定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高大全等原來的禁軍將士對說三分最熟,聽了徐平的話,不由笑道:“節帥這個主意真好!本來到了異鄉,人難免心中恐慌,做事都畏首畏尾,知道了這裡是自己熟知的故事中的地理,肯定就能好上許多。便如街亭這個地方,我在京城裡聽說話,每每聽到馬稷不聽勸告,把自己置之死地,都扼腕痛惜。但那個時候只是聽故事,並不知道爲什麼一定要死守住街亭,爲什麼軍隊上到山去就不行。節帥一說,才知道那個地方原來就是附近的隴城寨,閒時去哪裡一看,不就什麼都明白了嗎?”

景泰也連連說好,按照諸葛亮北伐的路線,就把秦鳳路的地理串起來了。在聽說話娛樂的過程中讓將士學到知識,比講多少道理都能讓他們明白,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在緊張的學習和訓練之餘,娛樂活動不能少,不然會讓官兵厭煩和懈怠。

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43章 賜姓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52章 虛開中路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73章 地方反應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57章 清場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30章 攻略(二)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18章 突圍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295章 強兵策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53章 查稅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3章 人之將去第3章 洞房第40章 從前第59章 夜戰(下)第133章 矛盾第13章 治術(四)第132章 柳八娘第66章 同年知縣第76章 稅改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297章 大政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31章 購物券第71章 戰場第44章 打起來了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68章 別有出路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4章 邕州城外第97章 試探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02章 首告第57章 原則第51章 綠影亭第77章 訣別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1章 德政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上架感言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39章 朝爭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14章 僵局第20章 早朝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33章 家信第27章 小隱君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40章 炸山第192章 鑿齒蠻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65章 名將第205章 蛻變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29章 刻漏社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98章 定策第11章 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