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健陀羅的金銅佛頭,就是那大谷探險隊,從中國的邊疆省帶回來的最早期,也是最具轟動效應的戰利品之一。
當年他們第一次從中國邊疆省和中亞地區探險回來,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因爲那個時候滿清積弱,並且當時清朝政府,也根本就沒有保護本國文物文化的概念,所以這大谷探險隊,到了中國邊疆地區,可以說是大肆搜刮,也沒人管。
他們不光是到那些本地區有名的歷史建築裡去搜刮,還盜挖了不少當地的古墓,比如當時的樓蘭古墓,就有不少被他們給盜掘盜挖了,也正是他們開了這個頭。
世界其他地區的‘探險隊’才知道,原來在中國的邊疆地區,居然還有那麼多的古墓在等待着他們去開掘,也就是從他們開始,纔開始掀起了歐美,日本的各路‘探險隊’到中國的邊疆地區去探寶的歷程。
在他們之後的二十多年裡,歐美各國和日本就組織了無數的‘探險隊’,到中國的邊疆地區大肆盜挖,不光是擄掠了無數的中國文物,還破壞了許多的當地古建築,和具有極高考古價值的古墓。
也正是這次探險的成功,就開啓了大谷探險隊,今後在中國的‘光輝’探險歷程,在那之後,每當他們出發要去中國‘探險’的時候,就總是會有無數日本有錢人找上門來,給他們提供資助,並且指名道姓的。要他們帶回來一些,他們需要的‘特種’文物。
而今天,這尊當年開啓了大谷探險隊輝煌的金銅佛頭。就要跟着金沐晨一起回家了。
金沐晨心情沉重的把這件金銅佛頭收入了囊中,同時心裡也在算計,這次來日本的時間,實在是太短,要處理的事情也實在是太多。
等下次自己再來日本的時候,一定要找到當年那些大谷探險隊成員的遺墓,到時候一定要把他們的墳都給扒了。把他們的骨頭都給撿出來,讓他們也嚐嚐曝屍荒野的滋味,才能一解自己的心頭之恨。
收好了這隻佛頭。金沐晨也沒有太多的時間,留在這裡感慨,邁步向前。
很快就來到了陶瓷展示區,這裡可也有很多寶貝在等着他呢。很快第一件陶瓷展品。就入了他的眼。
這是一尊白瓷鳳首瓶,是唐代的作品。
中國最早期的瓷器,其實應該是出自於晉朝時期,可是那時候的瓷器,因爲燒製比較費時費力,而且也很少能產出精品,最關鍵是還做不出後世那樣,讓人歎爲觀止的精美瓷器。所以這時候的瓷器,還並不是觀賞陶瓷裡的主流。
所以這時候的瓷器。大多都是以實用器爲主,眼前的這尊白瓷鳳首瓶就是如此。
做工和別說和瓷器藝術發展到頂峰時代的明清時期的瓷器相比了,就算是和瓷器剛開始繁榮興盛起來的宋代的瓷器都沒法比。
這隻白瓷鳳首瓶,雖然號稱是白瓷,可是它的潔白程度,卻根本就沒法和明清時代的白瓷相比,顏色比較暗黃。
而且製作的工藝也非常的粗糙,瓷瓶大概高二十多公分,上窄下寬的造型,整個瓷瓶,都沒有上釉,畫圖之處。
就是那麼一件簡單的白的發黃的瓷瓶,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瓶口的地方,做了一個鳳頭一樣的壺蓋而已,而且這鳳凰的腦袋,做的造型也比較滑稽,看起來更像一隻雞頭。
說實話這造型的技巧,和後來的明清時代,根本就沒法比。
但儘管如此,這尊白瓷鳳首瓶的珍貴程度,還是不言而喻的。
雖然現在市面上的瓷器,以明清時期的爲尊,宋代的也很受歡迎,這主要是因爲這幾個朝代的瓷器是各有特點。
比如宋代的瓷器,大多以造型簡單,顏色質樸渾厚,帶有禪意而聞名。
而明清時代的瓷器,則因爲剛好是中國瓷器發展的巔峰時期,則是以顏色豔麗,造型精美,做工細膩,用料華貴而著稱。
但是宋代之前的瓷器,卻也同樣相當受市場的認可,而那些藏家們之所以願意爲宋代之前的瓷器掏錢,主要還是因爲,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存世量實在是太少了。
要知道在宋朝之前,中國可是經歷了幾次,草原民族入侵的‘民族大融合’時期,那幾次‘民族大融合’,給中華文明的正朔帶來的破壞,可是相當驚人的。
偉大的漢朝留下的漢代三宮和漢長安,都已經化作了一抔黃土,輝煌一時的大唐文明,也是被搞得灰飛煙滅。
所以他們當年製作的很多精美器皿,都已經隨着戰火而灰飛煙滅了。
更何況是這樣易碎的瓷器,和陶器?能夠完整的保存到現在的,那更是屈指可數,這也是宋代之前的瓷器,在收藏市場上,叫價很高的主要原因。
雖然他們在藝術性方面根本就沒法和宋代及以後時期的瓷器相比,但正因爲他們存世量少,所以纔會價格堅挺。
就比如現在金沐晨眼前這隻白瓷鳳首瓶,造型絕對可以說是醜陋,做工也根本和精美不搭邊,但正因爲它的存世量少,另外這可是鳳首瓶,這樣的東西,肯定是唐朝時期的皇宮裡的貴人們才能用的。
有了皇家御用的加成,這件瓷器的價格,立馬就會翻上幾倍。
如果原本就這麼一隻白瓷瓶子的話,以他唐朝瓷器的身份,那肯定也得值個七八百萬,但是如果加上皇家御用的加成,那就最起碼要翻上一百,能夠達到一千五百萬人民幣左右的報價。
所以儘管這隻白瓷鳳首瓶,並沒有被日本人評爲是他們的國寶,但這件白瓷鳳首瓶,金沐晨還是笑納了。
收好了這隻白瓷鳳首瓶,金沐晨在繼續往後走,很快就看到了之前他來踩點的時候看到的那隻,三彩貼花雙龍耳瓶了。
這隻雙龍耳瓶大概有三十多公分高,細脖頸,在瓶身上有一朵牡丹花的團,兩隻把手是塑造成雙龍吸水的模樣,做工精美漂亮。
最關鍵的就是這雙龍把手,就基本已經肯定了這隻雙龍耳瓶,絕對是當年皇家御用的器皿,很有可能是唐代某一個皇帝的墓葬品。
這樣一來,這隻雙龍耳瓶的身價,立馬就不一樣了。
而且這可是一件唐三彩的陶器,儘管不是陶瓷,可因爲他是正宗的唐三彩,而且還是皇帝御用的耳瓶,這樣一來,這東西的價格,立馬就和那些三彩馬什麼的立分高下了。
唐朝的時候,因爲瓷器還沒有盛行,當時人們使用盛水的主要器皿,還是陶器,而且達官顯貴們主要的觀賞器,也是陶器。
而如果是什麼顏色都不帶的粗陶,那些貴人們可就看不上眼了,畢竟粗陶那玩意,就是泥巴燒出來了,也太過下里把氣息了,完全合不上貴人們陽春白雪的氣質。
於是一些燒製陶瓷的匠人們,就開始找陶器的造型,和色彩上下功夫了。
最開始這些匠人們燒製最成功的就是唐三彩的馬,要知道唐朝開國的時候,可是軍功立國,那時候的唐朝,不光是武將們能打,就連皇帝也是馬上得天下的皇帝。
所以唐朝初年的皇帝們都非常喜歡馬,尤其到了唐明皇的時候,因爲到了開元盛世,唐玄宗的文治武功都已經超越了他的先祖,所以他本人也非常喜歡馬。
宮廷的御用工匠們就燒製了很多的三彩馬出來,結果這些東西自然是很得那位唐明皇的喜歡,正所謂是上行下效。
這樣的三彩馬也就開始在上層的圈子裡流行了開來,上至皇帝,下至文臣武將,再到下面的各級小官,和有錢的大商人們都非常喜歡三彩馬。
以至於他們死了之後,都會把三彩馬拿下去做陪葬,這也是爲什麼,建國後咱們國家發掘了幾座唐代的古墓,都有三彩馬出土的主要原因。
到了唐朝中後期,因爲人們審美情趣的轉變,工匠們也開始嘗試着燒製各種不同的三彩陶器,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三彩陶器的誕生。
當然這些陶器,除了實用的功效之外,也是達官顯貴們平時喜歡的觀賞器,並且死了之後,也會隨他們下葬的。
而在後來的明清時代,咱們國內的古玩市場上,其實也有很多唐三彩的陶器流通,但卻一直不是很受歡迎,因爲那時候的收藏者們都嫌這東西晦氣。
畢竟是墓葬品,而且還是那些死人們用過的,所以就算他們心在大,也難免會犯膈應。
因爲沒市場,所以販賣這種唐三彩的人自然也就不怎麼用心,保存條件當然也就不好,於是很多出土的唐三彩陶器,在那個時候就差不多都毀了。
等到清朝末年的時候,市面上基本就已經沒有多少唐三彩的陶器了,即便是有,也都被那幫歐美藏家給搜刮走了。
而日本人當時是後起之秀,來中國佔便宜的時代比較晚,等他們來中國搜刮這東西的時候,基本已經沒多少了。(。)