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回師廣州

“伯爺,有文就怕您有這種想法。在有文看來,有兵在手是您的優勢,但如果不加驚醒,怕是這些兵就成了催命符。豈不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阮有文對陳際泰這種觀點很不認同,什麼“有兵就是草頭王”?這不過是武人非常狹隘的一種認識罷了,如果沒有眼光,沒有長遠佈局,有兵就是大禍,最後的結局真不一定能趕上當個隨風倒的百姓好。

“有這麼嚴重?”陳際泰聽阮有文說得很難聽,心裡不些不高興,瞪着一雙牛眼問道。

“伯爺莫急,聽有文慢慢道來。”阮有文見他面色不豫,連忙說道。

“說說你的道理吧。”

“是。”

阮有文整理了一下思路,說出心中的擔憂。

“伯爺,您難道沒有看出聖旨的深意麼?”

“深意?什麼深意?”

“伯爺,記得您當初給林察的回話是以督師身份提調朝中兵馬,是不是?”

“是啊。”

“可皇上的旨意,雖賞了爵位,卻沒升您的官職,大督師的身份,變成了平奴督師,提調朝中兵馬的事連提都沒提。”

“是,你說的對,我也注意到了。可是,一個伯爵難道還不能抵消那些東西嗎?這可是與國同休的爵位,而且還是滿朝文武頭一份。”

“伯爺,這是給了你一個虛名,卻剝奪了你的實權啊。林察原歸你調遣,現在卻說奉命另去他處,顯然以後不會再歸你所有了。那可是一萬五千多水軍,這一刀下去就砍去你一半的實力。而且,您寸功未立,就賞了伯爵,這是無功而賞。難道您的份量,還能比陳子壯和張家父子重?賞爵顯然是爲了安撫你,不給你提調滿朝兵馬的權力,則是爲了給張家玉、陳子壯鄉兵發展壯大的機會,以免你坐大難制。給你平奴督師的身份,卻是把你推向與清兵作戰的前線。另外,據林察講,原來皇上是想調我軍入廣州協助守城的,現在卻調我軍去南海縣,明顯是防着我們呢。”

阮有文的話猶如一盆涼水,順頭澆了下來,把陳際泰澆了一個透心涼,原先被一個爵位帶來的喜悅,一下子衝得乾乾淨淨。

“是啊,有什麼可高興的?一個爵位不過是讓自己拼命的毒餌而已,跟清兵對陣,有沒有命在還說不定呢,興奮什麼呀?!”陳際泰想到這裡,眼裡寒光一閃:“永曆啊永曆,你這麼待我,難道就不怕我降清?到時候老子引兵攻進廣州,看你有什麼好下場!”

“有文,皇帝這麼防着我,跟着他還有什麼意思,要不,嗯?”陳際泰沒有把“降清”二字說出來,使了一個阮有文看得懂的眼神。

“伯爺,您說的也算一條路,但不是現在,您可別忘了,家眷還在廣州呢,不光是您,這兩萬將士哪個沒有家室在廣州?”阮有文輕輕點了一句。

陳際泰一聽,像泄了氣的皮球,委頓於座:“有文,你說怎麼辦?”

“伯爺,在有文看來,您有三條路可以走。”

“哪三條路?”

“第一條,就是剛纔您說的,那條路輕易使不得,如今是有家眷爲質不可行,日後即使沒有家眷之累,也要承受降清的罵名,不到走投無路,有文不建議走那條路。”

“罵名?也就是你們文人太過看重名聲,說什麼‘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王敗寇,歷史還不是勝利者書寫的?”陳際泰不以爲然地說道。

“伯爺,歷史雖然是勝利者書寫的,但史都是由後世修的,況且還有百姓之口口相傳,罵名是不可能掩蓋住的。即使不爲自己,爲子孫計,也不可行此下策。”阮有文勸道。

“嗯,道理我明白。你再說說另外兩條路。”

“是。第二條路,則是遵旨,轉道南海以抗清兵。若獲勝,伯爺可憑此功立足朝堂,日後再韜光養晦,低調做人,可保一世富貴。”阮有文道。

“那第三條路呢?”陳際泰聽了,眼波閃了閃,沒有對此進行評論,而是問了第三條路。

顯然,他覺得在南海跟清兵對陣,實在是沒有一點把握。

“第三條路,就是立即回師廣州,效曹孟德故事,挾天子以令諸侯。”阮有文一字一頓地說道。

“噝!”陳際泰倒吸一口涼氣,站起身來在帳中徘徊。

怪不得他要求屏退左右呢,這種大逆不道的話,的確不可令其他人聽到,即使“四大閻羅”都不行。

顯而易見,轉道南海與清兵相抗,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面對騎射功夫天下無雙的清兵,自已難以有取勝的把握,估計連五成的勝算都沒有。

而突然回師廣州,雖有抗旨之嫌,如果進兵迅速,順利進入廣州城,控制住張家玉和陳子壯的五千兵馬應該不是難事。到那時候,永曆皇帝即使想追究自己抗旨行爲,也必不敢輕舉妄動。

更何況,還有個唐王朱聿鍔在,實在不行,就效仿董卓故事,也扶立一個“明獻帝”。

漸漸地,陳際泰思路清晰起來,決心隨之已定。

“首先,行動必須迅速且秘密而行,如被廣州察知動靜,怕是難以事諧,故當以晚間進軍爲宜;其次,必須先派人進入廣州,聯繫故舊,控制西門,以保證我軍到達時西門能順利拿下。這一條至關重要,將士們家眷都在廣州,如果西門不能控制在我們手裡,被永曆皇帝所控制,不用刀兵相向,他只須以將士家眷相要脅,大軍立時瓦解。”阮有文道。

“嗯,你慮得是。”陳際泰點頭表示贊成:“永曆皇帝有陳子壯、張家玉輔佐,那兩人都是心思細密之人,不會不對西門有所防備。這樣吧,先派一名親兵喬裝回府,爭取跟你表叔聯繫上,如果能想辦法控制西門,那我趁夜回師廣州,則大事可成!”

第二百二十三章 裝聾作啞真本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烏石山大戰(七)第四十五章 妻太聰明夫太怪第三百零一章 揭穿朱由榔的陰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戰(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常德大戰(三)第十二章 九江歷險(二)第三十章 轅門斬子?第九章 穿越之人堪比鬼第一百三十八章 厚賞釋疑第二百五十六章 母女同窗第六十五章 城頭血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護堤大戰(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上歷險(一)第九十八章 “恩自上出”還是“雷霆之怒”?第二百一十七章 如墜冰窖第十章 很有心眼的莽撞漢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一個發明第十五章 金殿亂如集市第十一章 詐降(三)第四十四章 歸奇=奇葩?第七十二章 困獸猶鬥第十九章 陳子壯歸順第一百八十八章 女兒也是傳後人第七十一章 孟文傑發瘋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一百六十一章 看客心得第一百四十一章 五味雜陳女間心第十九章 順治的心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海上歷險(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大戰(四)第一百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一十一章 龍巖夜戰(一)第二十一章 離奇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都打手榴彈的主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郝永忠長出了一口氣第二百一十四章 馬寶入甕第一百八十五章 海上歷險(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烏石山大戰(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上歷險(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上歷險(五)第三十一章 大忠還是大奸?(爲馮哈布斯堡打賞加更)第二百五十章 定都何處第一百一十六章 錢謙益受寵第二百一十八章 奉旨斟茶第五十四章 愧煞男兒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靠譜老丈人出損招第二十三章 衾溫衾冷第五章 “乞丐五人組”第三百零九章 李定國出滇第二百四十三章 秀才遇見兵第六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十二章 密謀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朕親臨第二百二十四章 降意漸盛第一百六十章 尷尬了第三十七章 案情大白(一)第二十章 董小碗第一百三十六章 巧借力暗誡驕縱臣第一百八十六章 殺叛不封刀第六十八章 鄭成功的異動第九十八章 “恩自上出”還是“雷霆之怒”?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謙益的自我剖白第二百零三章 美女愛英雄第二百三十一章 故地重遊感慨多第一百九十四章 死馬當成活馬醫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戰(四)第四十一章 合渣店第一百三十九章 紅顏薄命實可憐第二百二十六章 “孺慕”情深第二百六十四章 折折顧炎武的傲氣第七十四章 朱氏軍事思想課(一)第二百零八章 漳州之戰(五)第二百章 火力全開的懟神第三十六章 攻守大戰(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戰(四)第十九章 順治的心事第九十四章 紡織業的曙光第十一章 詐降(三)第四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六十六章 親征在即好事近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能消除的派系之爭第五十三章 李德泗的不平氣第二十章 丁圩密陳第九十章 冊封風波(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患在內不在外第一百三十章 因人而設軍機處第二百四十九章 回寨子顯擺第一百二十章 梨花帶雨淚美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似被利用第二十五章 你先噁心到朕了第六十二章 渴見名妓柳如是第一百六十五章 萬幸沒有過夜第三百二十一章 君臣知心第九十三章 訓老丈人上癮?第六章 糊塗蛋和精明鬼第二百一十二章 龍巖夜戰(二)第五十一章 巧遇名醫父祖第二百零五章 漳州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