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最難是缺人

快速形成隊伍的組織力和凝聚力,最簡單的辦法無疑就是工作和學習。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在工作和學習中彼此熟悉,彼此配合,大家從陌生人變成親密無間的戰友。靠小恩小惠拉幫結派是無法達到這種效果的,小團體永遠無法形成整個隊伍的合力。

徐平真正想做的,其實是以教導隊的形式對中下級軍官進行培訓,但現在軍中連中高級軍官都缺,更缺教官,教導隊都組織不起來。

軍隊的官兵比例應該有一個合理的範圍,太高了財政壓力大,管理混亂,太低了則管不過來,很多該管的事情管不了。兩者同樣有害,都對戰鬥力有重大的影響。

禁軍的管理方式,都頭一級纔算軍官,是無品雜階,到指揮使才能算正規軍官,則官兵比例達到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後人常講宋朝的“三冗”,一般是說“冗官”、“冗兵”、“冗費”,實際這個時代講的三冗並不是如此,如宋祁說的三冗是不匣務官、廂軍和僧道。冗字的本義,首先是無用,其次纔是多,多是次要的,無用纔是危害。宋祁說的三冗,顯然是真正抓住了“冗”字無用的本義,後人論述總是從多上堆徹材料,就已經離題萬里,不知所云了。

最少在徐平所處的這個時代,從官民比例、官吏比例、官兵比例上來看,官員還遠遠說不上多,害處在冗,即有官而不管事的人太多。一方面是大量官員拿俸祿不做事,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事務沒有人管,只能放任自流或者推給小吏,這纔是冗官。

以前在三司,徐平解決冗官的辦法是在新設的銀行、蔗糖務、營田務和公司等經濟類的機構中增設新的職務,讓不匣官有事情做。現在對於軍隊來說,這辦法就沒有用了,因爲軍中的官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俸祿發放、後勤補給要依賴地方州縣官員,在京城同樣要依敕三司,不然官兵連口糧都不知道去哪裡領。軍事訓練、組織紀律、裝備保養、情報蒐集等等對軍隊來說生死攸關的事情,全都靠一兩個統兵官,根本就管不過來,只能夠放任自流。說禁軍紀律鬆馳、訓練不足、打不了仗,板子不能只打到統兵官身上,他們又不是三頭六臂,一個人能管過來幾百人的吃喝拉撒、思想紀律。

對於這支軍隊,徐平面臨到的最大問題,是缺軍官,極度稀缺。在前世,徐平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一句話,軍隊最寶貴的是幹部,只要幹部這個骨架還在,軍隊就能很快組建起來。而現在的禁軍,就是骨架已經被抽掉了,看似龐大,實則無力。

僚佐官員的選拔、培訓,是爲軍隊增加專業人員,把以前缺少的職能補充起來。對低級軍官的普遍培訓,是讓他們適應新的組織結構,爲打仗做準備。僚佐官員補充進軍隊之後,大量的事務不再放任自流,統兵官的角色也不再是維持隊伍,而是要學會去打仗,特別是學會打大仗。禁軍現在最缺的,就是打大仗的能力。

秦州治下蕃落衆多,情況複雜,但自立國以來,一直保持了良好的態勢。中間雖然小有波折,但朝廷一直牢牢掌控着局勢。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只怕是因爲治下蕃落雖多,但都各自爲政,哪怕有反叛,也是小規模的戰鬥。小規模的戰鬥正是禁軍最拿手的,面對秦州治下的小蕃落,幾十年間幾乎沒有敗過。與黨項面對的禁軍比起來,幾乎是兩個世界。不是軍隊的戰力不同,而是面對的敵人不同。

徐平要向外開拓,僅僅靠小規模的戰鬥是不行的,必須要有打大仗的能力。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組織結構,徐平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難達到這個要求。

戰爭是高度複雜的行動,對參與者的組織能力和紀律有很高的要求。科學的決策,是建立在大量的情報收集和經驗積累上,而不是靠讀了兵書之後的靈機一動。而要完成這麼複雜的任傷,必然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的參與,這就是徐平要向軍隊裡補充僚佐的原因。

徐平向屬下的幾位將領苦口婆心地不知道講過多少遍這個道理,但觀念的轉變哪裡那麼容易?雖然他們堅決地執行了徐平的命令,但心裡還是不怎麼理解,甚至還有些不以爲然。補充軍官,便就要給俸祿,多花錢,有這些錢多招一些戰兵不是更好?卻不知道,指揮能力達不到,招再多的兵來也是無用,無用之兵就是冗兵。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看看高大全,又看看景泰,徐平道:“自到了秦州,你們一直待在軍營裡,或許覺得有些氣悶。我跟你們講,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要耐得住這段時間的寂寞。最重要的,從你們開始,一直到軍裡的每一個人,都要知道現在要做什麼。現在待在軍營裡,不是無事可幹,相反,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幾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夠用,時不我待!”

高大全道:“節帥這話說的極是,現如今軍裡是不有少人如此想。從京城到這裡千里迢迢,大軍行動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辛苦,又拋妻棄子,都以爲到了這裡是要拓仗的。結果到了地方之後,便就一直在軍營裡面,日常除了練習弓馬陣列,便就是蓋房子,學識字,跟打仗完且不相干。長此下去,難免軍心浮動。”

徐平對景泰道:“周卿,你是副都指揮使,我曾經講得清楚,現在軍裡的副指使,不再跟以前一樣只做都指揮使的備份,萬事都是軍主一個人說了算。軍中諸凡錢糧、紀律、人心甚至戰功和升遷、賞賜等等,副指使都要參與,特別是前幾項,要由副指使掌管。人心不穩,正是你應該去管的。爲什麼補充的僚佐要能讀書認字?就是因爲他們能懂軍令,善知人心道理。下級將校和士卒對如今要做的事情有疑慮,你要組織人手去給他們講清楚。”

景泰猶豫了一下,才道:“節帥的話我自然記得,但要怎麼去講?這事有些難做。”

“覺得難做嗎?無妨,等過幾天桑部署那邊有些眉目了,你再過去看一看他們是怎麼做的。舉個例子,我進軍營的時候,路邊立了不少木板,上面寫了一些詞句。那麼軍中的人,包括馬伕伙伕在內,是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那上面寫的是什麼字,什麼意思?爲什麼要寫這些?寫了是要讓看到的人學到什麼?你有沒有組織人手下去宣講?這是最簡單的事情。再複雜一點,軍法和軍律有沒有組織人手向各級將校和士卒宣講?他們能不能認識軍法軍律的文字?知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知不知道在軍中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知不知道哪些事情做了會受賞,哪些事情做了會受罰?你看,不是沒有事情做,而是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做不過來罷了。所以,軍中的僚佐將校還是太少,只能把該做的很多事情廢掉。這些事情看起來無關緊要,實際上軍隊戰力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沒有了的。”

第5章 公路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86章 應對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5章 對決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7章 衝突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83章 有放有收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87章 好事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47章 應對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94章 立場第60章 慶功第22章 三司集議第9章 變夷爲夏第138章 憤怒第38章 統計學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69章 對峙第16章 煤球爐第93章 新格局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39章 馬帥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00章 營田務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2章 新米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18章 突圍第186章 應對第97章 流年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6章 越次入對第78章 提攜第34章 移民第308章 怪物第122章 甩鍋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0章 野味第47章 應對第230章 審計司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17章 銀行(上)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44章 細鹽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74章 春光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23章 出書第61章 意外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5章 理政(一)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62章 新場務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59章 掃雪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77章 賬目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99章 外任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81章 談不攏第27章 夜宴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